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藏地生活

超级流浪汉历险记

2015年03月21日 11:23    来源:西藏旅游    
分享到:    

 

从兰州到拉萨,从拉萨到成都,从成都到半个中国,一路搭车。

我住过“疯人院”,睡过村头,坐在路虎上笑过,骑在马车上闹过,一路上曾走过最艰险的道路,感受过最冷漠的白眼,也见过了最震撼的风景,受到最热情的欢迎,当然也遭遇了最纯洁的爱情……这一切,只是证明——活着是一种修行,我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坚持周游世界的梦想。

“疯人院”里趣事多

“请问您需要什么房间?”前台的姑娘满脸笑容,服务态度相当友善。“最最便宜的那种。”我的语气异常的豪迈洒脱。若是在别处,这样的回答恐怕会立刻迎来鄙视的目光,可在拉萨,一切显得那么自然。“那住‘疯人院’吧,八人间,二十元钱一天。”姑娘一边说一边指着背后的价目表。“好,就这个。”每天二十元钱的住宿条件还是能够接受的。一口气走上楼顶,有些喘气。

“哥们,咋这么黑呢?这是去哪儿了?”疯人院的“病友”总是对什么都很好奇。“刚从阿里转山回来,还做了半个月义工,每天吃野菜,就成了这个样子。”于是这位大哥的故事瞬间就被传开了,隔壁的“病友”们也纷纷赶来听故事,接着第二天就有人向着阿里进发了。传说在这里从不缺乏,在拉萨一切都不足为奇。

在拉萨的日子是无比快乐的,很少再遇到像“疯人院”里这么玩得来的小团队。我们这在这里,三哥王飞游历全国,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地图已经快被点亮了。”记得那晚他带着我们穿街绕巷,最后在一个隐蔽的巷子里找到了本地最原始的酒吧。酒吧里喝酒的都是清一色的藏族同胞,没有一个汉族人,1.5升大可乐瓶装的青稞酒老板只卖四元,十分便宜。藏族同胞喜欢边喝酒边唱歌,他们唱我们接,但都是些诸如邓丽君之类的老歌,应付自如。由于唱得好,老板娘只是象征性地收了我们一点点钱。“你是怎么找到这样的地方的?”大家都很好奇。“以前来的时候一位前辈驴友带我来的,他说这是拉萨文化的一种传承,以人传人,生生不息。”王飞淡淡地说。

团队中还有辍学来拉萨当幼儿园老师的Harry,拿手术刀切土豆丝的医生波波,外表成熟、内心狂野的大姐,还有情深义重、善良无比的二姐。大家每天泡在仓姑寺的甜茶馆,吃一元钱一袋的土豆。后来小五去了印度和东南亚,旅行结束后就回成都工作了。Harry走川藏线去投靠在顺德工作的二姐,号称那里是免费的青年旅舍,可惜我一直没有时间去看看。波波还在为他的医疗事业奔波。

饭后绕着八角街散步,看着大昭寺门口那些此起彼伏的朝拜者,不禁肃然起敬。男女老少都是如此,恭恭敬敬地完成每一个磕长头的过程,有些人脑门中间的地方早已结了厚厚的茧。是拥有怎样的信仰才能换来这样的坚持?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拉萨是这么多人心中的圣地。对我来说,它就像本古老而神秘的经书,明明博大精深,却不知从何读起。但毫无疑问,拉萨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就算只为那些大昭寺前磕长头的人们,来这一趟也值得。

在西藏,无论是什么,都不能阻挡对信仰的向往,正如二姐所说:“能独自来拉萨的,谁不是有故事的人呢?”

