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透亮的玛旁雍措。 记者 郭祚彬 摄
如玉一般透亮
玛旁雍措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泊。藏语意为“不败、胜利”,有“神湖”之称。位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内。
玛旁雍措得名于11世纪在此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相传藏传佛教噶举派在同苯教的争斗获胜后,便把已经沿用了很多世纪的“玛垂措”改名为“玛旁雍措”,即“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
在曲尼多吉所著的《玛旁雍措概说》中是这样介绍湖的形成的:玛旁雍措诞生之前,曾有一位菩萨心肠的国王木崩,在去往丛林的路上看到人们生老病死的苦状,便求教于其师:这些痛苦应属贤明君子吗?答道:应属于所有芸芸众生。国王便请教解除痛苦之法。答道:惟有布施。于是国王令人修了许多房子并邀请所有贫苦受难者,为他们提供为期12年的温饱。随着烧饭的淘米水愈聚愈多,12年的光阴便形成了一个湖泊。
玛旁雍措亦称马法木措,曾称玛垂措。曾与拉昂措(鬼湖)相通,后来由于洪水、冰川的堆积物堵塞而演化为内流湖。整个湖泊呈“鸭梨”形,北宽南窄,长轴方向长26公里,短轴长21公里。湖面海拔4588米,平均水深46米,最大水深81.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
湖水碧透清澈,透明度约14米。玛旁雍措属淡水湖,含有硼、锂、氟等微量元素。玛旁雍措以融水、雨水补给为主,也有部分泉水补给。 湖泊周围分布了很多温泉,整体的生态环境非常好。
畅游在玛旁雍措湖边。
古老诱人的神话
在印度的神话中,玛旁雍措是大神Brahma用意念形成的,因为他的儿子在苦行后需要一个地方洗澡。很多经典书籍描写玛旁雍措的水“像珍珠一样”,很多老百姓也会称赞玛旁雍措的水“很甜”。
从古至今,当人们提到冈底斯山时,自然不会忘记位于其脚下的玛旁雍措那诱人的传说,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因为冈底斯山实际上不能排除包括玛旁雍措在内其它的景观,它们应该成为冈底斯这座“文化山”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与冈底斯山息息相关的历史背后,它还有它自己独立而神秘的文化现象。
无独有偶,在冈底斯山除了玛旁雍措外,还有一面小湖,那就是楞伽湖。与玛旁雍措相比,位于西面的楞伽湖则一直较受冷落,也不为一般人所知。这可能有诸多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有人认为它是罗刹王的主要聚集地,印度古代《罗摩衍那的故事》中诱拐美女斯达的九头罗刹王就住在这里。
玛旁雍措湖畔。 记者 郭祚彬 摄
“世界江河之母”
玛旁雍措有“世界江河之母”的美誉,是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为“西天瑶池”的地方。围绕玛旁雍措有8个寺庙,分布在湖的四面八方。
玛旁雍措的旁边有一个“鬼湖”,藏语叫“拉昂措”,意为“有毒的黑湖”。玛旁雍措是淡水湖,而拉昂措是咸水湖。拉昂措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4574米,与淡水的玛旁雍措一路相隔,为微咸水湖,因此其湖水人畜皆不能饮用,这大概便是“鬼湖”之名的由来。
拉昂措风光同样美丽,湖水蓝得让人心醉,可却被扣上“鬼湖”的名声。其实玛旁雍措、拉昂措原本为一湖,由于气候变化,湖泊退缩,水面下降,才由一条狭长的小山丘把它俩分开。当地百姓认为,两湖底相通,如有一天玛旁雍措的湖水沿河槽流入“鬼湖”,且同时流入金色的鱼与蓝色的鱼,则“鬼湖”的水也会变得像玛旁雍措的水一般清甜。
雪山与湖泊自成一体。
Tips
交通:一般游客会以即乌寺旁边的一条小村庄为落脚点,位于大金东南30公里,从冈仁波齐前往,如果不是包车,就只有在大金或者到巴噶检查站等便车。
住宿:靠在即乌寺山脚的小村,有两间无名旅店,住宿每位收费20元。这个小村由10间土屋组成,没有饭馆。南面的旅店提供素菜米饭,每顿饭10元,要预订。最好带方便面或干粮,店内有火和燃烧用的牛粪,可自行煮食。
温泉:小村旁的河谷散发着阵阵硫磺味道,这里有一个天然温泉,当地人把它加工成为一个露天小浴室,供人洗浴。冈仁波齐一带住宿条件不太好,洗澡是一件很不切实际的事情,但在这里花20元便可如愿以偿。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