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关于丹杰林、措美林、功德林、次角林、河坝林等地,问任何一位拉萨人,他们都可能会为你指点得清清楚楚,但你若问一下这些“林” 是什么意思,就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出来了。“林”就是“林”,还能有什么意思?
当拉萨尚被称为“吉雪卧塘”、拉萨河边还是一片沼泽时,在沼泽之上,零星有一些高地露出水面,渐渐成为人们围居和玩耍的地方。这就是“林”的由来。西藏日报社藏编部的老师们解释说,其实对“林”的翻译,高地、洲、区域、园,甚至说成林卡都对,就看你在何种语境中用了。
我们收集的这些“林”都具有相当“隆重”的历史背景,也都尚存于拉萨市区的地图上,但我们在实际的采访中却发现,从外观上看,不管它们曾经多么辉煌,现在的它们似乎都已经乏善可陈了。如果不肯阅读它们的历史,它们将会是何等平凡。如宝玉蒙尘之后,有待人将它们重新拭亮一样,此次我们的意图,只不过是在做努力拂拭的工作……
色拉寺(图片来源于网络)。
博德林 绿阴树下有人家
在我探寻这片林卡之前,一位朋友给了我这样的前提想象:那是一大片绿地,很绿、很绿。
确实,按照拉萨市地图上的标注,从流沙河一直延伸至色拉寺的那一大块绿色色块,都是博德林的地盘。而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博德林是色拉寺天葬台西面的一座小园林。
即使在地图上有明确的标注,博德林仍然不是附近的居民所熟悉的名字。直至我从色拉寺天葬台绕到色拉寺下的娘热三村,遇到正在村口甜茶馆喝茶的边觉,博德林这个名称所对应的意义才算明确起来。
喝茶的边觉告诉我,博德林属于色拉寺的私有林卡,曾经是寺院里的僧侣早起后读书和辩经的地方,也曾一度做过朝佛的人的临时住所。
我按他的指点,拐进色拉北路北段旁一片被烈日晒得发白的空旷场地,在看到一座被拆除的院子的残迹之后,似乎已经没有路了。另一个过路的人告诉我,沿着埋没在垃圾和灌木丛中的小径一直往前,可以看到一大片树林,树林下有三户人家,那里就是博德林。
臣莱卓玛的家就在这一片绿阴之下,旧式的土坯房子,房子后面是灰白的色拉乌孜山,好似正不动声色地在朝山下的绿树丛林喷发热气,吸干了丛林下土壤中的水分,让这一片变成生硬的沙地。
博德林被一圈土坯围墙圈起来,大门檐上长着高高的茅草,檐土崩裂。从外观上看,无论曾经的博德林如何辉煌,现在的这个小院子着实乏善可陈了。
臣莱卓玛从大门旁摸出钥匙,厚重的木门发出吱吱呀呀的叫声。院内的树林与院外的树林大不一样:院外种的是油绿的柏树,在风吹过时哗啦啦响。院内长着看起来很有些年头的柳树,稀疏的灰绿的叶子无精打采地挂在枝条上,臣莱卓玛解释说:雨水没有,漂亮没有。
除了喜欢说“漂亮没有”,臣莱卓玛的另一个口头禅是“劈擦”,她指着大片被缺水折磨得半死不活的古柳说:雨水没有,它们快要“劈擦”了。
臣莱卓玛的工作,就是在流沙河里有水时就替博德林内的树林浇浇水,但是这些年,流沙河实在干涸得不成样子,所以臣莱卓玛一直强调说:水没有,漂亮没有。
有水呢?漂亮当然就有了。
据说雨季来的时候,博德林内的树木会卖力地展示生机,绿得不像话。树下会长出一层一层的蘑菇。到那时,色拉寺和娘热乡的人都会跑过来过林卡。
这种事一般发生在雪顿节期间,至于现在,“漂亮没有,他们不会来的。”
40岁的臣莱卓玛做博德林的看护人已有14年——在她27岁时,她随丈夫到拉萨来讨生活,此后一直居住在这里。他们住的房子是色拉寺专供守林卡的人住的,此外,色拉寺会每月付给她300元工资。
对于这所我们看起来很具田园气息的房子,她说,这个房子漂亮没有嘛。说着,她又拉我进屋去看房子墙上的裂缝,说是去年当雄地震后留下的。
“地震又来了的话,房子‘劈擦’了,我也‘劈擦’了。”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