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行在别处】西行阿里3:措勤小学的汉族女教师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吴勇
分享到:    

 

1

9月的措勤,草原上已没有了一丝绿意,荒原上牧草干枯稀疏,雨水早已把这片焦渴的土地久久地遗忘了。

清晨8点,措勤清冷的街道上几只大乌鸦呱呱地叫着,我们远离故土的愁绪在这一刻被强烈地唤起。出来才3天,我们已开始怀念拉萨,怀念那里高大的树木,怀念那里绿色的原野,以及那里美丽的秋天。

3

在措勤是没有秋天的,虽然才9月初,早晨的风中已带有了些许冬的寒意。漫长的冬天即将来临。

我们今天的行程是从措勤到改则,265公里的路程不必走得太急。上午10点,我们来到措勤完全学校,准备给这里的孩子们送些学习用品。

听说我们要来,学校早早地就把孩子们集中在操场上立正。这是一所由初中和小学部组成的学校,中学生在武警措勤中队战士们的训练下学习走正步,而小学生们则木讷地站在操场上等我们,很多孩子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童真荡然无存,他们漠然的态度刺痛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4

学校几百名学生中,几乎全是农牧民的孩子,他们在这里念完初中后,只能到700多公里以外的狮泉河镇去念高中,然而能去高中念书的孩子则是少之又少——因为贫困。

队伍中一位穿着打满补丁藏袍的孩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位13岁的孩子看上去就像7、8岁的样子。他怯怯地望着陌生的我们,两眼充满了恐惧的神色。孩子名叫尼玛多吉,父母都是附近的牧民,家中9个孩子只有他一个念到了五年级,贫困让他几次面临辍学。我们当即拿出一些块钱交给尼玛多吉的老师,让老师给小多吉买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而对如此场景,多吉不停地抽泣。随即我们又决定资助尼玛多吉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

 

5

6

我们随后又给学校捐款5000元现金和许多铅笔和作业本,以用于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

听说我们决定资助孩子们读书,学校的老师又拿来了一大堆困难孩子的名单,强烈地要求我们也能帮助这些孩子。由于名单太多,我们只能把他们的简历拿走,答应等时机成熟再来支助孩子们。

7

我们虽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心,但面对如此多需要我们帮助的孩子,我们也无能为力。我们惟一能多做点的就是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永不退缩,让他们树立起坚强的信心,因为除了我们,还有许多关心他们的爱心人士。

孩子们的命运也许能改变,但对文静老师孤独寂寞的生活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20岁的文静是学校里惟一的汉族教师,去年从拉萨师范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措勤学校,由于语言不通,她和孩子们的交流成为了她教书的最大障碍。

她在学校教语文和美术课,一年多来,学生的成绩始终难以提高,这让她烦恼又自责:“学生们都是牧区来的藏族孩子,他们从来没有学过汉语,而她曾经在师范学校所学到的藏语只有三年级的水平,且都是书面语,平时和学生对话根本用不上。”

 

8

除了工作难以适应外,生活上的不适更让20岁的文静异常痛苦:“我在这里没有一位朋友,为了解除寂寞和孤独,我买了电脑,上QQ和网友聊天,然而措勤一天就只有3个小时供电。”

没有成就感,对生活失望是文静在艰苦的环境中最深的感受。寒冷的冬天,她能做些什么呢?在没有电的日子里她又在做些什么呢?20岁该是一个姑娘充满朝气的年龄,然而我看到的文静愁苦、忧郁、内向,眸子空洞无神。

10

“只要有电,我对生活,对工作还是会再有激情的,我想我会生活得很好的。”

“只要有电,我会好好地生活,只要生活好了,才能工作好”。

这是一个多么小的愿望啊,有电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是太平常不过的基本要求了,但它能让一个如花的姑娘消沉,是无电的日子让一个原本坚强的姑娘几近丧失生活的勇气,也是无电的日子让她的生活没有了充实感。

电,打垮一个少女,也打垮了少女的一切。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