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活动推荐

【活动】俊巴渔村民俗游 40多名游客玩High了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唐焕钥
分享到:    

 

IMG_3179_副本

IMG_3184_副本

IMG_3232_副本

刚从重庆来毕业旅行的姑娘为大家高唱一曲。

5月初夏的西藏,在依然高阔的蓝天和灿烂的阳光下,更多了绿色的清新与雨水的湿润。就在上周末24日这样一个美丽舒适的日子里,由西藏传媒集团旅游中心策划组织的俊巴渔村民俗体验一日游顺利地开展了。

清晨9点半,沐浴在明媚又温柔的朝阳中,满载着40多人的一辆旅游大巴从西藏日报社的院子里欢快地驶出。参加活动的有媒体的记者、有旅行社的职工、有老师、有真正的玩家、有头一天才到拉萨的游客、也有当天刚下飞机,直接开车赶到村里的两位老人和孩子。

车厢里,第一次客串导游的旅游中心记者王川正跟大家详细地介绍俊巴渔村的各方面情况。基于训练有素的人文背景,从历史传统到特色现状,王川比一般导游更显专业。大家一边欣赏着车窗外拉萨郊区美景,一边吸收着新鲜知识,同时通过有奖竞猜赢得各式精美小礼品。

 

IMG_3200_副本

大合影

IMG_3220

小分队

“寄情山水间,西藏任我行!”这句西藏传媒集团旅游频道打出的活动口号一遍遍地在欢声笑语中被重复。这样不知不觉就到了行程第一站——聂当大佛。在离拉萨大约20公里左右的拉萨河畔,公路北面有一座古朴的寺庙——聂唐卓玛拉康,也称聂唐寺。寺院虽小,却以供奉阿底峡尊者的能言度母像而闻名。寺庙东面公路旁,就是著名的摩崖石刻聂当大佛,这是中外游客进出拉萨前在车窗中都能看到的一大景观。大家除了在这里观摩佛像、点灯祈福,还尽情地拍照合影。

 

IMG_3227_副本

IMG_0320

品尝美味西瓜。

另一处路途中的驻足点是西瓜基地。现在正是拉萨本地的西瓜成熟上市的季节。虽然因为跟公路距离较远,没能去到田里亲自采摘,但是捧着农妇刚从地里抱过来的新鲜红艳的瓜,一口咬一下,同样地甜到心里去了。

 

IMG_3237

热情的村民献上哈达。

IMG_0382

IMG_0399

IMG_3272

IMG_3277

在皮包展销厅,大家尤其是女士们都很开心。

一波接一波的惊喜中,很快就到了俊巴渔村,村民热情地给我们每一位都献上了哈达。只见一片片洁白翩翩飘进了村里专门接待游客的一座宽敞的院落。在这里可以参观到当地手工牛皮包、藏戏面具、毛毯等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如今,村民们已经不再打渔,除了农耕,副业改作为国外设计师的来样订做皮具。点缀着传统纹样而又时尚现代的皮包,都远销世界各国,价值不菲。

 

IMG_3306_副本

远望俊巴日追。

IMG_3305

WP_20140524_12_34_22_Pro

遍地紫色野花。

IMG_0440

IMG_0453

IMG_0437

IMG_0445

白玛拉措湖边漫步。(传统造型)

mmexport1401090469986

mmexport1401090466922

WP_20140524_12_02_03_Smart

WP_20140524_12_02_53_Smart

各种High了。(新兴玩法)

IMG_3352_副本

在村民家里,友善的老阿妈。

参观结束到午宴开始之前的自由时间。大家纷纷走向院落前宽广的草地。在这里瞬间诞生了各种搞怪创意照片。不少初次见面的朋友们在此环节迅速地热络起来。不远处还有一片绿意盎然的小树林、遍布紫色花丛的沙丘以及充满神秘传说的白玛拉措湖。散步在美得不真实的湖边,望着远处山顶上的藏式寺庙,神话里精彩的情节在脑海里联翩上演,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

同行的朋友中有一些是多次来过的玩家,带着大家去认识的农户家里体验生活。小院、桃树、酸奶……在宁静安详中,藏族老阿妈一个劲儿地笑着说:“亚古都(好得很)!”

 

IMG_0486

IMG_0478

mmexport1401102179846

全鱼宴

IMG_3386_副本

阿佳用著名的华主席壶为我们敬上自家配制的青稞酒。

中午的重头戏是全鱼宴。作为拉萨地区唯一以渔业生产为主的村落,这里能把鱼作出鱼肉包子、生鱼酱、水煮、煎炸等十几种菜式,再加上本地有机天然的藏鸡蛋、土豆及若干绿色时蔬,就是非常丰盛的一顿农家大餐。

 

IMG_3502

IMG_3507

IMG_3510

IMG_3512

IMG_3509

IMG_3589

雄浑壮美的牛皮船舞。

IMG_3658

IMG_3422

休憩中的舞者们。

mmexport1401102172351

IMG_0511

IMG_3559

IMG_3569

IMG_3396_副本

观众与表演者打成一片。

饭后,期待已久的这一日真正的高潮开始了。2008年又称为“郭孜舞”的牛皮船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别致的牛皮船,过去是俊巴村人的打鱼工具,也是他们劳动之余跳舞的道具;如今,牛皮船和牛皮船舞又成为俊巴村旅游开发的热点。充满阳刚气息的粗犷雄浑的舞蹈和歌号,顿时让我们都振奋起来。舞者背着沉重的船身,用腰部带动船浆敲击出壮烈的鼓声阵阵;观者也没闲着,手中的相机咔嚓声连连。休息间歇,大家又都跟围上去问长问短,打成一片。

 

IMG_3696_副本

登山路上眺望俊巴日追。

IMG_3705_副本

IMG_3703_副本

俯瞰俊巴渔村及周边。

IMG_0610

WP_20140524_15_37_26_Pro

IMG_3720_副本

WP_20140524_15_37_34_Pro

这边风光独好。

WP_20140524_15_45_23_Pro

在寺庙进行维修工作的村民。

精彩的牛皮船舞一连演了两遍,大家才算过瘾。表演者背着船各自踽踽独行归家,我们也一道回味着走向村里的甜茶馆小憩。部分还有精力的同志们三五成群向村旁的山顶进发。那里有一座名为“俊巴日追”的寺庙,据说电影《2012》曾在这里取景。说是“日追”,却是一位邻村的喇嘛在这里长住。可惜寺庙正在维修,再过半个月便可以参观了。等我们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时,牛皮船舞的领舞及主演多位,已经在工地上辛勤劳作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劳作,如此自然得近乎平淡地融合为一体。

站在山顶上,不大的俊巴渔村安静地尽收眼底,周围是桃花源般的景色。看似平常普通的村落,却有着连同行的藏族朋友都感到独特奇妙的渔文化。就像生活总在最不经意之处,蕴含无限可能和意味。再会吧,俊巴渔村,下次再来探你的深邃,把你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你想跟我们一起嗨皮吗?我们经常会组织这样的活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加入我们的QQ群“深度游西藏”:340104483;或者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拉萨别处”。)

mmexport1401104966471

“拉萨别处”微信公众平台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