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藏地生活

往日时光 藏族人独树一帜的书写技艺

2015年03月21日 11:2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藏文书写木板一般应用于孩子们正式上学前或者初学者学写藏文字体时期,民间一般以桦木刨光制成,上抹墨,再涂一层白色粉末,写后可以擦掉。书写笔一般用竹竿削制而成,根据字体大小选择粗细不一的竹竿,根据不同的字体制作不同斜线切口的笔尖。墨水一般可用厨房积累下的烟垢或者麦子炒糊后加水兑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盘膝而坐,蘸上墨水一笔一划练习写藏文字母,写完一遍,洗净、晾干,再涂上白粉,弹上几道横杠,再继续练习。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书写板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到80年代,这段时间的教育,凡是低年级的学生每天的学习用具就是一面书写板,不但是学生们的藏文练字板,同时也是数学、美术等其他学科的学习本,学生练习书写板的时间较长,练字的时候根据学生年级不同,有不同的打线方法和不同的书法字体,一直练习到有一定的书法功底,方可过渡到纸张上。

随着现代科技的革命,电子信息工具,如电脑,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很多人用电脑代替了日常的文字书写。藏文,作为藏民族文化的一把钥匙,它承担着开启通往远古历史与时间的大门。但传统的藏文书写比较复杂,它无疑在当今社会显得不合时宜。我们追溯它,似乎就能触碰到那模糊而又清晰的。

“笔”尖藏文

笔,代表着文化,记录着历史。

人类最原始的图画用笔不外乎是石头、兽骨、木棒等自然界的硬质材料和很原始的毛笔涂以一些矿物颜料,在洞壁、岩壁上刻画一些原始图画,即所谓的“岩画”。这些硬质材料当推为今天硬笔书法技艺用笔的始祖。

藏文硬笔是按钝性学原理研制的,斜杆执笔,笔尖较硬,笔尖上延部分开缝,笔头呈斜面式,可流畅地写出完善的直线和曲线。藏文硬笔线条技艺性表现的奥妙,是基于钝性和锐性对立统一的矛盾性原理。硬笔的正面视为中锋,两个侧面则视为侧锋,正面为主,两边侧面为辅。钝性是硬笔书法工具中固有的本质特性,是表现硬笔书艺的内核。斜杆执笔的特点,使硬笔的尖、面配合完美协调,从而使硬笔发挥出了巨大的潜能,有效地书写出具有微妙变化、不同节律的优美线条,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体系。笔尖上延的开缝,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软化了硬笔的“硬性”,还规范地把墨由笔舌输送到笔尖,从而使硬笔也自如地再现了线条的生命。硬笔在运动中上下左右威风四面,仅以斜面式的笔头,加以书家个人在实际运用中的修为和造化,便可如愿以偿,以艺术示人。

藏文书艺常用竹笔。竹书为印度古制,藏文字形、书艺仿于印度。竹笔是硬笔中的一种,用竹签削成,形如薄筷,尖端似方头钢笔尖,尖头用废,再向上削。传统的藏文作书,席地而坐,不用几案,左手持纸,以指托之,右手执笔,就指托处书写;或捺纸于两膝的藏袍上书写,右行,节节移动,行行下移。竹笔写字甚便,惟吸墨太少,手法拙者,未完一字而墨已罄。故书藏文者,例有一墨海,墨海系内地制法,时时入笔蘸墨。传统书纸常用藏纸,厚实质硬,很适合竹笔书写。

舞文弄“墨”

藏文《丹珠尔经·工巧部》中对笔、墨等的选材、制作或研磨,工艺要求等作了详细论述了。从墨的种类而言,有黑、红、蓝、黄、白、灰、褐等,从原料来讲有碳质的和金银、珊瑚、珍珠等等。

墨汁是采用高原柳树枝放进银制的制碳笔筒,煅烧,冷却后得到。由于后来藏族的唐卡画颜料制作的技术娴熟以后,书写藏文的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发展到金,银,朱砂,绿松石等制作的颜料。最有特色的是书写藏文的八宝墨是用金、银、珍珠、珊瑚、白海螺、红树汁、朱砂、绿松石研磨而成,使藏文书法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7.1

以前,孩子们都用书写板来练习藏文。

 

27.2

寺庙里的僧人在木板上写藏文。

27.3

一支竹笔、一瓶墨水、一个弹格线的布包,一块藏文书写板,构成了几代人的书写记忆。

27.4

藏文书写的工具。

27.5

藏文书法书写的工具——竹笔。

文图摘自百度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