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为藏语,意即“雪”,“底斯”为梵语,“雪山”之意,两种文字合二为一得此名称。它的意思被引申为“众山之主”,又被称作“世界之轴”。实际上,在藏文的典籍及佛经中,冈仁波齐也一般被称之为“冈底斯”。
藏学家G. 图齐说,石头代表着世界之轴,是在地狱、大地、上天三界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有形形式。然而即使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冈仁波齐,它仍是一座充满生命力的雪山,与整个冈底斯山脉一起,使青藏高原体现了更加丰沛的地质地貌特点,并划分出了丰富的南北气候地理单元。
“世界之轴”
作为冈底斯山的主峰之一,要认识冈仁波齐,首先应该来认识冈底斯山系。这座横贯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著名而伟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平行,呈西北- 东南走向的褶皱山,诞生了冈仁波齐这座享誉中外万人景仰和世界性大神山。由于冈仁波齐的名声太过响亮,以至于很多人都误以为它是冈底斯山脉的最高峰。其实冈底斯山脉真正的最高峰,是位于冈底斯山脉中段萨嘎到仲巴一带的海拔7095 米的冷布冈日,也被称为罗波峰。冈仁波齐的海拔有着6656 米、6638 米、6714 米等多种之说,从高度而言,实属冈底斯山第二高峰。然而,一切已经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虽然从登山探险等角度而言,冷布冈日同样拔地而起,同样冷峻突兀且醒目,山下“野人”出没的传说盛行已久,实在不应被轻易忽略。同样,与冈仁波齐仅一湖之隔,属于喜马拉雅山系的纳木那尼峰,虽比冈仁波齐高了一千多米,也极其雄壮,但关注度反倒要下降许多。
在冈底斯的名字里,“冈”为藏语,意即“雪”,“底斯”为梵语,“雪山”之意,两种文字合二为一得此名称。它的意思被引申为“众山之主”,又被称作“世界之轴”。实际上,在藏文的典籍及佛经中,冈仁波齐也一般被称之为“冈底斯”。冈底斯整个山脉,西起喀拉昆仓山脉东南部的萨色尔山脊,东延伸至纳木错西南,与念青唐古拉山脉衔接,其走向受噶尔藏布—雅鲁藏布江断裂的控制。纵观冈底斯整个山系,从高空俯瞰的话,它的西段呈现着东南走向,主要支脉阿隆干累山以同一走向并列于主脉的北侧,山体宽约60 ~ 70 公里。位于该段的主峰冈仁波齐峰,为信徒朝拜巡礼之地。该峰底部为燕山期花岗岩,其上为厚达2000 米的始新世砾岩和砂岩层;峰体呈锥状。在东经84°左右,冈底斯山脉转为东西走向,山体渐宽,至东段宽达100 公里。山脉中段因北西、北东两组构造断裂活动形成许多纵向块断山地和陷落湖盆或谷地,山形零乱、脉络不清。
这座长度约1100 千米、海拔一般高5500 ~ 6000米的绵延山系,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线,西藏印度洋外流水系与藏北内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冈底斯山脉的垂直自然带谱属大陆性半干旱类型,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北坡)和亚高山草原带(西段南坡)或山地灌丛草原带(东段南坡),往上依次为高山草甸带、高山冰缘植被带及高山永久冰雪带等。这也使得冈底斯山以北,为高寒的羌塘高原内流区,气候严寒干燥,以高山草原为主,绝大部分土地只宜入牧绵羊和牦牛,或为无人居住的荒寂原野,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以南,则为气候温凉稍干燥的藏南谷地,广阔的草场在雪山和河流边连绵无际,海拔4000 米以下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为灌丛草原,较高地区为亚高山草原。这一地区草场辽阔,耕地集中,为西藏自治区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的地域。时至今日,如果你能同时驱车驰骋过阿里南线及大北线,从沿途的风物人情以及自然生态特点出发,联想到冈底斯山南北这种气候地理性的微妙反差及联系,你一定会觉得妙趣横生。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