 

我们比友情多一点,比爱情浅一点

悠闲的在拉萨呆了几天后,遇见一个女孩,一个渴望像吉普赛女子那样生活的人,她称自己叫三毛。我们在旅店门口的留言墙上认识,然后同行去珠穆朗玛。

刚开始的时候三毛会站在马路边一个小时都搭不到车,而我不知是运气还是人品好,总是能顺利搭到,于是她开始师傅长师傅短地叫我,有三毛的旅途,比起在新疆独自搭车要热闹很多。因为她总是跟司机天南海北地聊天,跟身边的人交流起来女孩子总是有天赋,总能让人放松心情。

一路搭车,三天后来到日喀则,途经一个寺院。很幸运地和六位阿尼度过了一个安宁的下午,我们用简单的汉语加上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聊天,喝酥油茶,时光也仿佛就此停止。离开的时候,一位阿尼双手握拳将两个大拇指对立顶在一起,对我们挑挑眉。“不是,不是,她是我徒弟。”我急忙解释并摇手,回头看到三毛脸上竟也有一丝红晕,惹得身后的人哈哈大笑。其实她们不懂,这世界上有种感情可以共患难、共甘苦;可以同欢乐、共享受;可以看似爱情,却不是爱情;虽然美好,却与风月无关。

慢慢地感受到三毛的成长,搭车也信手拈来,与司机的交流更加得体自如,通常在下车时,她早已与司机成了好朋友。路遇各种突发事件,她也能从容地去面对,既不强求也不退却,各种奇思妙想让旅途自由而丰满。

记得在拉孜市郊的帕拉庄园,是旧时西藏大贵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我们决定去拜访一下。走在路上看见一位戴着牛仔帽、劳动人民模样的藏族师傅驾驶着一辆马车向前奔来,那是一匹帅气的白马,而那个方向正是帕拉庄园。

“想试试搭马车的感觉吗?”我笑着问。“当然想啊。”三毛的表情就像个孩子。师傅是一位善良的劳动人民,仿佛帮助两个陌生人去帕拉庄园是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坐在车后面的木板上,随着马儿轻快地奔跑,一颠一颠的感觉美妙极了。阳光下,风暖暖的,三毛躺在车上咯咯地笑着。

路过的藏族同胞看见两个游客模样的人坐在马车上,都露出了惊奇的表情,想必没有哪个游客是坐着马车去参观帕拉庄园的。我们一边挥手一边问候“扎西德勒”,总能换来质朴的笑容和热情的回应,甚至当距离被拉远,还能看到他们不停地挥手。这段搭马车的经历,成为我最特别的旅途记忆。

因为我的固执没办边防证,而没能到珠穆朗玛,很是遗憾。仍旧一路搭车回到拉萨,一路上我们似乎都很沉默,我知道是时候与三毛分别了,刚踏上旅途的三毛是青涩,而今她已然成长,该有她的旅途。

这个初出茅庐的女孩有一颗大大的心,后来她独自搭车走了半个中国,去年去了阿里支教,今年又去印尼泗水教书。我们偶尔会有联络,不管在外面多么风风火火,每次和我说话她总会显得底气不足又有些娇弱。她总是说:“我又****(此处略去127个字)。”而我总说:“哦,三毛真牛啊!”吹牛的话、关心的话说完,就不知道该再说些什么,又不肯挂电话,其实我们都懂,那是种微妙的情感。而我只要知道她依旧快乐地享受着生活,那就够了。这一路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她是特别的一个。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前世我们究竟有怎样的缘分才能换来今生的一路同行呢?

 

身无分文去旅行

坐在拖拉机的后车板上吹着温暖的风,川藏之旅就此拉开序幕。此时的我渴望一种全新的流浪方式,就把仅剩的一点钱给了一个从成都一路朝拜来到拉萨的藏族同胞。身无分文去旅行!完完全全地把自己交给这个世界,将旅行变成一次疯狂的冒险。权当向克里斯托弗致敬吧,那个心目中最伟大行者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勇敢向前。犹记得他追着马群自在奔跑,配合着这样的台词:“身无分文的日子,让我更加兴奋。”那时听得心痒痒,如今我也要体验这样的狂野。

巴松措附近无车可搭,就把双手叉进裤袋,潇洒地走着。迎面有个戴着牛仔帽的骑行客艰难地爬坡上来。“哥们,有什么要帮忙的吗?”他的声音很有穿透力。“有吃的吗?”估计这样的回答是他始料未及的。巧合的是之前他曾在杭州工作,辞职后独自骑行川藏线,为了解放压抑良久的自己,找寻新我。

