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藏地生活

【人物】强巴格桑 布达拉宫的守护者

2015年03月21日 11:2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向远湛
分享到: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参加布宫维修的强巴格桑

参加布宫维修的强巴格桑

强巴格桑检查布宫地垄

强巴格桑检查布宫地垄

整理文物,重现布宫旧貌

有一个老头站在门口,佝偻着身子往殿内探头张望,他身上的衣服脏而且破损,却在腰间挂了无数牛皮糌粑袋,不少袋子里鼓鼓囊囊的,大概装有糌粑。工作人员问他:“你怎么挂那么多糌粑袋?”“我就是卖这个的。”原来是靠贩卖糌粑袋为生的老头,看上去实在有些可怜,强巴格桑走过去想给他一些钱。突然,老头摘下自己的帽子,抓住强巴格桑的手往自己脑袋上一放,说:“您是好人,为布达拉宫做了好事!”

尽管那么多年过去了,年逾七旬的强巴格桑仍然记得当时发生的每一个细节,他抬起眉毛睁大眼睛对我说:“知道吗,这是老百姓对我的认可,我一下就释怀了。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我做事的风格,可我却坚信自己做的是绝对正确的事情。”

即便是现在,已经退休的强巴格桑走在八廓街的转经道上,依然会有陌生人走过来,轻轻握住他的手问:“老师,您的身体还好吗?您对布达拉宫有贡献,我们敬重您。”到底有多少陌生人向他传达这样的敬意,强巴格桑已经不再记得,唯一涌动在心的始终是一种感激的情怀——他感激陌生人对他的认可,也感激自己真正坚守了对布达拉宫的承诺,这个承诺用了生命之中三分之一的时间。

强巴格桑出身于西藏旧时贵族家庭,父母亲离世较早,他被家奴养大,随后被舅舅领养。当时他的舅舅在布达拉宫里任职,他作为侍从,常常同舅舅一起进出布达拉宫,帮助照看舅舅的马匹,整个布达拉宫没有他不熟悉的,白宫更是他频繁出入的地方。布达拉宫从那时起就注定成为强巴格桑生命中最浓重的一道色彩,然而16岁的强巴格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出入这座宫殿,布达拉宫的珍宝、壁画、建筑装饰对他来说司空见惯,加上他的另一个舅舅在罗布林卡就职,他曾在罗布林卡居住长达两个多月,奇珍异宝和华美建筑于强巴格桑来说并没有什么非凡的意义,直到他到布达拉宫工作后去了一次国外。

2001年,他去了国外5个地方,参观了国外很多宫殿建筑后猛然发现,自己从小就熟悉的布达拉宫是多么壮美伟大的建筑,光是里面的奇珍异宝就是国外任何建筑无法比拟的,而布达拉宫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埋藏的历史秘密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是独一无二的瑰宝。

强巴格桑当然有资格这样说,因为布达拉宫现在所收藏的所有珍宝均是经过他的手整理出来的,同时他也参与了布达拉宫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次维修,布达拉宫的哪个角落有一盏油灯,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刚进入布达拉宫,强巴格桑就发现一个要命的事情:布达拉宫众多奇珍异宝都被随意散乱地堆放在仓库里,没有系统地区分保管,当时他的心情只能用心痛两个字来形容。于是他立刻着手进行珍宝的分类、保存和造册工作。亲自带领着数量不多的工作人员和僧人,日夜清理查看,光是对宝物进行分类就用了三年的时间。

经书的整理和保存工作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经书是研究西藏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可以说是文化宝库,而当时布达拉宫的经书总共有多少册,有些什么内容,哪些是用金书写的,这些都不清楚,于是先要对经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然后才能分类,再用锦缎将经书包起来按类别存放,这项工作一做就是20几年,存放经书的仓库也足足有四个之多。

偶然发现布达拉宫地垄

如果说,整理珍宝是让强巴格桑顶骄傲的事情,那么,两次布达拉宫的维修则充满了一种隆重的仪式感,它不仅给老迈的布达拉宫带来新生,也正式开启了强巴格桑人生中的一扇大门,推门而入,强巴格桑与布达拉宫从此血脉相连。

布达拉宫在修建时没有图纸,全靠工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搭建起来,却给后人留下了难题:布达拉宫到底有多少房间,990间?980间?每个人的说法不一,光靠猜测不行,强巴格桑带了4个四川来的大学生开始了测量工作。他们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实地测量,工作量巨大。测量到红宫某处,发现一扇被锁死的窗户,因长年灰尘累积,他们看不清窗户里面藏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打开,我们决定打开看看,布达拉宫还有什么好东西是我们不知道的。”随着窗户的启封,一个神秘而不为人知的建筑部分被发现——地垄。

这一次发现总共找到了23间大大小小的地垄,让人心惊肉跳的是,地垄里墙体开裂,椽子木虫蛀、断裂的现象非常明显,如果不及时修复,布达拉宫就是一座危楼。他们马上决定寻找其他地垄,“那段时间太苦了,从没有这样苦过。”强巴格桑说起寻找地垄的情形时,微微湿润的眼睛里有一种朦朦胧胧的光彩。

由于布达拉宫结构复杂,加之没有图纸,强巴格桑及工作人员只能摸索着寻找地垄,先找到某个可能存在地垄的位置,将阿嘎土掀开,把椽子木锯断,人再跳下去确认那个地方是否存在地垄。后来,在找到了数个地垄之后他们才知道地垄的大概形态——它作为布达拉宫的地基盖起来,将陡峭的山势填平,布达拉宫就建在地垄之上。地垄在建造过程中就没有考虑过会有人下来这样的问题,四周的墙砌起来后,上方直接堵死,根本没有留下任何通道和痕迹,要发现地垄,没有捷径,只能按照他们一直采取的方式慢慢摸索。现今发现的最深的地垄有17米深,怎么下去?他们用绳梯将人放下去探索,如果稍不留意,就会掉进那枯井一般幽深的黑洞里。而这些地垄,很多都是强巴格桑亲自挖掘寻找的,其余的部分他都亲自下去查看过。

这项工作一直持续了10多年,到现在为止已经发现的地垄有400多个,“还有地垄吗?我不确定,布达拉宫结构实在太神秘复杂,但是我敢说大部分地垄已经被我们找到,‘腿脚不好’的布达拉宫,我们正在医治。”

我看到强巴格桑的眼角有一条明显的疤痕,问他是不是因为当时的工作造成的,他赶紧说,不是不是。但是腿上确实有不少伤痕,他不太愿意提,更不让拍照,只说很多地垄空间比较狭小,人站在绳梯上会晃,撞到墙上是经常的事情,腿上有伤痕是正常的事情,他回来用冰水敷着去痛,连他的夫人都不知道这些事情:“不能让他们知道,不然我就下不了地垄了,为什么呢?当时大家都说我年龄大了,有高血压,出事了他们没法交待。我说我死了光荣在地下。”

强巴格桑总爱说自己没文化,几近成为了他的口头禅。然而在我看来,这既是一种坦诚,也是一种自豪。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强巴格桑却为布达拉宫做了那么多事情,这些事情,是诸多有文化的人都不曾做到的过的。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