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藏地生活

西藏是我梦寐以求的土地

2015年03月21日 11:2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王菲
分享到:    

 

“走过岁月,我们的眼睛便不再黑白分明,世界上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我们总会把它复杂化,于是黑不再是黑,白不再是白,颜色多了灰,这样心会很累。何尝不试着为自己保留一颗童心,用你的简单直接去面对选择,看淡得失,也许一切就会回归简单。”

老潘

老潘

为了梦想放弃什么都可以

老潘是一位电影制片人,大学毕业后,曾多次为央视影视频道制作专题影片。离开北京电影学院的这些年来,老潘一直跟随成功人士的脚步,做着看似耀眼但实际上并不喜欢的工作,为了还自己一种真实的生活,老潘放弃了一手创建起来的公司,只身来到西藏,在这片梦寐以求的土地上开创自己新的人生。

坐在自己的书吧里,老潘的脸上始终挂着知足的笑容。他淡淡地说:“其实,我用了很多年的时间,一直在追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可以说是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平衡,梦想和现实的平衡,只可惜到现在为止我做得并不成功。”老潘的真实名字叫潘朝奉,朋友们之所以称呼他为老潘,是为了增加一份亲切感。

老潘今年36岁,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年龄段,但对他来说,心里所承受的压力是别人无法体会的,“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放弃了大好的发展机会;为了找到和我一路同行的爱人,我推脱了很多女孩的美意。”正如老潘说的那样,提起西藏,很多人都喜欢和神往。然而,去西藏旅行和长居西藏,是两回事。人们去西藏旅行,只是一段时光,终究要回归城市;而定居西藏的人,则是心甘情愿与那片高原共守流年。老潘和很多游客不同,他不只是单纯地为了旅行,而是选择与西藏生死相依。

2006年,老潘第一次来西藏,当时他去过的每一个景点都被了解了几百遍。他说:“爱西藏,就应该接受它的一切,耐心化解和包容所有不好的因素。选择,总要付出某种必要的牺牲,才能心随所愿。”

经过那一次短暂的旅行,老潘的心好像已经留在了那里,他说:“我曾带着一个团队在纳木错拍电影,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离开北京后过得最舒心的时光。”

“来西藏之前,我去过很多国家,可是到最后,我依然选择了西藏,或许,这里就是我命中注定的归宿。”在老潘看来,西藏将是陪伴他度过一生的理想栖居地。

 

再苦再累也要回家陪陪父母

从纳木错回到家以后,老潘把实情告诉了父母,当真实的一切似真似假地摆在家长面前时,年迈的老人一句话都没有,只是坐在一边独自落泪。“母亲是伟大的,但也只是对自己的孩子伟大,当她得知我在高海拔地区支教时,老人的心里还是会心疼的,毕竟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所以对于母亲的行为我完全可以理解。”说到满头白发的母亲,老潘的心里还是有些过意不去。

“坚定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苦就不再是苦。用心享受这个过程,无论它消耗多少光阴,设置多少障碍,结果都是值得期盼的。”正是因为这份执着的存在,老潘再一次回到西藏,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2009年的时候,我拍了一部关于西藏题材的长篇电影,名为《我在天堂等你》,可这部作品最终没有发行,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就并不在于做出多少业绩,取得多少人的关注,而是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在这个男人的眼中,每一个时期的自己都是一个积极改进的实践者,虽然有的作品不能展现在大众眼前,但是自己的成长与认知却是内在成长的源泉。

在拉萨生活的这几年,老潘不仅开起了书吧,而且还注册了自己的影视公司,或许这一切的一切对以前的老潘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但现在这种快乐的生活却是之前从未体会过的。老潘说:“西藏这个地方,给了我很多的灵感,在这样一种舒适自由的环境中创作新作品,无疑是享受一种莫大的乐趣。”最近,老潘已经完成了一部长篇电影的剧本,名叫《拉萨河》。据老潘透露,这部电影主要以拉萨河边几位藏族孩子10年的变迁为题材,透过温情、温暖人心的画面讲述发生在拉萨河边的真实故事。

说到在西藏的生活,老潘很是满意,可是要提到家里的父母,他的心里还是会有一丝歉疚。“我都30好几的人了,还没有成家,做父母的心里肯定特别着急。为了让父母宽心,我家里的那些好兄弟经常去我家陪陪他们。”说起自己的那帮好兄弟,老潘还是挺感激的。

每年冬天的时候,老潘都要提前一两个月回家,不为别的,只想好好地呆在母亲身边,说说心里话。老潘笑着说:“只要我回北京,晚上必定和母亲在一起吃饭,除了中午有一定的应酬外,晚餐一般都是我做给母亲的。”受儿子的影响,老潘的母亲也会出去拍一些戏,看到年过花甲的母亲乐呵呵地享受现在的生活,他的心里也就踏实了。

现在,老潘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一位与自己携手走过一生的爱人,用他的话说就是,“世间最美好的爱情,不是苦苦追求,也不是痴情等待,而是相遇的一瞬间,你爱上了他,他也爱上了你,两个人含笑不语,牵手走下去。”

 

支教生活让我难以忘怀

说起支教的渊源,还要锁定在纳木错拍戏的时候。记得当时,老潘需要找一个保留着淳朴气息的地方作为拍摄地点,而老乡提供的纳木错小学正合老潘的心意。拍摄结束后,老潘和纳木错小学的校长随口说了一句要来支教,没想到简单的一句话却让那里的师生喜出望外。回到北京后,老潘解散了自己的公司,目的就是为了当初的那一句承诺。“我不能对善良的人食言,更不能忘记自己的承诺。”说这句话的时候,老潘的眼睛里透露着一种坚定的目光,因为在他的人生字典中,诺言比什么都重要。

老潘和纳木错小学学生的合影。

老潘和纳木错小学学生的合影。

放弃身边的一切,回到纳木错,老潘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去纳木错小学支教的时候是2010年,当时的经济条件还没有现在这么好,除了没水、没电外,还要靠牛粪炉来取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潘不但没有感觉到艰苦,反而很享受那种生活状态。“在这个地球上,有无数你不知道的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生存着,相比之下,我们应该知足。”

在纳木错小学支教的这一年,老潘是瞒着家里人出来的。当时,他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欺骗了父母,欺骗了最疼爱他的人。“我跟母亲说要在外地拍一部200集的电视连续剧,这一年基本上都在外地。”对于儿子的谎言,母亲丝毫没有看出什么破绽,反而细心叮嘱儿子要在外面好好照顾自己。

在纳木错的这段时间,老潘每天都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告诉她自己的“状况”,直到支教结束时,他才如释重负地说出最后一站将会是西藏。

离别的时候,老潘收到3000多条哈达,而每一条都带着师生们的情谊与留恋。老潘的支教生涯结束了,当他开着车准备离开纳木错小学时,校门口站满了师生的身影,当时的场景触动了这个七尺男儿的心,从离开校门的那一刻起,老潘的眼泪就没有停止过。老潘说:“车子开出了3公里,当我回头的时候,依然能够看清他们挥手的样子,尤其是我养的那条狗,一直跟在车子后面跑。”或许是过于感性,老潘从纳木错一直哭到格尔木,而最终这些伤感的回忆都已成为他一辈子的骄傲。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