停好车,他拿出前一站买的两个大饼,也不管什么客气不客气,我接过来就是一顿狼吞虎咽。“真的是太饿了,从没这么饿过。”边狂啃边解释。“没关系,慢慢吃。”说着李哥拿出自制的饮料,矿泉水中泡着红枣、枸杞和糖。说真的,那味道挺难喝的,若在平时必定难以下咽,此时情况特殊,我接过来狠狠地往喉咙里灌着。“哥们,你也太牛了吧?我骑车已经觉得够狠了,你居然徒步?”见我吞食动作慢了下来,李哥开始闲聊。“呃,李哥,其实我主要是搭车,搭不到车的情况下就徒步,不然川藏线两千公里要走到何年何月?只是徒步的时候碰巧被你看到罢了。”这就是真实的情况,逗得他哈哈大笑。我们分享着各自旅途中的趣事,他遇见了一个非专业的驴友,花150元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从河北一路骑去拉萨,刹车没了也照样骑,中华之大真是牛人遍地啊!“时候不早了,我得赶紧出发,不然天黑前赶不到下一站了。”说完李哥留下干粮就动身了。“一路顺风,我的朋友。”我挥挥手,真心地祝福。

接着向前走,在一个饭店邂逅了东北的某局长一行人,听了我的故事之后他们纷纷要求合影,就像走在路上遇到一只动物园跑出来的猩猩那般新奇。

“怎么不找个人一起走呢?”局长很看得起我,先夸完一通后就问。“可能像我这样旅行的人比较少吧,不好找伴,况且一个人更自由。”我微笑着回答。“经济怎么样?”他的话语很平和,就像是平常的闲聊。“呃,还可以。”我很诧异他为什么会问这个,就大概地回答。

我刚说完,局长就掏出一百元钱塞到我手里。由于这一幕太过突然,我当时都来不及反应,过了两秒钟想起要把钱还他又被按住了手。“拿着,路上吃点好的。”说完局长就径自钻进了车里。

这可真够戏剧性的,更戏剧性的是局长刚上车,他的一个手下立马又掏出一百元钱塞了过来。那态势简直就是霸王硬上弓,不容拒绝。这下我完全懵了,等理顺事情的原委,他们早已在车上向我挥手,一边喊着“小兄弟,好样的!保重!”车子开往拉萨方向,我本能地挥手告别。

十几分钟的邂逅,陌生的人就愿意这样相信我,给我鼓励,给我帮助,深深温暖了我孤独的灵魂。这些正是支撑我行走下去的动力,并成为我无比美好的回忆。后来那两百元钱一直没有动过,直到现在还躺在当年的日记本里,那不只是钱,是一段在当今社会不常有的故事,我要永久地珍藏。

 

背过青稞,夜宿过村头

天快黑时,路过318国道旁一个漂亮的村庄,家家户户红色的屋顶,彩色的外墙,看上去都是新建的。于是打算学唐僧的方式,“在下自江南钱塘而来,前往远方修炼苦行,路过贵宝地,不知能否借宿一宿?”走进村子寻找合适的人家。偶遇了正在抱孩子的西藏大学新生曲真,她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得我们交流起来很方便。时值青稞收割季节,哥哥嫂嫂们都出去干活了,由于她是家里姐妹中年纪最小的那个,只帮嫂子带带孩子。曲真说借宿的事情她也做不了主,只能等大哥回来了再决定,但我可以先去她家休息休息。一进屋发现条件相当好,洗衣机、冰箱、彩色电视机、DVD机、消毒柜和饮水机应有尽有。这偏远的藏区并不比其他地区落后多少。这儿的村民除了养牛和种青稞,还可以上山采松茸,收入并不低。况且修建房子每花十万元,政府都会给予一两万元的补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说话间大哥他们回来了,拖拉机一停就跳下一群人,一麻袋一麻袋的青稞被背入里屋,男人整理女人背。我毫不犹豫地上前要求帮忙,以留下一个好印象,毕竟大家都在干活,我在一边干看着不好。一个装满青稞的麻袋放到背上,我就站不稳了,摇摇晃晃的,最终把青稞摔在了地上,惹得大家笑得直不起腰来。看着那些女人将青稞一袋袋背上身是如此轻松,我就以为这是简单的活。看来从未做过重体力活的我还是适应不了,这确实有些重。

