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主题游

【非遗】藏北编织技艺 经纬织就草原的礼物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藏北编织技艺

传承人:益西卓玛

入选时间:2010年获得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女孩们都有一身编织的好本事,是母亲教给我们的,男人不管编织活儿。在我们那曲,有山的地方就有雪,有草的地方就有羊,有羊的地方就能纺线,每个那曲女孩都会织挂毯。”卓玛阿妈说。

3

卓玛阿妈做起编织活来无比的细致。

诞生于居住环境的编织工艺

44岁的益西卓玛看上去要比她的真实年纪年轻一点,却乐于让大家伙称呼她为卓玛阿妈。年轻的阿妈来自那曲地区班戈县,20岁起便每日忙于编织类的活计,闭着眼睛也能编出一条花纹精巧的挂毯。

卓玛阿妈本次作为“藏北编织技艺”这项传统技艺项目的代表,参加了“首次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保护大展”。接到大展的邀请后,卓玛阿妈带着她编织好的背包和挂毯,从班戈县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拉萨,没闲暇时间在拉萨多作逗留,7天的大展一经结束,卓玛阿妈随即搭上了返回班戈县的列车。“阿佳卓玛说她心里不住地挂念老家,在她家里还有1个女孩和2个男孩,都在令她操心的年龄。”卓玛阿妈基本不会汉语,听不太懂,更不会说,面对那些热心与她打招呼的客人,卓玛阿妈唯有友善而宽和地微笑,一旁的工作人员将卓玛阿妈的话语翻译成了一种美丽的乡愁,于是客人们听明白了,坐在他们面前忙碌地使用织机编织五彩布料的阿妈,是一位心灵手巧朴实无言的藏北母亲。

神秘的藏北有无数传说,考古学家至今还没有在这里发现比新石器文化更早的人类活动遗迹。谁也不知道这些生存手段极为弱小的原始部落,为什么选择了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作为自己的生存之地。有人说,藏北草原的地理高度决定了它的自然条件极其险恶,然而,艰难的环境最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证明过,文明诞生的环境,是一个非常艰难的环境,而绝非是一个非常安逸的环境。汤因比也认为,优秀需要苦难,美是艰难的。于是藏北牧民的祖先,正是在这个高寒缺氧、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游牧文明。

“在藏北草原上,一顶帐篷就是一个家,一个家就有一盏灯,盏盏灯点起来,就组成了草原上的万家灯火。”卓玛阿妈说。

“我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女孩们都有一身编织的好本事,是母亲教给我们的,草原上的男人们不管编织活儿。在我们那曲,有山的地方就有雪,有草的地方就有羊,有羊的地方就能纺线,每个那曲女孩都会织挂毯。”卓玛阿妈又说。

与蒙古族的蒙古包不同,藏北牧民的帐篷一般是黑色的,用结实的耗牛毛和羊毛编织而成。藏北草原上的帐篷不单单是用来睡觉,所有的牧民生活都以帐篷为中心,每天的生活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向卓玛阿妈询问这些黑色的牦牛毛帐篷是否是藏北编织技艺的起源,她笑了笑,答复道,“我不知道,但是帐篷草原上的女孩们都会编,有人编的快,有人编的慢。”

 

1

卓玛阿妈编织好的工艺品,陈列在展厅里总是能吸引一大批客人的驻足。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孕育了这一群不肯与藏地高寒气候妥协的坚韧男人们,生活条件再恶劣,他们总能苦中作乐。勤劳的藏北牧民是闲不住的,放羊时手里总少不了一个纺线锤。虽然一天只能纺几两羊毛,天长日久,纺出的线就足够编织,心灵手巧的藏北妇女便用这些羊毛纺好的线,编织出了一条条结实耐用的挂毯、一个个精美的编织袋,多用来换取一家人的生活用品。在藏北草原,妇女是家庭的中心,她们既操持家务,又掌管经济,是家里的主要劳动者,从早到晚,她们干着永远也干不完的家务活。从某种意义上说,藏北草原的妇女比男人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卓玛阿妈说,对许多藏北妇女而言,白天的时光是漫长的,女人们在一起拉拉家常,捻捻毛线,再编织成袋子或毯子,一家人就这样等待放牧的男人归来。卓玛阿妈这一次拿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大展上的“乌尔朵”,在藏北野外是一种抛石器,它用牦牛毛编织而成,既是一种装饰,又是实用的放牧工具。据说,一个好射手可以打中200米以外的野兽。

近几年来,藏北草原上的生活亦是一年比一年殷实,藏北牧民买年货必备的“三件套”是:车辆、手机、编织袋。采买年货时,那曲大街上来来往往的牧民大多有一个羊毛的编织袋,有的是夹在腋下,那是还没有看到如意的东西;有的耷拉着半个袋子搭在肩头,那是还没有采购满,继续物色;有的扶着满袋站在街头,那是在等待前来接货的家人。漫长的年岁以来,编织技艺与藏北人的生活始终是不可分离,像他们的帐篷一般亲密。

藏北编织技艺源自于它固有的生活环境,这与林芝米林县南伊乡珞巴族织布技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珞巴族们没有掌握纺织技术以前,人们习惯用兽皮、植物茎叶来御寒遮羞。后来,珞巴族的祖先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对各种植物的特性有了了解,并懂得了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纤维的方法,并且创造发明了简单易用的纺织工具和纺织技术,使珞巴族人学会了纺织土布并用此缝制衣服。因此卓玛阿妈说,一个女人若是掌握一门编织纺织类的工艺,大抵都是从她身边的植物与动物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智慧。

如今,卓玛阿妈依旧每天忙碌于编织的工艺活里。“编一张大织毯要2天时间,大约可以卖1000块钱。反而是小的腰带绳结之类相对难编织一些,耗时长,也考验编织人的工艺。我最喜欢制作大口袋的编织袋,藏北的男人出去后将它们搭在肩上、牛羊的背上,里面装满了酥油、糌粑和奶渣,便能满足一天的所需品。男人们在草原上背着这些叮叮咚咚物件四处游牧,在家编织的女人们亦会觉得满足。”( 陈诚)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