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藏地生活

山南卓舞 热烈豪迈的腰鼓舞

2015年03月21日 11:23    来源:西藏商报    记者 史卫静
分享到:    

卓舞在藏语中被称为“腰鼓舞”。“卓”意为吉祥,一般在重大节庆活动中开场、谢幕时表演。作为藏族传统舞蹈文化中一门比较特殊的艺术,也是现存世界各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中最为古老的项目之一,是西藏自治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是西藏民间祈求吉祥的舞蹈,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卓舞集动作、韵律、技巧、节奏于一身,各方面相互协调、高度统一,因难见巧,魅力无限。

藏族自古以来就是喜歌善舞的民族,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灿烂的高原农牧文化和劳动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在很多藏族舞蹈中,鼓都是不可或缺的器具,在他们看来,鼓能给人带来吉祥与欢乐,因此,击鼓作舞的表演也就很常见了。

流传于山南地区的卓舞就是一种腰鼓舞。相传在公元8世纪中叶,第37代藏王赤松德赞在莲花生等佛教大师的协助下,在雅鲁藏布江北岸上兴建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时,白天工匠们辛辛苦苦修建的墙壁到了晚上就被妖魔毁掉。为了迷惑鬼神,莲花生大师从达布地区邀请了卓巴七兄弟跳卓舞镇魔,从此卓舞就在山南盛行开来。这表明山南卓舞距今至少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如今,山南大部分村庄都有卓舞队,后来这一舞蹈形式又逐渐流传到其他地区。

拉萨市歌舞团副团长措姆从12岁就开始学习舞蹈,西藏各个地区的舞蹈她都会跳。说起山南卓舞,措姆团长兴奋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手舞足蹈地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和昌都地区女孩子们举鼓、男孩子们摇铃的热巴舞不同,山南地区的卓舞全部都是由男人来跳的,并且要有一个老人在前面领舞。”措姆团长继续介绍,山南卓舞最重要的一件器具——鼓,“跳卓舞时敲的鼓也和热巴舞不一样,并不是举在手里的小鼓,而是挂在腰间的扁圆形腰鼓,很大也很重,一个差不多要有十多斤重,卓舞所用的腰鼓鼓帮上都拴有两条鼓带,一条围扎在表演者的腰上,一条围扎在表演者的大腿根部,这样就能把鼓竖着固定在腰的左侧了。”

措姆团长介绍说,山南卓舞最大的特点就是甩辫子。说到这个甩辫子的动作,她不由地回忆起几年前歌舞团里的年轻小伙子们第一次学跳卓舞时的情景。“卓舞真的是看起来很舒服,跳起来却非常辛苦,这种舞蹈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措姆团长不禁感叹道,“跳这种舞时要头戴一条编好的辫子,必须要牢牢地打成死结,不然的话,动作幅度太大就容易甩下来。我们的小伙子们当时学跳卓舞时,为了练习甩辫子好些人都跳晕了,严重的甚至晕得都呕吐了。这种舞蹈的动作幅度特别大,整个身体都要上下左右地翻转,头上的长辫子也就随之扫地旋转。”措姆团长边说边洒脱地做起舞蹈动作,看着确实很有气势,只是舞蹈者的艰辛却不为外人了解。“背着那么沉的鼓,还要卖力地甩辫子,还得熟记节奏动作,没有一定的体力绝对是驾驭不了的。或许这也是女孩子们不跳卓舞的原因吧。”

作为已经在山南地区流传了千余年的独具特色的腰鼓舞,山南卓舞这一古老艺术经过后人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发展,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2006年5月20日,山南卓舞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南卓舞还曾在上海世博会的“西藏周”亮相,在2011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山南卓舞《吉祥鼓韵》也大获好评。历经千余年沧桑的山南卓舞正在迎来它崭新的艺术春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