晚餐和曲真一家人一起吃,大白菜炒牦牛肉、凉拌黄瓜、白白的米饭,还有酥油茶,真的好满足。曲真向大哥介绍了我的情况。由于村里有规定,不能留宿外来人员,所以借宿就没戏了。但是村里的转经筒边有处空地,可以搭帐篷,并且十分安全。夜里天空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气温也降得厉害。但我睡得很安心,在这神圣的雪域高原,不用担心有谁会来伤害你。

这个村子的村长有一辆面包车,免费把我带到了八一镇。雨天的川藏线如同仙境,半山腰总是云雾缭绕,一条清澈碧绿的河水涓涓地流向远方,时不时经过一些零星点缀在河谷的村庄,让人心神宁静,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油然而生。

 

打工 只为挣得一碗抄手

不花钱,又要吃饭,怎么办呢?只能找家餐馆打零工了。“老板,招不招人?”随便走进一家餐馆,我开始询问。“不招不招。”换来的是老板不耐烦的回答。连续试了好几家都是一样的结果,唯一不同的是老板的态度有好有差。肚子真的是有点饿了,此时已接近下午两点,今天还没吃过东西呢。又走进一家川菜馆,老板娘热情地迎了上来,得知我是来打工的,就委婉地表示店小,不需要服务员。此时进来了三位客人,“没办法,只有赌一把了,真的太饿了!”想完我迅速地接过老板娘手中的茶罐前去给客人倒茶,回头看看老板娘,一副无奈的表情,却又不好说什么。

从小到大我学东西都很快,做服务员也是,端茶送水,盛饭递菜,把客人照顾得井井有条。外头一空就去厨房等着,绝不让老板娘有上手的机会。就这样,不知不觉中,看着老板做了好些川菜,学到了不少手艺,只是肚子总是不争气地“咕噜噜”乱叫,这种情况下看着美味的饭菜而不能食用,真的是毕生难忘的体验。

当时真想马上跑去自动提款机取上几百元钱,然后回来点上一大桌鸡鸭鱼肉虾,使劲吃,狠狠吃!!!不过最终还是坚持身无分文旅行,勤勤恳恳地做着服务员该做的事情,到下午五点总算是忙完了。“小伙子,我煮碗抄手给你吃吧!”尽管不说,老板也看出我非常饿了。我不住地点头,生怕老板反悔了。十分钟之后,满满的一碗抄手递到面前,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拿起勺子就开始吃。很想一下把整碗都吞进肚子,可是由于太烫了,只能慢慢吃,第一次吃东西如此心急如焚。最终连汤也喝得一干二净。不管曾经吃过多么美味的世间佳肴,都

比不过记忆中的这碗抄手,真的满足了。

 

南迦巴瓦脚下  拼中秋节

“啪!”“啪!”“啪!”每一次树枝与木棍的击打,都能换来几颗中秋节前可怜的桃子。川藏线沿线都长有不太高大的野桃树,这个时节正好成熟。桃子一般小得可怜,一口就能全部吞入,成熟的味道尚可,不那么熟的就会有点酸。好在这些都是免费的水果,放在包里又不会烂,口渴的时候吃会觉得味道鲜美。

“没有比这更新鲜的桃子了,你是那么香甜,那么天然,我是超级流浪汉,你是超级桃子。”一边咀嚼着桃子,一边模仿《荒野生存》的台词,流浪的日子就该自己找点乐趣。

一辆路虎发现者正向着拉萨方向行驶,大概车主被我打桃子的行为吸引,“小伙子,干什么呢?”车上下来两女一男,远远站着问我。“打野桃子啊。”我面带微笑地回答着,对待每一个陌生人,都应该有春天般的温暖。“味道怎么样?我们能下来尝尝吗?”他们更加好奇了。“当然可以啊,有很多呢!”我做了个欢迎的手势。他们下了路基走到桃子树下,我挑出最成熟的几颗请他们品尝。“嗯,挺好吃的嘛!”男人边点头边用手擦了一颗塞进嘴里。而女人则掏出纸巾仔细擦干净了才敢吃。走的时候他们留下一瓶康师傅绿茶和几包小饼干,并且感叹说只能支援这么点物资。萍水相逢,共度这有趣的时光,我们都该感到庆幸。

