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拉萨南郊4:火车站保洁员 让游客看到一个美丽新世界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郭祚彬
分享到:    

3

2

1

2006年7月2日零时31分,伴随着一声高亢的汽笛声,首发西藏的列车徐徐驶入了拉萨火车站,划破了青藏高原几千年的沉寂,从此列车雄浑的汽笛声开始回响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建成,为沿线各族群众带来更多实惠,为西藏各族人民带来了幸福新生活。

而堆龙德庆县柳梧乡柳梧村的重大改变就是从拉萨火车站的建设开始的。农村有句俗话:金饭碗、银饭碗,不如自家的泥饭碗。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块块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时候,守了一辈子泥饭碗的柳梧村农民将过上怎样的生活?当记者在柳梧村采访时发现,柳梧村的失地农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他们的泥饭碗变成了金饭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失地不失业 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每天早晨9时,益西卓嘎就迎着朝阳在火车站附近的街道上开始清扫垃圾。益西卓嘎是堆龙德庆县柳梧乡柳梧村的村民,在土地未征用前,益西卓嘎和她的父辈一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而现在,益西卓嘎成了一名清洁工。

柳梧村过去一直是以单一的农业生产为主,因青藏铁路和拉萨火车站的建成,及柳梧新区的规划建设,柳梧村的土地被大面积征用。土地被征用后,益西卓嘎做了一名清洁工,她和丈夫看到了柳梧新区建设的发展前景,小夫妻俩合计着买了一辆货车,跑起了运输,专门拉建筑材料。跑运输后,家里的经济收入也高了,小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在柳梧村,像益西卓嘎这样的家庭还不在少数,虽失去了土地,却依托柳梧新区发展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如今,益西卓嘎一家3口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层楼的藏式小院,面积有180多平米。益西卓嘎的儿子就在离家很近的柳梧小学上学。益西卓嘎说,土地没有被征用前,一出门就是土路。遇上大风天气,风沙满天飞;而雨天,满路泥泞,泥浆没及脚踝,出行一点都不方便。现在好了,小区门外就是宽敞的水泥路,还通了公交车,孩子上学也方便了。

益西卓嘎说,她在这一工作岗位上工作4年了,工资每月1000元,虽然工资不高,但益西卓嘎说,比种地强多了。自己文化不高,以前,只能种些青稞、土豆等农作物,往往只够一家人吃,也没有多余的拿去换钱。现在,工作也算是有规律,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6点就下班。虽然时常也会感觉工作辛苦,但是,看到南来北往的旅客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看到新区的发展越来越好,益西卓嘎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勤劳致富奔小康

和益西卓嘎一样,琼达也是柳梧村的失地农民,现在在开垃圾清运车。

琼达每天早上9点就上班,开着垃圾清运车清理火车站及附近几条街道的垃圾。然后,将垃圾装运到位于曲水县的拉萨市垃圾填埋场。

在琼达工作的地方,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片的土地和农舍,现在拉萨火车站及好多高楼等建筑在柳梧村拔地而起。路也修宽敞了,公园也建好了,村里的村民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琼达说,土地被征用后,刚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后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慢慢也就习惯了。他说,失去土地后,村里在转型,村民也应该转型。再说,青藏铁路的通车,拉萨火车站的建成,柳梧新区的规划建设给柳梧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以后,等柳梧新区发展起来后,琼达打算自己做点生意,勤劳致富奔小康。

琼达也工作4年了,他说,虽然这份工作看起来不是很体面,但是,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做这份工作,再美丽的地方也是垃圾成片,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也就没人来投资了。所以,每当看到整洁的街道,心里就会升一股骄傲和自豪感,再苦再累也值得。

正是得益于拉萨火车站的建成,柳梧新区的规划建设,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的柳梧村被征地农民,如今转换了身份,住楼房、开店铺、做生意、当老板、参加工作,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新生活。柳梧村的村民对失去土地虽有不舍,但对柳梧村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希望村里越变越美丽,村民越来越富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