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活动推荐

【行在别处】措美林 那些淡妆隐退的曾经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沈未兰
分享到:    

 

在拉萨,关于丹杰林、措美林、功德林、次角林、河坝林等地,问任何一位拉萨人,他们都可能会为你指点得清清楚楚,但你若问一下这些“林” 是什么意思,就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出来了。“林”就是“林”,还能有什么意思?

当拉萨尚被称为“吉雪卧塘”、拉萨河边还是一片沼泽时,在沼泽之上,零星有一些高地露出水面,渐渐成为人们围居和玩耍的地方。这就是“林”的由来。西藏日报社藏编部的老师们解释说,其实对“林”的翻译,高地、洲、区域、园,甚至说成林卡都对,就看你在何种语境中用了。

我们收集的这些“林”都具有相当“隆重”的历史背景,也都尚存于拉萨市区的地图上,但我们在实际的采访中却发现,从外观上看,不管它们曾经多么辉煌,现在的它们似乎都已经乏善可陈了。如果不肯阅读它们的历史,它们将会是何等平凡。如宝玉蒙尘之后,有待人将它们重新拭亮一样,此次我们的意图,只不过是在做努力拂拭的工作……

491a7877x6fd201c6b958&69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措美林  那些淡妆隐退的曾经

谁说离历史越近,很多事情就越清楚?与丹杰林社区仅一路(北京东路)之隔的措美林社区,如今依然熙来攘往,人潮如织,但谁又说得清措美林的真正由来?曾经的措美林如今有哪些东西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我寻访措美林的游踪同样得到了自治区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布琼的支持,当他把有关“林”的学术论文给我参考时,我很快发现了我们挖掘重点的不同,布琼主要研究宗教,而我需要的素材更多来自百姓生活。布琼很快明白我的来意,将他亲眼所见以及儿时亲历的故事讲与我听,这些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排解了我之前的疑惑。因为,早在拜访布琼之前我就多次在措美林里闲逛,为难的是,来回逛了好几遍,除了和丹杰林大同小异的市井生活外,我很难挖掘到措美林的独特之处。

历史由来上,“措美林”最初也是寺庙的名字,即位于小昭寺西南角的措美林寺(也译作策门林寺)。至于流传至今的寺名“措美林”有种种说法,已故著名藏学家东噶·洛桑赤烈在其《东噶藏学大辞典》中载,此名称是清朝道光皇帝所取。而究竟该寺名称从何而来,学界尚存争议。但有一点是布琼非常肯定的,和丹杰林一样,措美林这一区域在最初也是先有百姓居住,然后才有措美林寺,之后人们才将寺庙附近的区域一并称为措美林的。如今,人们说的措美林即为措美林社区。

 

491a7877x6fd2030dd238&690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站在措美林社区熙来攘往的街道上,我试图找到它与别处不同的地方,但眼前尽是一家家小店铺和摆烧烤摊的内地商贩、打桌球的年轻小伙……好在布琼提示:“你去看看措美林沿北京东路的一排店铺,看看它们有什么特色。”

在北京东路上,一家接一家地观察店面,并没有什么特别,无非是些卖衣服的。突然,我眼前一家名为罗贝尔精品服装商店的店牌上写着“888”三个数字,这让我有些纳闷。继续向前,一家名为333民族服装店的大门紧闭,但店主明显有意将大门刷成了显眼的黄色,大门左右两边还分别用油漆喷着“333”“333”两排数字。就在333民族服装店隔壁,名为西藏藏水丽源工贸有限公司的广告牌上也赫然写着“999”三个数字。站在北京东路上,我立刻打电话问布琼,他笑着说:“你终于发现了!”原来,早在他小时候,措美林一带就有很多手工店,其中服装店居多。而这些店铺为了打响知名度,就会在店牌或者门上标上数字,这些数字相当于产品的商标,当大家要购物时,私底下会互相商量哪家的产品好,有的说“333”家的好,有的说“888”家的好……布琼说,除了用数字打响知名度以外,这些数字里面还包含了大家对幸运、财富以及吉祥的向往,一般店主给自家店铺选取的数字都是他本人的幸运数字或者大家公认的吉祥数字,巧合的是,很多店铺上的数字也是店主的手机尾号,这也是店主自我宣传的一种途径。

除此之外,在措美林社区里,我还发现一些卖泡菜的老人,这在别的地方也相对少见。凑巧的是,泡菜也是措美林的一大特色。布琼说,泡菜(泡白菜、泡萝卜)等在藏民族的饮食习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午吃糌粑,大家喜欢就着泡菜吃。晚上吃藏面,也得有一小盘泡菜才行。以前,整个拉萨卖泡菜最集中的地方就是措美林,商人们开着宽敞的铺子,除了泡菜什么也不卖。现在人们的观念更前卫了,很多藏族同胞将店铺出租给内地商家,自己只在店铺外面摆个小摊卖泡菜,这样,他们除了卖泡菜挣的钱外,还能收获一份额外收入——租金。

布琼记得在他小时候,每次家里人叫买泡菜,他都要到措美林去买。现在卖泡菜的人多了,拉萨各个地方都有分布,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仍然是措美林的泡菜最好吃。

走在北京东路上,北边是措美林,南边是丹杰林。虽然仅有一路之隔,但我终于发现了这两片区域的异同:同在老城区,同为居民住宅区,同为市井生活的集中展现地。但不同的是,丹杰林的时尚气息更浓,而措美林则更多保留传统元素;丹杰林的商业发展大多针对一闪而过的中外游客;而措美林则更像是个久留之地,没有露于外的“逢迎”,没有形于色的“讨好”,尽管有些过往景象正在淡妆隐退,但它仍旧毫不在意地随波逐流。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