随后在一片牛羊遍地的低谷中酣睡了好一会儿,顺便将帐篷晒干。就那么枕着背包,面朝蓝天,嘴里叼根青草,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清风迎面吹过,舒服极了。

“就让我在这里下吧,师傅。”真的不愿意让这美景这么快流逝。下了车,找块平坦的地面,坐在包上,就这么痴痴地望着前面的南迦巴瓦峰,看着云雾腾绕聚散。“哥们,你也太有意境了吧?”背后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两个骑车去拉萨的勇士刚好路过这里。“这实在是太美了。”我微笑着应答。“是啊,好多人苦等一个月都不能见其一面,我们太荣幸了。能借你的包坐下拍个照吗?”显然两位勇士觉得就像我这样坐在大背包上,面对南迦巴瓦峰,那感觉实在有意境。

第一个流浪在外的中秋节绝对不能过得太孤单清苦了,得找群朋友一起吃个石锅鸡才行。正心想着,我看见一辆黑色的丰田普拉多停在菜场门口,重庆牌照,一看就是自驾游的驴友。

“今天中秋节,能一起拼个饭吗?”看着菜场内走出来的大队人马,感觉人家未必愿意和穷游的拼饭,没什么信心地问了下。“当然可以啊,我们住在村子里,走,一起去。”这是豪爽的刘哥,看上去平和开朗,一口普通话中带着重庆口音,他非常好客地邀请我一同挤进车里,回了那个村子。

鲁朗村里最有名的人物就是平措大叔,瘦瘦高高的身材,戴着一顶小帽,笑起来一副憨厚相。他曾经受到过中央领导人的接见,还上过崔永元的节目,可谓家喻户晓。看着他展示那些合影和客人留下的纪念品,满是骄傲。

那天的晚餐前所未有的丰盛,松茸炖鸡、卤牦牛肉、腊藏香猪,样样都是珍馐佳肴,这么多天的馋病算是一次性解决了。两罐青稞酒喝完,大家开始玩一种叫做007的游戏。由于不胜酒力,大家都很照顾我,每次输了他们都只给我倒一点点酒。

喝完绕着房柱子跳锅庄,载歌载舞之后又接着喝酒,结果当然是全部醉趴下了。涛哥直接睡倒在客厅的炕上,被虱子骚扰了一夜,便宜了我睡他的床,逃过一劫。我很久以后回想起这个团队都是深深的温暖中秋节盛大的晚宴,正所谓“吃饱饭,不想家”。人生难得几回醉,与投缘的人一同醉,是种福气。认识这群朋友是意外。他们既是同一公司的战友,也是同一家族的亲戚,在越南开工厂制造卡车,生意做得挺大,而刘哥既是老板也是老大。他们

下一步打算走川藏线回重庆,如果我愿意,可以将我搭到重庆。

能感觉到那些都是真心话,但最终我还是婉言谢绝了。如果搭一辆豪车舒舒服服地到重庆,那么我的旅行就变质了。宁可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感受阳光,感受风雨,领悟生命的真谛,才能算是成长。

 

荒野中与牛羊共进早餐

继续上路,又是一天的徒步,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的车很少,天色已晚,撘车也绝无可能,天已黑,没人愿意让一个陌生人上车。反正都是荒郊野岭,那就直接露营吧!借着月光走到一片平坦的空旷地,扎营睡觉,一夜无梦。隔天醒来,牛羊正在不远处吃草。爬出帐篷,伸个懒腰,不禁对着天空大喊:“I am supertramp(我是超级流浪汉)。”经历了那么长的路,那么艰苦的行走,我想此时已有资格称自己为Supertramp了。拿着牙刷毛巾去不远处的河边洗漱,拿出昨天吃剩下是大饼当早餐。这是我永生难忘的经历,代表一种征服荒野的勇气,人本来就该和自然融为一体。旅行越来越精彩,更大的困难在前方,更多的故事在等待。

终于有一辆车驶入视线,我竖起大拇指,车停下来。“其实我们也只向前走30公里,但是已经满员了,不好意思。”司机言语中充满真诚。“啊,没关系,多谢了啊,能停下来已经非常感谢了。”我双手合十,微笑着向车内的每个人示意。“挤挤吧,带他一段。”此时车内面容慈祥的老奶奶发话了。长者的意见自然没人反对,尽管走不走这30公里于我而言不是太重要,但还是被热情地邀上了车。挤在这位长者身边,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坐在奶奶身边用大灶烧火煮饭时那般温暖。

