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毗邻珠峰,洛子峰略显“冷门”。
洛子峰藏语称之为“丁结协桑玛”,意思是“青色美貌的仙女”,这位“仙女”的地形极其险峻,环境异常复杂,大小冰川密布,气候变幻莫测。风速比珠峰略低,但雨量又大过珠峰。
迄今为止,洛子峰西壁上只有一条成功的攀登路线,那就是1956年5月18日首登时的路线,由瑞士登山队弗利莱姆·卢嘉格尔姆和埃尔斯托姆莱索姆两人,从尼泊尔沿西坡登顶成功。
除了传统的“瑞士路线”,还有两条路线可以登顶洛子峰,但均位于南壁。位于西藏境内的东壁至今无人登顶。
徒步原始森林
加德满都→孔穷镇
洛子峰,英文名Lhotse,海拔8516米,为世界第四高峰。它地处珠穆朗玛峰以南3公里处,两峰之间隔着一条山坳,即通常所说的“南坳”。
今年秋季,我们十人组成的登山队,赴尼泊尔向洛子峰发起冲锋。
8月19日晚,到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21日,在加德满都办理进山前的手续和购置必要的食品、物资。按原定的计划,将在第三天前往山区。但8月底,气候总是变化无常,加德满都和喜玛拉雅东南侧,浓雾密布,连降大雨,全体队员被迫等待着天气好转。
27日,抵达了意为“东方人”的夏尔巴聚居的鲁拉镇。它的海拔高度为2828米,位于喜玛拉雅东南部,是旅游观光喜玛拉雅山脉的必经之路,也是过去我国少数民族夏尔巴聚居的地方。当地人在这里已经生活了漫长的岁月,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服饰和语言。主要经济来源是以旅游业为重心,同时也种植一些蔬菜、水果等。民居是木制结构的楼房,具有西藏东部的特征。
清晨,这座被绿色环抱着的遍是木板结构房屋的边城,明丽而清新。拉开旅馆的窗帘,一股潮湿的气息迎面扑来。云雾在山间流动,山谷里江水的波涛声和各种鸟类的鸣叫不绝于耳。一群早已醒来的当地百姓,在旅馆的绿茵草地里忙于割牛草。旅馆的服务员们也正忙着给我们做早饭。早点后,我们离开了这座美丽的村庄,开始了漫长的徒步行。沿着山谷,进入了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之中。高大粗壮的参天古树,密密麻麻地生长在路边的山谷中,谁也看不到它们的尽头。偶尔有穿过山谷之间的悬空铁桥。险恶的道路盘旋在悬崖、森林、野花和流水之中。虽路途较远,而且沿着森林爬坡,难度较大,然而这里迷人的自然风光,使我们忘记了自己正置身于艰险的徒步中。我们在这绿色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温暖。正因为这里是如此之美,世界各地旅游团络绎不绝。居住在这片土地的夏尔巴民族,依靠勤劳智慧,为世界各地游客提供了各种舒适的旅游活动场所,使每一个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经七八小时的爬山涉林,我们顺利到达海拔3850米的孔穷镇。
这里是夏尔巴民族所居的较大的村寨,有各种木制结构的大小旅馆。天空湛蓝,可以看到几座7000米以上的雄伟雪山,以及茂密的森林和古朴的夏尔巴居民村寨,这些融为一体,完全可以和北欧风光相媲美。
洛子峰下的孔穷镇,可与北欧风光相媲美。(图片来源于网络)
挑战冰魔地带
大本营→一号高山营地
9月3日早晨,经过5个小时的爬坡,就到达海拔4100米的定布齐镇。
因为运送登山物资的牦牛没能按期到达原先指定地点,4日全体队员休息一天。
8日,顺利到达海拔5350米的洛子峰大本营,也是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每年登山旺季时,有许多从世界各地来的登山勇士,来此攀登这两座雄伟的高峰。
