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主题游

镶嵌在云端的扎日南木措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拉萨晚报    
分享到:    

扎日南木措,又称塔热措、特里纳木措,属国家级著名湿地。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入湖河流主要有措勤藏布、达龙藏布。措勤藏布发源于冈底斯山,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9930平方公里。扎日南木措距离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500公里左右。

在冈底斯山群峰之间,位于措勤县东北部,距县城12公里,湖面积有1024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613米,东西长近5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

近看湖水清澈透明,波涛起伏,拍击碧玉般的卵石,铮淙作响。远观扎日南木措,色彩多变,无边无际,浩如烟海,水天相交成一色,好像镶嵌于羌塘大地的一颗巨大的蓝宝石,瑰丽无比是西行阿里之小北线“一错再错”的重要景点扎日南木措属于阿里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西藏自治区的第三大湖泊。扎日南木措气势磅礴,仪态万千。因为这里的旅游尚未充分开发,呈现出未经雕琢的原始之美。措勤”这个名也是来源于这个大湖,因为在藏语中“措勤”的意思就是大湖。

1

对于很多到阿里旅游的人来说,如果到过扎日南木措,它那磅礴大气的苍茫,与气吞远山的架势会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而斜伸进湖中的半岛,那道犹如蓝宝石的“月牙湾”伸向湖中。它是如何形成、有着怎样的故事?我急不可待要去打听这些谜团……    一大早,我们从措勤县城驱车沿措勤藏布下游宽敞河谷的一条小路,往措勤的良种场方向行进。

扎日南木措位于阿里措勤县东北部,距离县城12公里,是阿里地区最大、西藏第三大咸水湖。面积有1024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613米,是一个东西长近5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大湖。远眺扎日南木措,一条蓝宝石般的水线闪烁着耀眼的光。沿着湖边继续前行,湖水越来越蓝,景色越发迷人,越显生机。

我们都很兴奋地迈开步伐,踩着积雪,爬上了扎日南木措的观景台:一块巨大的石头。极目四望,扎日南木措的景致美极了。蓝天白云之下,徐徐的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湛蓝的湖水泛着波光,与远处的皑皑雪山偎依在一起,似乎就在伸手可及之处,却又无法碰触。在正午的阳光映射下,扎日南木措呈现出一片舒缓的静谧,湖水平静、柔和、婉约。与之密语,似乎所有烦恼、愁思都会自然消散。

说实话,我从未见过如此壮观而奇丽的景色,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于是,我举起相机把这奇观定格下来。

只见湖岸边有一个漂亮的大弯道,那道犹如蓝宝石的“月牙湾”伸向湖中。让我在扎日南木措湖边久久驻足……对于很多到阿里旅游的人来说,扎日南木措那磅礴大气的苍茫和气吞远山的架势,会久久难以忘怀。

2

湖边,是卧龙般的四大神山之一的木如山,这座山形成于三亿年前,由海底的黑色石灰岩构成,海拔5174米,高出湖面500多米。攀上山崖,扎日南木措尽收眼底。这里是观赏湖光山色最好的地方,除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外,似一条弧形沙堤般延伸至湖心的孤岛也是我们此行观赏的重点。

据说,当年莲花生大师同水怪曾在这里有过一场激战,水怪在搏斗中相当凶悍,酣战中把莲花生大师装土的袍子撕扯下来,撒在了扎日南木措里,后来就形成了这座横于湖中的半岛。

迷人的远古神话,为湖泊与岛屿增添了灵性,让行走于此的人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敬畏。沿沙堤步行直抵半岛,岛上岩石错落。站在岛上环顾四周,湖天一色,涛声不绝,是观湖的又一佳处。湖岸上有流云般的羊群,湖水与岸边相接处是弯弯曲线,风吹过湖面,带出阵阵水纹,灵动异常,还有白浪与水鸟相伴,令人心旷神怡。

一会儿,我们来到木如山(又名水晶山)西侧山脚下,有灰白色天然形成的“阴阳石”,巨石惟妙惟肖。“水晶山”之名可能也因这灰白石头而得名吧。周边石壁上刻满了“六字真言”,白色的玛尼石遍布四野,密密麻麻的五色经幡随风飘扬,细说岁月的沧桑。当我们爬上木如山的山头,发现在此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扎日南木措东北岸边有不同时期水位线的痕迹。据说,扎日南木措现今的湖面比远古时期的湖面低了100米以上,所以“月牙湾”的形成也可能是湖面水位下降之后裸露出来的湖底。

离开半岛,发现湖水越来越蓝,鸟儿嬉戏追逐,生机盎然。微风之下湖水轻轻敲击着碧玉般的卵石,发出神奇的响声。湖岸有一个漂亮的大弯道,好似“月牙湾”。沿着湖岸向东前行,走过路旁的一条便道,就已踏上羌塘大草原了,没有路标,全凭向导对方位的把握。一路上,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掠过车窗,窗外是与汽车赛跑的野驴群,湖面时而飞过几只黑颈鹤,当地热情的居民总是向我们报以灿烂的笑,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这趟颠簸之旅是值得的。

3

我们经过周边多穷措、达多措与达闭措等小湖后,回头一看,一座黑色的如倒立三角形的山耸立在扎日南木措旁边。这就是传说中水怪挣脱莲花生大师法袍后所形成的“擎天一柱”。山体表面有着不规则的皱褶,看着此山,仿佛看见水怪在法袍内顶着法袍,不停挣扎,非常形象。