原来30公里外有一处佛塔,已有千年历史。传说从前马帮经过此处若不转塔,就会从马上摔下来。昨天是藏历十五,转佛塔的日子,他们有事耽搁了,所以今天前来补上。这么传奇的地方自然是要跟着去。一下车就惊呆了,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玛尼堆、擦擦佛和六字真言牌围绕着一个看似破旧的佛塔。跟着善良的家庭一圈一圈地转,突然明白:“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告别这虔诚的一家接着走,路过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一个漂亮的藏族女孩正跟奶奶闲聊。不远处有两棵苹果树,结满了密密麻麻的苹果。“那些苹果能吃吗?”与当地人随意聊天是旅途中快乐的事情。“当然可以啊,甜得很,我去摘给你。”话音刚落,女孩便一个箭步跑过去,麻利地爬上树,使劲一摇,成熟的苹果陆续落下。我还在担心她的安全,一捧苹果就已经递到了面前,看来真的是我多虑了。随便拿起一个咬下一口,脆甜无比。“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甜的苹果。”我笑着看她,语气中带着调皮。摘下这些苹果让我带上路,心中有泪在翻涌 “这些全给你,带在路上吃。”说着她就把所有苹果倒进了我的牛仔帽。多么淳朴友爱的人们,你们让旅行变得春天般温暖。

 

再见了,318

近一个月的边走边晃,我告别西藏,前往色达,接下来出场的是此次旅途中搭过的最烂的车。座位严重下陷,除了刹车、离合器、油门和方向盘,车内几乎再也没有可用的设备了。所有按钮都已经被抠空,就连摇窗户的把手都是断的。在这阳光炽烈的下午,总有不间断的暖气往脸上涌。因为转换冷暖气的开关是失灵的,冬天吹的暖气到了夏天还得接着吹。这样的情景真可谓突破了我想像的极限。可与这破老爷车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师傅的乐观精神。

“人嘛,没有钱不行,有很多钱也不好。我有一个孩子,所以我需要点钱。但我又没有很多钱,所以就只能开着破车。”这是一个农民,在他那破到快散架的小货车上,向一个行者阐述的人生理论。只能说,那些特别实在的知足者,往往会常乐。

驾驶连拖拉机都不如的货车是需要极大耐心的,一有缓坡,速度就基本在5码以下,还不如走路快。浓浓的黑烟不时会往车里钻,可是师傅总是一脸笑容。再恶劣的驾驶环境在他看来都是可以忍受的,并且是无比快乐的,这种心态真好。在一个叫做泥巴乡的地方分别,临走时师傅一定要买瓶冰红茶相送,被我坚决婉拒了。生活已经如此不易,又怎么能够让他再破费呢?

“等过年结工钱了你再来,我招待你。”这是我受到过的最质朴的邀请,有点天真,因为我再来一次泥巴乡的几率真是小得可怜,却触碰到了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块。真诚,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地方。

断断续续搭地搭车在川西,在汶川路段,随便的塌方就能覆盖整座隧道塌方后有限行,曾经有那几天,真的要崩溃了,真的渴望能过一天,哪怕一天,衣食无忧的生活,不用再一个人去想那么多的问题,去应付那么多的异常情况。真的渴望能坐上一辆火车轻而易举地回到内地,而不是那么苦的每天搭车。那时如果有,相信会选择坐了。可是没有,现实迫使我实现了那句“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的诺言。我是那么努力地走着走着,一直没有放弃过,如今走完了川藏线。

好在这一路并不全是艰辛,还有那么多的好心人,那么多可以述说的故事。这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让我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学会感恩,学会成为一个男人。从拉萨到成都,辗转2600公里,半个多月时间,200元花费。如果算上那次局长一行人给的200元,就是一分钱没花。

在路上的每一天,都是感动。在路上的每一天,都让我经历前所未有的温暖,来自路人的,来自当地居民的,这一切编织成暖的路途,身无分文也好,孤单寂寞也好,我想,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周游世界的梦想。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