洛子峰山势雄伟险峻,冰川、冰崩、雪崩活动频繁。特别是大本营至一号营地,都被千年的冰碛和巨大的冰川所覆盖,地形错综复杂,路线长,坡度大,有数不尽的巨大冰裂缝。同样,三、四号营地也是攀登洛子峰最艰难的路段,雪崩频繁,常有较大的高空风,积雪深度平均有60公分,冰坡度为75度。据了解,半个多世纪以来,有300多位登山勇士,不幸长眠于此峰上,因而地方百姓将此峰比喻为虎口。
9日清晨,风消雪停,朝霞给壁立的各大雪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洛子峰充满了神话般的色彩,五颜六色的40来顶帐篷和各种登山彩旗,给这个冰川区域带来无限的生机。队员们乘机拍下这些难以忘怀的美好景观。而后,在雪与石头掺杂的冰川坡上,修整大本营,清理高山物资。
14日清晨,按原计划,登山队员和三名尼泊尔的协作人员,带着沉重的高山物资离开了大本营,踏上遍布冰川的天险之途。沿着先遣队开辟的道路,开始向无数冰雪裂缝挑战。这些裂缝白天又因太阳辐射的影响,变化无常,随时有崩塌的危险。设在这些裂缝之间的是,悬空架设的三十六节金属梯子,随时都有移动的危险,一旦失去了平衡,就意味着万丈深渊的冰魔在迎接你。队员们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丰富的登山经验,带着沉重的高山物资,一次次通过了危险至极的裂缝区域。经过3天平均每天5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海拔5950米的一号高山营地。
连续三天运送高山食品,队员们都很疲惫,队长同意休息一天。而面对着较好的天气周期,队员们抓紧一切有利的时间,顾不上休息,在大本营积极主动地进行二号营地出发的准备。
19日,基本完成了所有上阵的准备,随时整装待发。午饭后,队长召开了一次初步攀登洛子峰实施方案的会议。在会中,总结了探险队进山以来已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方。队员们通过一些洛子峰的图文资料,详细分析了此山峰的攀登路线、气候等。
定布齐寺,与洛子峰遥遥相望。(图片来源于网络)
冲刺胜利顶峰
二号高山营地→峰顶
9月20日,天气很好。早晨5点钟,队长一一叫醒了队员们。所有队员从睡梦中醒来,面带微笑和希望,在月亮陪伴下的夜色里,忙于做出征准备。
这段行程都在夜间,周围的明裂暗缝随时可能夺去宝贵的生命。同样,三、四号营地也是攀登洛子峰最艰难的路段,雪崩频繁,路线长,积雪深、冰坡度大。在夜里,又因帐篷陈,四面透风,虽然钻进鸭绒睡袋,仍然感到周身冰凉,加上缺氧,常常是彻夜不眠。白天又因太阳辐射,帐篷内达近40摄氏度高温,使得所有队员们的脸几次蜕皮,嘴唇也绽裂、出血,连吃饭喝水时都疼痛难忍。
经过9天平均每天七八小时的奋力拼搏,全队体力消耗颇大,增加了攀登难度。但队员士气未减,在逆境中进一步坚定攀登成功的信念。
10月10日,气候开始趋于好转,为了抓住短暂的好气候周期,我们采取稳扎稳打,稳中求快的登山策略。10月13日,是我们喜庆的一天,也是决定胜败的一天。早晨6点,我们从突击营地出发,摸着黑冲刺。随着高空风的逐渐增大,给所有的登顶队员带来极大的困难,然而困难并没有吓倒我们。经过四个半小时,我们携手踏上了顶峰,在顶峰停留、拍照片。
10月14日,晴空万里,洛子峰大本营一片欢腾。10月16日至17日,全体探险队员按照尼泊尔王国珠峰自然环保局指标,在珠峰和洛子峰大本营全面清扫了各种废品,为“世界屋脊”的自然生态平衡尽了义务。10月18日,全部队员从大本营安全撤离,并于10月19日,返回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节选自西藏高峰探险队1998年洛子峰《登山报告》)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