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藏地生活

【游记攻略】徒步墨脱6:墨脱路 墨脱人(图)

2015年03月21日 11:2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郭祚彬
分享到:    

 

这个独腿的年轻人,独自一人反穿墨脱徒步线。我们在下多雄拉山时碰见他。在风雪中,他一手拄着登山杖,另一只手臂撑着拐杖,迈着坚定的脚步一步步向上攀登。

      这个独腿的年轻人,独自一人反穿墨脱徒步线。我们在下多雄拉山时碰见他。在风雪中,他一手拄着登山杖,另一只手臂撑着拐杖,迈着坚定的脚步一步步向上攀登。

这次,行走在墨脱路上,总有一些记忆深刻的人。如热情的谢老板、常年行走在墨脱路上的背夫,还有那个独自翻越多雄拉雪山的独腿走墨脱的年轻人,还有,和我一起一路历经艰险的队友们。

墨脱公路贯通后,如果有了便利的交通,他们还愿意选择冒着生命危险走四五天的山路吗?那时的墨脱背夫、和老谢一样在墨脱路上做生意的店老板们会怎么样呢?

墨脱背夫    

一路上,不得不说,最令我们感动的就是背夫。

他们被世人称为通往墨脱的生命之舟,多少年来,成百上千吨的物资就这样靠他们的双脚和双肩背进背出。他们背负着重重的物资,冒着经常发生泥石流、雪崩等危险,在风里、雨里、雪里、在大峡谷中穿行。

在危机四伏的原始森林里的这条泥泞的碎石路,就是一代代的背夫,历经生死踏出来的吧!

白玛和高原红都是墨脱背崩乡的村民,是这次徒步墨脱路跟随我们的背夫。他们俩身上都背着几十公斤重的物资。

我们怕蚂蝗,过蚂蝗区的时候,他们会蹲下身为我们捉去蚂蝗,那时,几十公斤的重量还背在双肩。

快到背崩的时候,高原红指着一座高高的山顶说,那是他的家乡,他就住在那个村子。送我们到背崩后,他还要爬山回家。平日里2个小时左右就能到,但是,今天估计要走4个小时,因为连续走了好几天,他们也累了。

之前,听高原红说他的小女儿在背崩上小学,问他是不是顺道去看看小女儿。他摇了摇头说:“今天太晚了,来不及了,回家都半夜了。”

当问及墨脱公路通车后,还做不做背夫,高原红笑了笑说:“公路通了,总还有徒步的吧,只要有人请我,还是要背的。”

 

谢老板

谢老板

拉格谢老板      

在墨脱路上还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墨脱路上,在这里打拼生活。拉格的谢老板就是其中的一员。

四川人谢老板的客栈开在拉格,已经开了10多年。他娶了一个叫拉姆的门巴族老婆。

我们都管他叫老谢,老谢夫妻俩很会做生意,刚到,便热情招呼我们,给我们端上热热的洗脚水让我们泡泡脚。

老谢一看就是勤快人,做活麻利得很,妻子拉姆也是。

老谢炒菜特别好吃,每端上一盘,便被我们一扫而空,他则站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我们。

老谢有一双儿女,儿子在拉萨上大学,儿子是他的骄傲。女儿在背崩乡的小学当生活老师,按老谢的话说:“我希望他们走出多雄拉山,走出去了,才有出息。”看来,他不希望女儿永远呆在背崩。

老谢厨艺好,还在背崩开了一家餐馆。11月大雪封山就回背崩做生意,来年5月再回来。

和老谢聊天时,问及墨脱公路通车后,交通便利了。一部分想到墨脱的人可能选择乘车进入墨脱,那样生意也会淡些,他是否还会继续留在拉格做生意?

“公路通了当然是好事,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徒步进入墨脱。”他说,他会一直把他的客栈经营下去。这么多年来,也认识了不少天南海北的驴友,老谢说,这就是一种财富。

“我已经习惯这儿了,没有在这儿长期生活的人是不会懂的。我只期望,两个娃娃能走出多雄拉。”点燃一支烟,站在窗前,老谢的眼神一直没有离开多雄拉的方向。

 

墨脱背夫

墨脱背夫

多雄拉独腿行者      

从多雄拉垭口下山,一路风雪弥漫。下到半山处,远远地,朦朦胧胧中,一个身影在风雪中和我们迎面而来。“一个反穿墨脱徒步线的驴友。”心里当时这样想。

身影越来越近,当快迎面而过的时候,我身体像被冰封的雕像,呆立在那儿,一动也不能动。

一身冲锋衣裤,一个大大的、看起来沉沉的背包,和其他徒步者没有两样。而他的手中却不只是登山杖,还多了一个拐杖。他的一只腿,从膝盖以下没了。

刚好,他停了下来,坐在石头上休息。我走过去,和他打招呼,他看起来不爱说话,眼神很孤寂,但却又是满眼的坚定。

简单谈话中,得知他从派镇徒步到了背崩,最终因为没有边防证而不能通过,他又独自返回。

休息片刻,支撑着拐杖,继续往山上走。每一步,走得很费劲,但是,如同他的眼神一样,那么的坚定。 在漫天风雪中,他越走越远,但是,他的背影却越来越清晰。

脑子里忽然闪过这样的念头:如果墨脱公路已通车,他还会选择这样行走的方式吗?

 

热带雨林,到处都是芭蕉和香蕉。

热带雨林,到处都是芭蕉和香蕉。

记者手记

感悟墨脱      

这是我第二次作为随队记者徒步墨脱路。一路上,那些关于别人的,发生在墨脱路上的一个个故事牵动着我的心。看着各个客栈路过在此留宿的驴友们的留言和名字及听到的故事,心里一阵莫名的惆怅和感伤。他们有的人成功走进了墨脱或走出了墨脱,而有的却永远留在了墨脱的路上。

行走在墨脱路上,很艰辛。两次徒步,却有不同的感受。

两次徒步,时隔三年。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墨脱,我以为我到了天堂。再见墨脱,墨脱县城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修的街道,新建的楼房,有热水有无线网的宾馆、越来越多的旅游车,还有修建得很好的墨脱公路。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隆声,隐秘莲花的最后面纱将被揭开。

外面的世界会改变他们吗?墨脱还会再那么神秘吗?我脑海里闪过一缕自私的庆幸,为自己能够再一次有徒步进墨脱的机会,感知这份生怕消失的神秘。但与此同时,脑海里又闪过另一个念头,要保持这份神秘的代价依然是墨脱交通不便,墨脱人的物资极度匮乏,只能像高原红他们那样,继续用双肩背负沉重的生活和希望?这又是何等自私的想法,这一刻,“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的人性体现出来了,有些汗颜。

不管通不通车,我想,墨脱的神秘和美丽注定是要在行走的过程中真正用心去享受和感悟的。当然,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徒步墨脱,不再是一种体验和感受,而是成为一种奢侈的旅行方式。

无论怎样,只要你曾经走过,曾经经历过,相信墨脱会永远留在你的记忆之中。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哪里都是天堂!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