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巴广场
杜巴广场是加德满都最有名的广场,也是观赏尼泊尔寺庙建筑的好地方。这里囊括了尼泊尔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之间的古迹建筑,广场上总共有五十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
杜巴广场上的寺庙外观看来都十分类似,主要有库玛丽寺、纳拉扬神庙、湿婆神庙、湿婆─巴瓦娣庙屋、普拉塔布马拉国王雕像、哈努曼猴神宫、库里须那寺等。
位于杜巴广场入口左侧的女活佛库玛丽寺很值得一去,木窗上雕刻有许多神像和孔雀图案。
杜巴广场区是由三个分散的广场组成的。在南面的是Basantapur广场。广场的主区在西面,那里聚集着许多寺庙。在东北部的是杜巴广场的副区,那里有皇宫旧址的入口。向东北方向延伸的一片开阔地带叫Makhan街,它曾经是加德满都的交通要道,现在已经成为一条很有名的步行街。
2、斯瓦扬布纳特寺
斯瓦扬布纳特寺也是一座圆佛塔,又名猴子庙。由于它座落在谷地里的猴山(山上有不少野生的猴子)顶,高高在上默视四方,而成为尼泊尔的象征之一。地理学家认为谷地以前是一个大湖,这小山就是湖中的一个小岛。自身建筑达到古朴味道十分浓郁,民房的窗饰极其繁复,寺庙建筑的细部一样精细。寺庙、佛塔、铜饰等等组合在一起,再加上成群的鸽子飞来飞去,成群的猴子蹦来蹦去,形成独特的景观。如果是人在圆塔上爬来爬去,那一定是对佛的不敬,而这些猴子把圆佛塔作为它们的游乐园尽情地嘻戏,也许这些猴子本身就是神灵。因为地势高,可以鸟瞰整个加德满都都市区,适合拍摄夕阳。
3、博达哈大佛塔
博达哈大佛塔是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白色巨大的穹形,气势不凡,给人以宽大为怀的感觉。在宏大的白色覆钵上有个方形塔,四面都画有巨大的佛眼,表示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之意。佛眼上面是座金色的尖塔。塔基外缘刻有108尊阿弥陀佛的小浮雕,小佛像沾染着红色涂料及戴着黄花。经幡随风飘扬,这些都是人们还愿时绑的,藏人称经幡为风马旗,藏语称隆达。旗子有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红色为火﹑蓝色为天﹑白为云﹑绿为水﹑黄表地。上面印着佛经,保佑众生。中有一马,乘风而上,直达天国。在底下的壁瓮有西藏祈祷轮,朝圣者一面念着经文一面转动着祈祷轮,听说要念一千遍才能修得一份功德。
大佛塔周围的建筑比较有意思。圆穹外围有一些藏传佛寺,色彩斑斓的唐卡、金光灿灿的经轮、浓浓的酥油味、偶尔传来的诵经声,让我误以为回到了西藏。圆佛塔旁有几栋四五层的餐厅,坐在楼上的阳台喝上一杯热牛奶,看着从佛塔尖往外辐射的彩色经幡在微风中飘舞,看着信徒和游人环塔悠悠而行。
4、巴德岗
巴德岗东部的Tachupal街一带是旧城区。在14-16世纪,巴德岗是加德满都谷地的首都。当时,城市的中心位于西部的宫殿广场一带,城中的许多建筑始于17世纪末。
相比加德满都和帕坦,巴德岗要安静许多,古迹也最多,最具中世纪的风情。许多游客愿意在巴德岗住上一晚,以领略尼人的小城生活。在那里除了欣赏老皇宫和寺庙等古迹外,早晚还有人文景观可看。例如盛装的妇女和虔诚的老人,巴德岗这个民风纯朴的小城是摄影爱好者的极佳创作地,男女老幼都是模特,一般不反对游客的拍照。
5、昌古纳拉扬寺
昌古纳拉扬寺位于巴德岗的昌古村,是保护神毗湿奴的庙宇。该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人们通过公元5世纪一些石头上刻的铭文得知该寺是加德满都谷地最古老的庙宇。寺庙迄今为止应该已有1600年的历史,装饰着最为精美的石雕、木雕以及金属手工艺品。
昌古纳拉扬寺是一座两层建筑,寺庙中有10个纳拉扬神的化身。一座6世纪的石雕是毗湿奴的宇宙的形象,半人半鸟兽的嘉鲁达神是毗湿奴神的坐骑,他的等身雕塑跪拜于昌古纳拉扬寺门前。
6、帕坦
帕坦的宫殿广场除了古老的皇宫外,寺庙林立,是尼泊尔最令人惊叹的“纽瓦丽式建筑”的大荟萃。长方形的广场南北长,东西短,皇宫占据了广场的整个东部。广场西部则密布着各式各样的寺庙,与皇宫遥遥相望。在马拉王Siddhinarsingh的统治下,帕坦的宫殿广场达到了鼎盛时期。附近还有帕坦最主要的集市Mangal。
帕坦皇宫:宫殿广场的整个东部都是帕坦的皇宫。皇宫的一部分是在14世纪建成的,但主体建筑是在17-18世纪完成的。帕坦的皇宫是最古老的,年代比加德满都和巴德岗的皇宫更久远。尽管在1768年和1934年受到战火的洗礼和大地震的破坏,它仍然是整个谷地的建筑群中的佼佼者。
