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许多梦,也都在时刻追逐着这些梦。
“援藏——一个神奇又充满艰辛的机遇悄然而至,我按捺不住喜悦,‘到西藏去’的想法一下子找到了起飞的平台,这是我多年的梦想,为藏族同胞工作,哪怕一年,我今生无憾。”抱着这份梦想和向往,宋健平于2010年7月走进西藏,开始了他的援藏梦。
来到神奇的西藏,一切是那么新鲜,又是那么激动人心。作为湖南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宋健平来到山南,来到西藏这个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承载着梦想,宋健平迅速转变角色,融入雅砻这片热土。
山南地区教体局副局长,这个全新的职务,对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宋健平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第二天,顾不上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宋健平就向局党委提出“下去看看”的想法。
“还是先休息一段时间吧,这里可不比内地,身体要紧!”局领导这样劝他。“情况不熟悉,不好开展工作,还是让我下去吧,我没问题的。”说着话,尽管已40多岁的宋健平像小孩一样还跳了几下。执拗不过,局领导只好放行,并派出局里最好的车子和老司机。
一个多月下来,宋健平几乎走遍全地区所有学校,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了解了山南地区教育的基本状况,“我一定尽我微薄之力,为山南的教育出点力。”宋健平心里暗暗告诉自己。
提高教学质量,规范化办学是宋健平调研后认真思索的问题。援藏之前,宋健平担任长沙市二中副校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到山南,宋健平充分发挥优势,在地区中学认真调研,提出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同时,他还对地区150多名中小学校长进行管理培训。
“宋局是管理教学的一把好手,他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在山南各中学里推广案例教学法,还开展了很多师德专题培训。结合城乡教育现状和西藏教育特点,对当前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探讨。”地区教体局书记采守宽对宋健平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
“宋局长做事很细心,很有创意,对于实现我们学校与内地中学的资源共享,提出很多可行的建议。”东辉中学副校长闫瑞云这样说。
对藏族同胞,宋健平更是有一种深深的挚爱。谈起宋健平,家住隆子县日当镇的藏族学生佣珠巴旦有说不完的感激之情。
2010年,宋健平在隆子县中学调研时,无意间了解到学校初一藏族学生佣珠巴旦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父亲早年过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难。
更不幸的是,佣珠巴旦5年前在家中因为一次意外导致头骨粉碎性骨折,无力承担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费用。此后的佣珠巴旦经常出现头痛,嗜睡现象,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了解到这一情况的宋健平伸出援助之手。他主动带头捐款捐物,联系医院,短短几天时间,宋健平就为佣珠巴旦募捐到4.5万元救命款。
“真是太谢谢宋局长了,要是没有他的帮助,我的孩子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也许活不到现在。”佣珠巴旦的母亲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幸福。
“我深爱这片土地。我既然选择来援藏,就要把心血融入这片土地,要帮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教育带来的成果。”宋健平心中永远牵挂着雅砻大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残疾儿童的福音,多年来山南地区的残障孩子却没有一所正规的学校。三年里,宋健平多次呼吁。如今,山南地区已建立起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建好了,特殊教育教师更为关键。为此,宋健平利用援藏优势,积极协调湖南省教育厅,为山南地区培训特教教师,如今学成归来的特教们已整装待发。为进一步提升山南地区教学水平,宋健平积极组织乡镇百名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百名高中教师培训,并协调长沙市一中9名骨干教师到山南指导高中新课程教学。如今,山南的特教教师已达20名,81名乡镇学前教育和骨干教师、27名高中教师进行过培训。
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阔。宋健平,就是这样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牵手西藏的他,在雅砻大地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实现着他人生的梦想,诠释着他的援藏梦。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