据此山约15公里处,就是四大神山之一的拉隆山。

拉隆山上有当地先民的岩画。当地人称拉隆山岩画为“拉直日姆”(藏语音),意为“神与鬼做的画”。当地人对此处岩画颇有敬畏感,而且谢绝女性与陌生人来此参观。洞口离地面约60米高,须穿过布满巨石的缓坡后才能到达。

洞穴是外窄内宽,里面的空间远比想象中要宽敞,最宽处约有10米,最长处有6米,最高处逾5米,属于石灰岩溶洞,多处因碳酸钙的沉淀而在表面形成灰岩石,被当地人作为圣迹供养着,上面涂满了酥油,挂满了哈达与经幡。走进洞穴的最深    处,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地下有石块垒成的石圈,看上去,以前应该有人在此地生活。

洞穴的四壁绘满了岩画。这些岩画基本都属于涂绘类岩画,即以动物的血液拌赤铁矿粉,在岩壁与洞穴内绘制出来的图像。由于洞内无风吹雨淋,所以有的岩画色彩还十分的鲜艳。低矮处的岩画,由于信徒长期触摸与涂抹酥油等因素,早已模糊不清了。高处的岩画,有些是反复绘制的画像,有些是远古时期留下来的构图。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扎日南木措所在地是一片富饶肥沃的大草原,人们在此丰衣足食,快乐生活。草原上有个村庄的一口井里,住着一个水怪,因此每次村民们打完水后,都要把井口盖上。一次,有一名女子为了迎接远道回来的丈夫而忘记盖井盖,水怪跑出来了,井水也漫了出来。眼见村庄将被淹没,此时莲花生大师赶到并请天上的四大天王搬来四座大山,压在扎日南木措的四个角上,使得水怪动弹不得。

在措勤县有此歌谣:“东边的黑铁围山(多拿山),南边红土铜山(朵玛山),西边仙谷褐石山(拉隆山),北边白色水晶山(木如山)。”唱的便是这四座神山。

虽然有四座神山镇压,可是水怪并没有降服,水井里的水还是不停地溢出。莲花生大师用法袍包着土,想把井口填死。水怪上前阻止,在争斗中,法袍被扯破,泥土散落在木如山附近,形成了一道深入扎日南木措湖深处的半岛。

1、措勤县位于阿里地区,到达不易,建议包车前往,也可在拉萨坐班车前往。

2、到达拉隆山与木如山的公路状况比较好,距县城也较近,若时间不允许,可只参观此两处,这两座山最有观赏性。

3、绕湖一圈,用时一天。最好有当地的向导带领。

4、绕湖时,不时能遇到游牧的牧民,他们十分的热情。

5、环扎日南木措有一条便道,在羌塘大草原上蜿蜒穿行,那是全方位观赏湖与岛的最佳选择。

6、到扎日南木措旅游,最佳时间在每年6至9月。

在湖边,我们遇到了牧民嘎达一家,他们正在捡垃圾,他们是湖边的措勤村达则小组的村民,平时一家人都是这样,十年如一日地沿湖边而行,看到有垃圾,就捡到自己带的桶里、袋子里。”陪同我们的措勤县委宣传部李副部长说。

扎日南木措晚霞

扎日南木措晚霞

沿着湖边走时,真的看见有很多的垃圾。措勤海拔高、风沙大,扎日南木措又正处在风口处,所以周边乡村的垃圾,也经常会被吹到湖边聚集。嘎达说:“我是刚从夏季牧场搬回到离湖比较近的冬季牧场,我现在最主要的目的,是尽快把沿湖的垃圾捡走,这不,家里人也过来帮忙了。”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扎日南木措是至高无上的圣湖,他们会经常捡拾湖边的垃圾。别以为捡垃圾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这里海拔高,又靠近湖水,冬天特别冷。另外,此地风又特别大,这样一直坚持下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一家人每天都这样做,令我对他们油然起敬。

嘎达说:我小时候并不住在湖边,十几年前搬到这里定居的。国家还给我们村修建了统一的安居房,周边很多牧民经常会到湖边聚会,我自己也很喜欢这个大湖,一有空就会沿着湖边走走,看到垃圾,就会随手捡起,后来变成习惯了。有时候,家里的人也会过来帮忙捡垃圾。”李副部长介绍,措勤村达则小组共有13户人家,离湖最近的只有50多米,最远的也只有100来米。可以想象,生活在湖边的人和扎日南木措的关系是多么的亲密。

捡完了满满的一袋垃圾,我们跟着嘎达来到了他的家。嘎达家有五口人,他最小的儿子在上小学五年级,大女儿在措勤县城打工。

我们虽然认识嘎达不久,但他的朴实善良却让我们印象深刻,李副部长介绍说,嘎达还是达则小组里数一数二的致富能手,他勤快、肯动脑,家里牛羊多。近两年,国家实行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鼓励牧民减少牲畜,保护草场。嘎达就积极响应,每年都会卖掉70多头羊,能增加4万多元的收入。除了是致富能手外,他总认为住在这里有一个责任,所以每天早上,都来到湖边捡垃圾。保护生态环境对于这块土地极为重要,也希望来这里旅游的人们不要随意乱扔垃圾。

正当我们要告别扎日南木措时,天空乌云密布。一会儿下雪,一会儿下冰雹,前面的路模糊起来,车开得非常的缓慢。汽车行走在那弯弯曲曲的山道上,偶尔看见一位藏族妇女站在风雪之中,我们想,她应该是在此放牧吧。我们艰难地驱车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坡,本来我们大家都想下车来拍雪景的。但没有办法,大雪纷飞,也只能望“天”兴叹!走了一段时间的雪路,天放晴了,太阳露出了笑脸。终于让我拍下了几张风景怡人的好照片。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