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藏地生活

布达拉宫与罗布林卡

2015年03月21日 11:2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

布达拉宫与罗布林卡,一个是西藏统治者处理政事的冬宫,一个是夏日消暑的夏宫,两大宫殿建筑群,撑起了西藏最高端的历史,我们游走在这里,看历史的风尘从我们眼前缓缓吹过,去寻找当年发生在这里的历史,去回溯历史上的那些影响青藏高原的决策。

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的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拉萨,又为了防守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这是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兴建了此宫;还有一种说法是文成公主推算后建议法王修建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始建初期规模并不宏大,经日后的不断扩建,规模才逐渐扩大。历史上,西藏历任统治者都先后参与了宫殿的扩建与设计,前前后后耗资可谓巨大。

布达拉宫的地位,在青藏高原是神圣而高贵的。自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作为王宫,在此划立行政区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藏,派遣、迎送来往于周边各国的使者,或与邻邦结成姻亲关系,加强吐蕃与周边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吐蕃社会的繁荣。布达拉宫成为当时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显赫。

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经过1300多年的修建历史,布达拉宫形成了如今浩大的建筑规模,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7米,大小房间二千余间。布达拉宫作为历代西藏统治者的冬宫居所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它内部主要由宫殿、佛殿及僧院各政权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布达拉宫白宫顶层为统治者的宫殿,分东、西日光殿,涵盖了生活、起居、议政、会客等功能。

布达拉宫是藏族文化的巨大宝库,宫内珍藏的各类历史文物和工艺品数量繁多。据初步统计,现有玉器,瓷器、银器、铜器、绸缎、服饰、唐卡共7万余件,经书6万余函卷。

布达拉宫是整个雪域高原的灯塔,在拉萨和藏地的任何角落,人们永远向着它叩拜。同时,这座具1300年历史,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也无限延伸着藏文化的灿烂,是真正属于世界的遗产。

1959年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布达拉宫的维修和保护,除常年拨给专门维修经费外,1988年国务院决定拨出巨款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并于次年10月隆重开工,在藏汉族工程技术人员的团结协作下,工程历经五年,胜利竣工,布达拉宫这一民族文化瑰宝,以新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国内外游客。

罗布林卡位于西藏拉萨西郊,意为“宝贝园林”,是历代西藏统治者消夏理政的地方,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它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从建筑格局来看,罗布林卡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

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

这里的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

在解放前,罗布林卡只是西藏的统治者及贵族阶层游乐休息的“夏宫”,解放后,经过修缮,罗布林卡现为拉萨市的一处著名公园。

在历史上,每当夏天到来的时候,布达拉宫内的许多政府机构,都要随着统治者转移到罗布林卡办公。到了冬天再回布达拉宫处理政事。由此,它与布达拉宫一起,组成了西藏的最高统治机构。

 

直到解放后,这里经过改造,变成了一处人民公园。罗布林卡渐渐弱化了其政治地位,成为一处文化旅游的著名景点,受到众多旅行者的喜爱。

1008a2201

罗布林卡里的藏戏表演。

1008a2202

布达拉宫里的帕巴拉康观音像。

1008a2203

布达拉宫门口的壁画。

1008a2204

罗布林卡一角。

1008a2205

罗布林卡中的园林景致。

本版图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