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关于丹杰林、措美林、功德林、次角林、河坝林等地,问任何一位拉萨人,他们都可能会为你指点得清清楚楚,但你若问一下这些“林” 是什么意思,就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出来了。“林”就是“林”,还能有什么意思?
当拉萨尚被称为“吉雪卧塘”、拉萨河边还是一片沼泽时,在沼泽之上,零星有一些高地露出水面,渐渐成为人们围居和玩耍的地方。这就是“林”的由来。西藏日报社藏编部的老师们解释说,其实对“林”的翻译,高地、洲、区域、园,甚至说成林卡都对,就看你在何种语境中用了。
我们收集的这些“林”都具有相当“隆重”的历史背景,也都尚存于拉萨市区的地图上,但我们在实际的采访中却发现,从外观上看,不管它们曾经多么辉煌,现在的它们似乎都已经乏善可陈了。如果不肯阅读它们的历史,它们将会是何等平凡。如宝玉蒙尘之后,有待人将它们重新拭亮一样,此次我们的意图,只不过是在做努力拂拭的工作……
恢复后的地名为(罗堆路),罗堆路罗布林卡南大门处绿化带施工中。
洛堆林 正在恢复的地名
有人说,洛堆林卡这一片本叫做洛堆林,原是一大块长满野生灌木的沙土地,因为这里有一个较为出名的林卡,因此后来更习惯于称这一区域为洛堆林卡。据资料介绍,以前的洛堆林卡范围很广阔:东至罗布林卡、南至拉萨河、北至拉鲁湿地、西至东嘎林卡。
这正是曾经的八一农场和七一农场所在的区域。
过去的林卡分三种:贵族和寺院的私有林卡、行会林卡、公家林卡。洛堆林卡是较大的公家林卡之一,也曾一度归属于拉鲁家族。同时它具有另一个身份:在每年藏历新年的传昭法会期间,洛堆林卡是三大寺砍柴的地方。在平时,这片林卡也要为哲蚌寺提供燃料。
八一社区居委会主任、72岁的欧珠回忆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时的洛堆林卡,“那时候到处都是沙子,长着不成形状的野生灌木,风特别大。”
1951年,十八军官兵遵循毛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经与西藏地方政府协商,用银元购买了拉萨西郊的洛堆林卡,开荒种地建农场。
但开荒没那么顺利,当时的洛堆林卡灌木丛生,地下埋的石头有人脑袋那么大。欧珠回忆说,直至1959年他来七一农场参加工作时,这里仍然很荒,一间房子都没有,更没有路。洛堆林卡真正开始大力建设是在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后, “原来的那些树都是灌木,全砍掉了,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些树都是后来又种的。”
洛堆林卡真正进入日新月异的发展期是金珠西路修通之后。15年前,欧珠一家选择在八一社区盖房的时候,这里还只有十几户人家,而现在,金珠西路两侧商铺林立。“北边罗布林卡路,南边金珠西路,进出已经太方便了。”欧珠显然为他当初颇有前瞻性的选择感到自豪不已。
在鲁堆林卡路旁,一个高档的商品房楼盘正在以飞快的速度“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这一区域的代名词。“洛堆”这个称呼,除了在“洛堆小学”和“鲁堆林卡路”这有限的几处地方被应用外,它正在渐渐淡出拉萨人的视线。
在试图触摸这片林卡的最初,我像一只没头的苍蝇一样穿梭在八一路和鲁堆林卡路上,在八一社区居委会和丹巴社区居委会之间来回奔波——在这两个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解说里,“洛堆”这个称号所代指的地方在行政区域的归属上并不明晰。直到我遇到八一社区居委会的欧珠主任,他说,洛堆区域现在由八一社区居委会负责,此外还有洛堆新村也暂时归他们代管。
欧珠主任所说的洛堆区域,概指现在在地图上仍保留着洛堆这个地名标识的地方,即由鲁堆林卡路、自治区职业技术学院和洛堆小学所围合的这一部分区域,而洛堆新村则在远离鲁堆林卡路,一直往西到靠近堆龙的地方。一个不大的自然村,105家住户。
地图上并没有标注出“洛堆新村”,若不是欧珠主任指点,我们也绝对想不到在远离我们现在所定义的“洛堆区域”的地方,还有一座顽强地以田园风格的形式存在,并以洛堆命名的村庄。
沿金珠西路一直向西,过格桑林卡后向南拐,进入去往第九安居园的那条柏油路,直至西农集团仓库,可以看到一片这样的景外貌:一些人家隐在绿树下,白房子门前垒着牛粪垛,各家门檐上的香布迎着风呼呼作响。还有炊烟和悠闲的奶牛。
相比周围林立的商品房和退休房,洛堆新村在形势上显得单薄,第一次到这里时我甚至一度怀疑,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坚守“洛堆”这个名号。但据欧珠主任介绍,洛堆新村的居民也并不是洛堆林卡内的原住民,他们是后来搬过来的。
欧珠主任说,洛堆新村附近的居民区和商品房正在渐渐增多,政府正在计划筹建洛堆社区居委会和办事处,到时八一社区居委会也有可能归属于那边的办事处。
这样一来,洛堆这个名字将重拾山河,又一次代表着西郊一大片区域了。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