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茶馆》藏族人随地而坐,在茶馆庭院里玩”打骰子“。
“不修边幅”的甜茶馆
我按照地图的指示,按图索骥寻找一间老光明茶馆。穿过一条窄小的巷子,见一栋藏式老房子出现在面前,抬望眼,招牌写着“光明商店餐厅”。记忆的谙熟性对发生过的事情,逐一呈现。现实与梦境重叠,这似乎是诡异多端的道路早有预谋的一次安排。
入内,光明茶馆分为三个格局。一个露天,两个室内。茶馆最显眼的就是那一张张长方桌椅,装修简陋,与装修精致,格调高雅的玛吉阿米、冈拉梅朵相比,它显得破旧,不修边幅。人在其中,时光回到过去。岁月,成了这间茶馆最浓厚的乡音,一张拉萨人百年来的记忆名片。
来光明茶馆的人,以当地人居多,且大多都是男性。光明茶馆以藏面和甜茶出名。藏面实质是青稞面,入口爽滑且有韧劲。藏面里加了碎粒牛肉,汤底经过一番调配,香气浓郁。往往那碗藏面还没上桌,就已先闻其味,让人不禁垂涎三尺。藏面只是辅助之食,来光明茶馆,最重要的事,还是喝甜茶。
在这里喝甜茶的人,都是自取茶杯。找到位置坐下后,茶客们便把零钱和空杯子放在桌面上,这个动作无声胜有声。年轻聪明的阿佳会提着暖瓶而来,给你的空杯子添满热气腾腾的甜茶。临走,阿佳会在你的一堆零钱中,抽取六毛钱的甜茶费。在这一连串的动作中,茶客的参与性可以为零。在茶馆里,尽管鱼龙混杂,但失窃的事情几乎没有。我在想,无形中一定有一种看不见的道德力量约束着彼此的行为,使彼此之间,无需言传,心有灵犀。
藏族食茶如命,《明史·食货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藏族食茶如命,不可一日无之。”甜茶在西藏茶史上,不同于酥油茶、青稞酒。它是一种舶来品,关于甜茶是怎样传入西藏的,有各种说法。有人说英国人入侵西藏时,将喝甜茶的习惯留在了西藏;也有的说这是受印度和尼泊尔的影响,因为那两个国家是甜茶的故乡,那里喝甜茶很普遍,家里来了客人,要用甜茶款待,街上也有卖甜茶的茶馆。
《看不见的茶馆》一杯甜茶,一只转经筒。
甜茶馆是一个消息集散地
过去,甜茶馆是一个信息集中地。旧西藏的噶厦政府下达政令时,先要在甜茶馆中张贴,这样,政令很快地传播出去。在西藏民主解放前,拉萨很多茶馆只允许贵族官员等上层人士和喇嘛进入,女性及下层人士严禁入内。旧俗认为进茶馆的女人都是风骚之妇。当时一些烟花女子到这里来找顾客,一个很有名的美娼叫奴增萨珍。当时茶馆里飞出这么一首流行歌曲:“甜茶馆穆江夏里,有俏丽奴增萨珍,请你莫要伤心哟,马上就到你的身边来。”直到民主改革后,政府为了更好地提供休息场所,开办了著名的拉萨四大甜茶馆:光明甜茶馆、雪消费社甜茶馆、革命甜茶馆、德吉甜茶馆。改革开放后,拉萨甜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林立,拉萨市的茶馆不下200家,绝大多数是甜茶馆。
甜茶馆里的娱乐项目
光明茶馆吸引大量茶客的原因除了甜茶,就是这里的娱乐很多,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尽享乐趣。最常见的,就是打扑克牌,下象棋。还有“格尔让”,这是一种手指弹击的、像克郎棋似的娱乐用品,爱玩的藏族人早已把它从印度引进,融为自己生活中的娱乐用品,甜茶和“格尔让”都是外来的,这一饮一玩,似乎毫无相关的活动,却相得益彰。
每遇婚礼、乔迁之喜、逛林卡等欢聚的日子,惬意的人们总是一边喝甜茶,一边弹击“格尔让”,玩得非常开心。 过去,拉萨有的茶馆里有打“格尔让”的人,但数量不多,拉萨甜茶馆的来客都是纯粹的喝茶人。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娱乐用品在甜茶馆里活跃起来,先后占领市场。当然,这些娱乐用品都是茶馆用来招揽茶客的。
七八年前,每个茶馆里都会用音响来放电视插曲和流行歌曲,让茶客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多喝茶。“格尔让”以其战术多变化,技术性高,可观性强的特点普遍落入茶馆。鼎盛时期,大的茶馆里能摆上十几台,除了玩耍的人之外,其他茶客围观那些打得最精彩的对手,有的出谋划策,有的高声呐喊,好不热闹。
茶馆酒肆,是一个多维立体的成像体,丰富生动呈现出一个城市市井生活的状态。或许,对于茶客而言,他若不在茶馆,那一定是在去往茶馆的路上。
《看不见的茶馆》穿白褂的阿佳添完茶后,会在桌上拿去六毛钱。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