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春熙路一样,拉萨的北京路也是最繁华商业区的代名词。北京路,穿越众多马路街巷,纵贯东西,是拉萨市的中轴,也是历史上繁华的商业集散地。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作为拉萨的商业中心,如今的北京路街道两侧商铺林立,无所不有,北京路已经成为拉萨的一张商业历史名片。
在这条路上,诞生了许多的第一,与北京路比邻的拉萨市第一小学就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在拉萨地区创办的第一所公办小学;位于北京路上的少年宫也是拉萨市成立的第一座少年宫。拉萨市第一小学也是拉萨市最早“拆墙建店”的单位,这些虽然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却也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拉萨市一小
见证了北京路的变迁
在拉萨市第一小学,次仁罗布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学校发展的历史,拉萨市第一小学成立于1952年8月15日,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在拉萨地区创办的第一所公办小学。
经过几代一小人的辛勤努力,拉萨一小已由建校初期的几件简易平房发展成为一所规范化的现代化小学,如今学校布局美观大方,教学设备先进,各功能教室齐全;办学规模也由建校初期的8个班400余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39个班2000余名学生。
拉萨一小建校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阿沛·阿旺晋美、江泽民、胡锦涛等先后莅临拉萨一小视察指导工作,并为学校题词。
拉萨市一小在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北京路的变迁。拉萨市一小副校长拉巴次仁回忆说,以前,北京路很窄,人车都很少。在这之前,朵森格路只是一条泥土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路开始进行扩建。后来对朵森格路也进行了修建,将原来的土路改建成了水泥路。新修后的朵森格路将拉萨一小一分为二,如今,路的东边是销售服装、土特产品等的商铺和丹杰林社区。学校周边的路修好了,1986年,学校将围墙推倒,重新建起一些简易的商品房。
“拉萨市第一小学是拉萨最早‘拆墙建店’的单位,从简易商品房到现在琳琅满目的商店,变化日新月异,可见拉萨的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厚了,拉萨各族人民的生活也越过越幸福。”拉巴次仁说。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游戏。记者 郭祚彬 摄
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乐园
拉萨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以下简称拉萨市青少年宫)位于市中心北京路上,与雄伟的布达拉宫毗邻而居,始建于1980年。
据拉萨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主任余建介绍,少年宫始建之初人员不足10人,条件极为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开设的科目也只有像小儿绘画等最简单的科目。1984 年被列入自治区43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由国家投资154万元建造了新的培训楼,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及夫人阿沛·次旦卓嘎捐资66 万元新建了文体楼。
近年来,拉萨市青少年宫完善了教学设施,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常年开设艺术教育、体育培训、科技活动和群众性活动四大类目的20多项专业科目。活动中心校外教育的作用逐步加强,成为了拉萨市青少年宫校外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每年接纳近4000余名少年儿童进行专业培训和参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节假日活动。
“拉萨市青少年宫建宫30多年来,始终将对学前幼儿的艺术培训作为工作重点,做到尽早发现,精心培育,积极开发幼儿艺术潜质,同时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这一校外教育的育人基地,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蓬勃向上发展。”余建说。
在发展中,拉萨市青少年宫取得了社会效益、人才效益的双丰收。期间,还获得诸多荣誉。1995年和2000年,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宫”;2004年荣获PHE美术教育集体特等奖;2007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 优秀团队奖”。
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全社会对青少年素质培养的重视,少年宫在场地、规模、硬件设施等方面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由江苏省援助新建的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于2010年9月动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预计年底将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新建成的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设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将接纳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学习成长。
“新建成的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后,现在的少年宫就会搬离北京路,旧的青少年宫将成为北京路上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余建说。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