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藏地生活

白玛娜珍 悲悯感悟西藏月光

2015年03月21日 11:23    来源:《西藏旅游》杂志    
分享到: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抒写出藏族人民精神的芬芳,他们的梦想和困惑,他们的处境和胸怀,他们的爱与慈悲,以及智慧。这是我毕生的梦想。” ——白玛娜珍

80年代,拉萨一个平常的日子,两个藏族姑娘把两只大油桶抬上了一辆人力三轮车,俩人再挤着坐上这辆三轮,赶去灌煤油(烧煤油炉子用)。慢悠悠的人力三轮穿过拉萨的街道,望着拉萨冬季湛蓝的天空,她两谈起了各自的理想。其中一个姑娘对同伴说,她想成为一名作家。当时寒风嗖嗖,她讲话的声音很小,但却清晰、坚定。二十多年后,当我采访完白玛娜珍的时候,可以想象那个冬日对于她的意义非比寻常。

20130826115651

白玛娜珍

舞台上的华丽蜕变

《西藏的月光》,这本书让我初识了一个叫白玛娜珍的藏族女子,照片上的她美丽而飘逸,眼神总带着淡淡的忧伤,一如她的文字,优美而朴实,她的心灵轨迹也让人难以捕捉。

白玛娜珍最早接受的专业教育并非文学。她11岁就去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舞蹈。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她对文学的兴趣逐渐浓厚起来,并且广泛地涉猎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从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后,白玛娜珍又分别在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学习。1999年调到西藏文联工作之前,她已经出版了诗集《在心灵的天际》和散文集《生命的颜色》。

在当时的年代,白玛娜珍的经历可谓一帆风顺。但是她写的长篇小说,却并非想象中的那般轻松,充满了悲情因素。我问白玛娜珍:“为什么把人生比作苦难的烈酒,是你自己的体验吗?”她谈起了医院。

白玛娜珍的姐姐在医院工作,所以她经常陪姐姐值夜班。“在医院里,生命悲欢离合非常剧烈,让我看到一幕幕震撼心灵的人间戏剧。这可能是我喜欢写作的原因,我喜欢在医院度过一个个惊憾的夜晚。那时我已经开始发表作品。经常在急救室通宵读小说。” 

“现在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下写作呢?”我把话题转得轻松一些。

“喜欢在陌生的地方。自己生活以外的城市,住在酒店里写作。身处熙来攘往的人群之外,自己犹如过客,而这种距离感、生命的过客感,让一切变得清晰又犹如梦幻,给我一种很好的写作境态。”

从学习舞蹈,到后来成为作家,白玛娜珍似乎是在不经意间的一个自然的转身,完成了这华美的蜕变。

 

洗尽心灵的尘土

不知是因为写诗的素养使然,还是因她是一位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交流的过程中,她总会有不寻常的词汇冒出来。让我这个汉语言专业出身的记者,听闻白玛娜珍口中新颖别致的言辞,仿佛呼吸到了异域的新鲜空气。

“身为作家,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我问。

“超越现有的作品,让自己的创作达成对自身的突破。”白玛娜珍的回答,让我感受到了她一路走来的探索以及未来对文学新境界的追求。

“还喜欢跳舞吗?”我最后问道。

“喜欢啊。写作累了的时候,我会通过跳舞来调节身心,很享受这件事。舞蹈是每个动作都追求完美的艺术,我把这种唯美的风格体现在我的文章中,让文字显得自由而灵动。”

为了静心写作,白玛娜珍搬到拉萨郊区的娘热乡居住。她雇了一位藏族姑娘当保姆,打理家务。她对待保姆亲如家人,总是说“我们”怎样怎样,并与保姆一同去偏远的农村看望她的家人。她甚至还帮助保姆的姐姐找工作,在拉萨城的餐馆里不厌其烦地向老板们打听工作。

目前,白玛娜珍正在创作第三部长篇小说。她说,在花心思把故事情节设计得不再那么悲伤。原因是,白玛娜珍的小说第一读者是她的姐姐。姐姐每次读她的小说,都会读到悲痛欲绝、泪如雨下。她不想再让姐姐因为读她的小说而悲伤,她要给故事寻找一个光明的结局。

从一个在舞台上表演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位在字里行间用心灵舞蹈的作家,白玛娜珍并没有经历太多的波折,一切似乎顺其自然地到来了。然而,通过阅读她的作品,我们能体会到她内心的繁华与挣扎,她心路历程的辗转反复。这种纠结并非源自她个人的是非恩怨,而是发自她内心的悲情和对藏族人民的关切,源于她对西藏这片土地上一切生命的忧虑和热爱。正如她在《西藏的月光》一书中最后面的那一首诗所言:“……渴望用额头去触及如冰的石头/渴望成为一座越来越挺拔的雪峰/啊,西藏!我已洗净身上的尘土,请你伸开双臂!”

与白玛娜珍面对面

Q:你怎样解读西藏的美?

A:西藏最美的是,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物质生活下,仍然掩饰不住的精神光辉。藏族社会虽然物质经济上相对“贫穷落后”,但精神层面上已抵达很高的境界,民间有着深厚的哲学土壤,人们心灵的文明程度与发达国家公民的素质相比毫不逊色。尊严、智慧与仁慈通过利他的行为无不渗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 

Q:西藏这片土地对你的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A:每次从拉萨机场下了飞机,踏上西藏这片土地,内心会萌生异样的动力和激情,这是在其它任何地方都不会有的感觉。在这里,丰富的写作灵感充斥着我的大脑,使我有了一个很好的写作状态。

Q:你的作品选材更多地倾向于哪些方面?

A:谈到作品的选材,我想一个人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刻意体验比如游牧的、农耕的或一切自己所不曾经验的生活方式上,将使写作陷于一种对生活的拙劣的临摹。但我尚活着,这种存在与别的存在的共通处在于,无论生活在什么方式中,心灵与精神是我们的本质。 

Q:写作的过程你会觉得享受吗?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A:写作对于我是一种很享受过程,生活变得格外宁静、饱满和充实,内心充满了憧憬、愉悦和希望,因此我常舍不得很快写完一本书,尤其是那八年连续的长篇小说创作,那段时光沉甸甸、金灿灿的,幸福而安详。

Q:你希望作品能达到一个怎样的境界?

A:一个作家的才华在于有思想、有创造能力,能够突破现实。我不满足作品停留在“深刻反映现实和时代”这个层面上,艺术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自由,希望我的创作能抵达这样的境界和高度。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