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斯达说过,一位功夫到家的唐卡画师,各种画面已深植于他的脑海中,在他动笔前,他所预设要画的画像的各个细节其实都已了然于心:神态,动作,包括手指的摆放甚至指甲的颜色,衣服上的褶皱,都先有预想。“只有达到了你所绘制的对象在脑海中如活着一样的形态,你才能准确在画布上绘出一幅好的作品。”
罗布斯达今年40岁,画唐卡已有30年。
在他10来岁时,“文革”刚结束,那时的西藏,对传统艺术,尤其是跟宗教相关的艺术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学习与宣传,他只好偷偷跟着祖父学习白描。因其父亲与祖父、祖父的父亲都是唐卡画师,罗布斯达做唐卡画师似乎是家族使命。他自己也说,他们这个家族内的大多数男性都有绘画的天赋,他的弟弟和两个侄子,当学徒的时间都比别人要短。
爷爷活到了95岁,大前年才去世。爷爷一生中最重要的弟子,就是罗布斯达。这几乎是一门家族手艺,罗布斯达的祖辈们也曾收徒,但都是亲戚或自己的后代。他们家大开师门广收门徒是他这一代才有的事。罗布斯达开办的勉萨派唐卡学校位于药王山下,现有18名学生,都是家境不太好的孩子想来学门手艺的。罗布斯达对学生没多大要求,只要品行好,坐得住就行,至于天赋,那是入行后各人自己的造化。
这里的学生要先学白描,要背诵度量经,背熟了就开始学习基础绘画,先画头,再画躯干,完了要给画像“穿衣服”。他们先画佛祖像,佛祖像画好了画度母像,度母像画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画金刚像,等金刚像也画得差不多了,两三年时光已悄然流逝,白描这一节就算毕业了。然后得学上色,学颜料制作,上色时的白描底子还得师傅来画,最后的“点睛”也是师傅来点。等学习过两三年上色,师傅创作的各种构图徒弟已经了然于心了,一个徒弟也差不多就可以出师了,可以自己画白描和“点睛”了。
罗布斯达已画了30年的唐卡,曾任扎什伦布寺十世班禅大师灵塔殿的壁画画师,参与过不少寺庙壁画的修复和新殿壁画绘制工程,现已年届不惑的他,在绘画技法上不说登峰造极,至少也没什么缺陷了。他近几年所从事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将布达拉宫红宫坛城殿内所有壁画临摹成唐卡,作为布达拉宫壁画的资料保存。这批诞生于公元18世纪的壁画,目前已有些褪色,甚至有些地方起泡、剥落。罗布斯达所需记录的,主要是一个时代的美术风格,各个时期的壁画和唐卡在构图上各具特色,这也是现在考证作品年代的重要依据。
这项工程已进行有四年时间,他一共也就临摹出了十七八幅唐卡。他现在正临摹的是一幅集近400个佛像的唐卡,构图非常复杂,细节极为细致,这是很费精力的事。
在罗布斯达工作的布达拉宫白宫中的几座大殿内,那些诞生于17世纪的壁画大多出自于他们这一派的开山师祖——勉萨派的创始人秋英加措之手,秋英加措是17世纪时西藏最著名的唐卡画师,曾做过四世班禅的专职画师,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专程从日喀则请他来绘制了布达拉宫白宫的壁画。
唐卡中著名的勉唐派画风诞生于公元15世纪,到17世纪时,勉唐派遭遇画师秋英加措的改革,他在原勉唐画法的基础上让唐卡色彩更清明,并更多地运用描金线法,使画面看起来清亮活泼、富贵大气。
人们将秋英加措的这一新画法,称为新勉唐派,即勉萨派。
勉萨派传至罗布斯达这一代,已经历了十几代的传承,罗布斯达自己也说,勉萨派传续至今,虽然日喀则地区现仍有大量画师在延续这派的风格,但真正严格遵守秋英加措创派时的画风和绘制程序的,已不太多了。罗布斯达自己,因为是祖辈世代相传,在传承方面要更严谨一些,所以至今还能将勉萨派画风保持得比较完整。
2008年,罗布斯达被选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绘画勉萨派的传承人,2009年,他被申报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选。罗布斯达说,如果能入选,也许能获得一些扶持资金,到时他就能将他的唐卡学校扩大一些,可以收录更多的门徒,让勉萨派传承得更好更广。
罗布斯达说,一幅好唐卡所具备的“气场”是不一样的,外行人看什么唐卡都差不多,但在一些老画师看来,各幅唐卡千差万别。他随意指着一幅千手千眼观音像对记者讲解:这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睛,首先数量上一定不能出差错,然后,每一只眼睛都要传神。
“还有这幅唐卡,小佛像比人的小指头还要小,但他也有面部神态有眼睛,眼神还很传神,眉毛能数出根数,这就是功夫。”
西藏商报:唐卡和壁画的区别在哪里?
罗布斯达:从绘画内容和技巧、绘画原料上来看,画唐卡与画壁画没有多大区别。
我曾在《西藏研究》杂志上发表过一篇画壁画的全过程的文章,从处理墙壁到选择颜料到绘制成功,程序很详细,但这套程序现已不太实用,从造墙到绘制到最后贴金箔,过程太繁杂了。就拿我的徒弟们来说,有的徒弟甚至连老资料上说的那些程序的名字都不知晓,更别提理解和应用。
壁画绘制程序的简化会导致壁画寿命的缩短。
西藏商报:同样是美术创作,唐卡绘画跟西方油画和中国的水墨画区别在哪里?
罗:唐卡跟油画等创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唐卡内容已有规定,佛像本身,他们的表情、身躯比例、姿态等不能随意创作。
西藏商报:那几十年如一日画同样的东西,您能找到乐趣吗?这样的艺术是不是没有创造性了?
罗:不,虽然佛像不能创作,但佛像置身的环境是可以创作的。
唐卡画师可以对画面结构进行改造,比如度母放在哪里,佛祖放在哪里,背景是什么颜色,用什么围合,哪里有小动物,哪里有朵白云等等,这些画师都可以自由创作。
西藏商报:您自己在什么样的程度上才能判断您完成了一幅了不起的作品?
罗:如果不懂唐卡,也许你会认为大师的作品与市场上任意一位画师的作品没有多大区别,但事实上当然区别很大。为什么很多人在第一眼看到阿里古格壁画时会不由自主地去膜拜?为什么敦煌壁画能扬名中外?那是因为这些好壁画有它们特殊的“气场”。
什么叫好作品?真正的大师能把佛像画活,把所有的庄严与慈悲都画出来。这才是好作品。你们没有见过最精美的唐卡,像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里保存的一些作品,看后会觉得不可思议,不相信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作品,这真是人画的吗?
西藏商报:您感觉已超出了人的技能?
罗:我说不出来,勾线,色彩过渡的过程,上色匀不匀,勾金的细度,任何一个细节都好像是非人类完成的,一点瑕疵都没有了。
西藏商报:这样的唐卡需要多久才能完成一幅?
罗:近两年时间吧,简直呕心沥血。
西藏商报:画唐卡的过程有什么讲究没有?
罗:如果要完成大作品,基本上在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下会比较好。现在有些初学唐卡的小伙子,偶尔会一边抽着烟一边绘画,这种现象不太好。画唐卡必须要有对你所从事的这项工作的敬畏感和尊崇感,没有这样的感情,你就只能画出唐卡像的形,画不出神韵来。
西藏商报:这算是您对这一行业的后来者们的忠告吗?
罗:可以这么说。
一幅唐卡,要怎么样才算好呢?
能让人感动,能助人领悟,能教人行善,那就是好的。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