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关于丹杰林、措美林、功德林、次角林、河坝林等地,问任何一位拉萨人,他们都可能会为你指点得清清楚楚,但你若问一下这些“林” 是什么意思,就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出来了。“林”就是“林”,还能有什么意思?
当拉萨尚被称为“吉雪卧塘”、拉萨河边还是一片沼泽时,在沼泽之上,零星有一些高地露出水面,渐渐成为人们围居和玩耍的地方。这就是“林”的由来。西藏日报社藏编部的老师们解释说,其实对“林”的翻译,高地、洲、区域、园,甚至说成林卡都对,就看你在何种语境中用了。
我们收集的这些“林”都具有相当“隆重”的历史背景,也都尚存于拉萨市区的地图上,但我们在实际的采访中却发现,从外观上看,不管它们曾经多么辉煌,现在的它们似乎都已经乏善可陈了。如果不肯阅读它们的历史,它们将会是何等平凡。如宝玉蒙尘之后,有待人将它们重新拭亮一样,此次我们的意图,只不过是在做努力拂拭的工作……
古巷里的时尚文身店。
丹杰林 古巷里的时尚静吧
刚来拉萨的时候,朋友带我到八廓街附近的独苏一翅冰火铺吃烤鸡翅,之后,有内地朋友过来,我也经常带他们到那里闲坐。遗憾的是,这么长时间,我竟然不知道独苏一翅冰火铺其实不属于八廓街,而是在一个叫做丹杰林的社区之内。6月初,拉萨城里阳光普照,高原强烈的光线照得行人眯缝着眼,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多次走进丹杰林社区,寻觅它的过往今昔。
旧貌:丹杰林历史寻踪
走访丹杰林社区之前,我先找到自治区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布琼。在他的介绍下,我得知丹杰林社区其实是因丹杰林寺而得名。那么丹杰林寺是怎样来的呢?原来是第六世德穆呼图克图(活佛)于1762年动工修建,这一年是他任摄政王的第5年,寺庙建成后康熙皇帝赐匾额,题字丹杰林,从此通称丹杰林寺。
据作家韩敬山的《清兵堡垒·活佛·摄影家》记载,“丹杰”在藏语中为“佛兴”之意,建此寺以后人们把寺庙附近的一片区域统称为“丹杰林”。然而在这之前,这片区域被称做“卿古囊”,“卿古”意为用毡子做成的蒙古包,“囊”为藏语中“内”或“里”的意思,就是蒙古包内之意。起初这个地方是一片青草沼泽地,后因大批蒙古兵搭建蒙古包驻扎于此而得名。据韩敬山记述,如今,丹杰林社区的居民区内还有一条胡同叫做“卿古囊”,当询问长者原来这片地区叫什么名字时,大部分长者都会告诉你叫“卿古囊”。
这种说法和布琼的见解有相通之处,布琼认为,最初这里是否为沼泽地有待考察,但从他能考察到的历史阶段看,现在的丹杰林社区早在丹杰林寺建成之前就有百姓居住,只是当时并不叫丹杰林,在丹杰林寺的影响越来越大之后,人们才逐渐将这一片区叫做丹杰林。
丹杰林这一片区,以前多为贵族宅院以及贵族的农田,而居住于此的除了寺庙僧众以外,就以贵族及其佣人为主。后来,这里的很多地区曾一度被乞丐占据。
在丹杰林社区居委会,我遇到一位前来办事的藏族老人。老人一开口就和我说四川话,这让我有些惊奇。询问后得知,老人年轻时曾在成都工作,日子久了,说四川话的习惯也改不了了,而老人本名潘多,在四川人们将她叫成“彭朵”,回到西藏后,老人继续使用着“彭朵”这个汉族名字。彭朵老人回忆说:“现在的朵森格路附近以前全是乞丐,乞丐们搭着帐篷,一边流浪一边乞讨,帐篷外还拴着看门狗,这是我小时候记得最清楚的景象。”
新颜:老巷里的时尚气息
穿过历史的迷雾,我们来到2009年。此时的丹杰林早已改变了当年的面貌,取而代之的是西餐厅、酒吧、高档宾馆、旅游纪念品商店等。虽同为市井生活的集中地,与仅一路相隔的措美林比起来,丹杰林多了一份时尚气息。这在目前已经初具规模的“酒吧一条街”(位于丹杰林巷内)可见一斑。
夜晚时分,大部分酒吧已经开门,只有少数几家的店门紧紧关闭着。与内地很多灯红酒绿的酒吧一条街不同,这里显得格外清净,被大家俗称为“静吧”。走在巷子里,看着那些半闭半掩的店门,我甚至无法将它们与“酒吧”二字联系起来,酒吧里昏黄的灯光透过门窗照进巷子,看上去就像一户户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走在这里,最让人佩服的是,这些小小的酒吧都有着独具特色的名字。一对内地来的夫妻正在装修店面,店名很有意思,叫“二零零吧”,因为是2008年开的。里面所有的桌椅、吊灯、柜台、墙壁全由男主人一人制作、装修完成,墙角还有一台老式的电影放映机。
二零零吧的隔壁是等吧,正如店名一样,老板悠闲地坐在里面,仿佛在等待老友前来。此时店里没有客人,他也没看电视或者上网,只是倒了一杯啤酒,出神地坐着。
极乐世界听上去是个很high的场所,可看着玻璃里面安静闲坐的小狗,以及玻璃外灿烂盛开的鲜花,才知道主人心中的“极乐世界”别有深意……
走在酒吧一条街里,画满漫画的老墙边有年轻的孩子踩着滑板飞快地滑过,有外国情侣在夕阳下携手漫步。这样一片古旧的区域里,你到处可以看到时尚元素。而布琼向我讲起的“当年甜茶馆密密麻麻”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只是偶尔走进转角处的大门,才能看见写有光明商店餐馆等的老字号。
■文/记者 沈未兰 杨珂
■图/记者 江舒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