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拉萨南郊1:南郊,一个新区的时代演义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吴勇
分享到:    

 

1

2

巴桑

柳梧——从汉字的字面意义上来看,会让人产生很多关于太阳和春天的美好想象。但事实上,这块位于拉萨最南端的土地,由于三面环山,又处于南山的北坡,是拉萨最迟见到太阳的地方。在藏语里,柳梧被称为“最顶端”,它和柳树、梧桐其实没有根本的联系。虽然这个“最顶端”让人费解它的含义,可一旦真的走进柳梧乡察古村的深山里,当你从狭窄的山坳里眺望只隔一条河流的拉萨城,它和城市之间的距离与落差就能让人真正体会到“最顶端”的地理意义。从地理角度来看,柳梧就是拉萨南边的最顶端,翻过南山就是山南地区的地界了。

3

牛皮船

柳梧虽说是拉萨最晚照到太阳的地方,但看到太阳的光芒它甚至比拉萨城还早。北望,可直视坐落在拉萨最高峰乌孜拉山半山腰上举世闻名的哲蚌寺。事实上,哲蚌寺的金顶是拉萨最早沐浴太阳光辉的建筑。

在柳梧,太阳被赋予了更加文学的色彩,这里古老的民歌唱到:

太阳从何处升起

太阳自东方升起

世界的土地河流

是温暖阳光赐予

月亮从何处升起

月亮自山顶升起

没有太阳和月亮

世界将暗淡无光

曾经的柳梧是一个以传统农耕为主的偏僻之地,他们对太阳的崇拜取决于对庄稼收成好坏的自然感受。虽说柳梧与拉萨只隔了一条拉萨河,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直到2006年这里的交通还完全依靠巴桑和尼穷的牛皮船摆渡过河。

 

4

日渐沉寂的码头

看着隔岸繁华的拉萨城,这里的年轻人普遍出现脱离传统的迹象。他们的眼睛越过一座山、一条河,有了心事,充满渴慕地盯住拉萨城。

满怀了心事的年轻人就这样走向拉萨,早出晚归地往返于拉萨河两岸的城乡之间,日复一日地感受着城市风的熏陶。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叫土登的青年人在1987年坐上巴桑的摆渡船到拉萨参加了师范考试,最后这位青年成为柳梧第一位走出大山的大学生。

5

土登

有了变化的柳梧人开始对流传在这里的另一首民歌产生了兴趣:

大鹏从何处飞出

大鹏自最顶端飞出

高尚人聚会之处

大鹏从空中掠过

这首当地民歌的前瞻性,在2006年得到了应验,柳梧戏剧性的变化也来自于这一年。这一年,柳梧大桥建成,柳梧人从此告别了摆渡生活,他们与拉萨的距离被拉近;这一年,设在柳梧的青藏铁路拉萨火车站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客人,柳梧不但和拉萨连在了一起,更与世界连接在了一起;也是这一年,成立了3年的柳梧新区已经初具规模。

从此柳梧人把自己当作了大鹏,把自己的家乡看作了“高尚人聚会之处”。

6

柳梧甜茶馆成为村民聚会之地

土登老家的原址上铺上了铁轨,他的父母和300多户村民搬进了政府统一规划新建的安居房;巴桑和尼穷放下牛皮船开上了卡车跑起了运输;顿珠次仁开起了林卡度假村;失地农民办沙厂、做旅游、进火车站做清洁工……从此柳梧人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们已经从小鸟蜕变成了真正的大鹏,在这片高尚之人聚会的地方书写出了新的篇章。

拉萨河在柳梧拐了个弯,历史也必将在这里拐上一个弯。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