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当代文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女性作家的创作像一道明丽而耀眼的光芒,使得西藏文坛熠熠生辉。
央珍近影。
在上世纪90年代,西藏文坛最引人注目的女性作家是央珍。她的短篇小说《卍字的边缘》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获全国少数民族第五届文学创作骏马奖,并被改编为20集电视连续剧《拉萨往事》。《无性别的神》是当代西藏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认为是一部西藏的《红楼梦》。作者以贵族德康家二小姐央吉卓玛特殊的命运、经历为线索,从侧面展现了20世纪初、中叶西藏嘎厦政府、贵族家庭及寺院的种种状况,在西藏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写出了女性备受压抑的精神处境和渴望突破旧的藩篱,走向新的光明的憧憬。作品细腻的心灵描写与博大的社会历史生活再现交相辉映,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无性别的神》在历史风云的展现和人物心灵的细腻刻画方面,堪称当代西藏文学的典范。
格央在上世纪90年代走上文坛,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了广泛观意。1997年获西藏作协颁发的首届新世纪文学奖,1998年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新人奖,2002年获全国第二届春天文学奖入围奖,主要作品有散文小说合集《西藏的女儿》等,长篇小说《让爱慢慢永恒》。格央执着于对女性生存的独特体验,她的小说大多围绕女性的生存现实和情感经历展开叙写,重在通过日常生活去展现女性的生存困境,平实地抒写,自如地表现普通藏族妇女的情感、生活。在格央的笔下,女性面临着各种生存或情感困境,不管是身居高位的太太小姐,还是普通农妇仆佣,她们都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尽管在芸芸众生中,她们有着生存的苦难,她们为情欲所苦,她们备受折磨和煎熬,然而她们始终没有对未来丧失信心。格央的创作因其对女性心理的敏锐把握以及对藏域风情的描写而使她的作品显现着独特的魅力。
白玛娜珍。
白玛娜珍各体兼长,在小说、散文、诗歌方面均有很大的收获。1995年出版诗集《在心灵的天际》,1997年出版散文集《生命的颜色》, 2002年、2006年相继出版长篇小说《拉萨红尘》和《复活的度母》。白玛娜珍注重对女性精神困境的挖掘与展现,显示了她对世俗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拉萨红尘》中的雅玛,竭其一生都在追逐爱情,然而最终都成虚空,白玛娜珍通过雅玛的爱情追求写出了女性在尘世中的怅惘与自我寻找的过程。《复活的度母》同样是女性题材,但作者的视野更为幽广。作品通过琼芨及茜玛两代女性心理的悲欢展现了时代变化中藏族女性所面临的处境,及陷身于其中的无奈与难以超越。琼芨是希薇庄园里最小的小姐,16岁这一年,曾经抛弃琼芨的父亲参加了暴乱,这使得希薇庄园受到牵连。琼芨不愿顺从命运,独自去往拉萨, 在官员刘军的帮助安排下,琼芨先在农场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后被派往内地学习,开始了情路坎坷的生活……琼芨的女儿茜玛虽然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但在物欲的社会里感受的也只是迷茫,她在与画家老岩、来自印度的藏族青年洛泽、普萨王子、年轻的活佛甘珠的情欲纠葛中迷失了自己。母女两代有着很不同的生活经历,然而她们内心对情感的渴求又一脉相承,永远在情与欲的漩涡中挣扎。白玛娜珍以大胆而直露的抒写,刻画了在现代文明洗礼下女性的焦灼、痛苦,透露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尼玛潘多。
尼玛潘多是新世纪以来藏族女性文坛的新秀,善于思考、视野开阔,有着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长篇小说《紫青稞》描写了广阔社会生活面,对藏民族女性生存状态进行了探寻和思考,是充满历史厚重感和鲜明女性意识的优秀之作。作品以普村阿妈曲宗家3个女儿达吉、桑吉、边吉的命运遭际为线索,反映藏族女性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时代风雨,展现了传统文化对藏族女性生存的规定与制约,写出了在历史嬗变过程中藏族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女性主体意识日益加强的过程。尼玛潘多看到了现代文明对西藏乡村社会的冲击,感受到了传统习俗对世俗人生的禁锢。
央珍、格央、白玛娜珍、尼玛潘多这几位卓越的藏族女性作家,她们以女性视角审视、叙述民族历史和现实,并把目光投放在了对藏族女性命运的关怀上,显现了女性建构自我与民族历史的变迁。同时,她们对女性的书写不是基于对男性欲望的迎合,而是聚焦于女性的命运与民族现代化的进程,这使得她们的创作显现出魅力。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