这座独特的佛教寺庙位于宫殿广场的北面。相传这座寺庙建于12世纪,但实际上,它的最早记载是在1409年。经过绘有狮子像的走廊时,很难想象里面的结构是如此的宏伟。
金庙:这座巨大的正方形寺庙有三层顶,建筑表面镀铜,神龛内部是释加摩尼佛祖和观世音菩萨的塑像。第一层楼上有释加摩尼佛祖各种神态的塑像,以及精美的壁画,佛祖一生的经历被描画在主神龛的前部。
寺庙内院三面有栏杆环绕,旁边有过道。如果要离开过道而进入内院中心,必须除去鞋和身上所有的皮革制品。内院中央是一座小巧精致的庙,有一个装饰华美﹑铜铃状的金顶。金寺是由帕坦的一个生意人出资建造的,与西藏多年的贸易往来使他成为巨富。
黑天神庙:帕坦的杜巴广场有一座印度教神庙克里希纳庙,供的是黑天神,由于是王室所建,所以规模要比普通神庙大些。外观上看,整个神庙坐落于高台基之上,没有围墙。在主殿的圣所正上方,矗立着一座有21个镏金塔顶的竹笋状主塔。除塔顶外,完全用石头建造,宛如一件精雕细琢的石雕工艺品,建于1667年,被誉为“尼泊尔建筑艺术的奇迹”。据说塔亭的栏杆间雕刻着印度古典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图像,神像和鸟兽都栩栩如生。
帕坦的博物馆:可以说是整个次大陆上最好的之一。这座博物馆吸收了了很多现代建筑的元素,成为一个新旧和谐交融的综合体。它的最大特色就是那些铜像,主要是印度教和佛教中的神。印度教占据了三个陈列室,佛教则有两个。还有许多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帕坦风貌的照片。
萨加玛国家公园,位于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萨加玛塔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萨加玛塔国家公园总面积1244平方千米。公园内包括萨加玛塔峰(即珠穆朗玛峰)等7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尼泊尔人称珠穆朗玛峰为“萨加玛塔”,意思是“摩天峰”。
7、帕斯帕提那寺
帕斯帕提那寺是印度教最重要的庙宇之一。这座庙宇拥有三层式屋顶,周围还有一些漆成黄色和白色的建筑物,这里只允许印度教徒进入,如果是游客就只能站在门口好奇地观望。
帕斯帕提那寺的入口,是一整排商店和摊拉,这里所出售的物品,多半是印度教徒用的鲜花和各种颜色的蒂卡粉。这里是印度教徒举行火葬的地方。印度教相信,死后燃烧躯体、并将骨灰洒放河中,灵魂就可以脱离躯体而得到解脱。
这里有六座石造平台,位于上游的两座是皇室或贵族专用的,位于下游的四座平台是平民百姓的火葬场。尼泊尔人的火葬仪式非常简单,遗体火化时,死者的长子会在河边将头剃光,并且走进河里净身,经过简单的仪式用白布包起,放在紧靠河边的平台上由四根原木搭的架子上焚烧,三个小时后灰烬被推到河里,随水而逝。尼泊尔举行火葬仪式时,并没有禁止游客拍照,大部分游客都是站在桥上或是坐在对岸观看。
8、蓝毗尼
蓝毗尼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位于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距印度只有20多公里。是世界各地佛教徒渴望朝拜之地,也是当代佛教复兴的基地。
蓝毗尼花园面积8平方公里,佛教徒们为纪念这处佛祖诞生的花园,称之为圣园,2500多年至今前来朝拜瞻仰者从未中断。这里曾经有3座佛塔、2个寺院和三座摩耶庙。在圣园周围,有尼泊尔、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缅甸等国援建的寺庙。藏传佛教的白教噶举派也有一座较大寺庙在此。我国佛教协会援建的“中华寺”也坐落在此地,与尼宗教界开展合作往来。
蓝毗尼西27公里处,是当年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和王后摩耶夫人的王宫位置,称梯罗拉廓特。这里分布着王宫、佛塔、寺院的地基。最为著名的是悉达多太子出家时走出的东门。在梯罗拉廓特的东北尼吉拉瓦,有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柱的两个碎片。此外还有萨嘎哈瓦和阿罗拉廓特等古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