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藏地生活

罗浩:我们干了一件特牛的事

2015年03月21日 11:2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杜冬
分享到:    

1

罗浩 图片来自罗浩微博

1、不仅仅是加一个字母

一次偶然的机会,罗浩在北京遇见了IBE(影像生物调查)的发起人之一徐建,当时IBE刚成立一年多时间。那次会面中,徐建播放了IBE野外生物调查成果的录像。“那一次真的把我震撼到了,”罗浩后来回忆道,“老西藏”罗浩及其父亲都是知名摄影家,著名的“雪山下的裸男”那副作品《对话》,就是罗浩年轻时的作品。罗浩产生了安排IBE进入西藏拍摄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西藏旅游股份牵头,进入鲁朗花海、大峡谷、巴松错的拍摄,还有不久前结束的,前往阿里拍摄野生动植物的调查。

当IBE遇上西藏,就变成了TBIS(西藏生物影像调查),从三个字母变成四个,不过这其中的环节,并不只是加一个字母这样简单。他们的调查变得更加惊险、刺激。他们在大峡谷深处惨遭喜马拉雅大蜜蜂的围攻;在雅鲁藏布江边拍摄到了珍贵的赤斑羚;他们拍摄到了墨脱缺翅虫以及沙洲上的喜马拉雅象鼻虫。他们也从静态的摄影演变为视频记录。2012年11月,TBIS的资深水下摄影师吴立新甚至在深秋潜入了巴松措和新措的湖底,进行水底拍摄。“湖底的生物体系很简单,而且天冷,鱼都不浮上来。”罗浩笑。

对IBE而言,是从松散的、无长期拍摄方案的摄影师自发行动,变成有完整后勤保障和拍摄计划、有针对性的调查行为。他们的拍摄成果,提供给科研机构作为研究的资料;并且在北京等大城市举办科普性展览,在学校举办讲座,观者和听众如潮;他们的影响力也日渐扩大,三江源景区和云南等地都有意邀请IBE进行生物影像的本底(当地的生物资源情况)调查拍摄。

无疑,TBIS是一个“烧钱”的、短期内没有盈利的项目,所以如今TBIS也逐渐从单家公司的扶持中独立出来,变成自筹资金的非政府组织活动。罗浩笑称自己如今成了丐帮帮主“九袋长老”,在全国各地为TBIS要钱筹款。

“有理想的人不缺,缺的就是钱。”接受采访后的第二天他就要出发前往北京,为2014年深入大峡谷的拍摄筹集资金。筹集资金的模式包括拍卖TBIS的摄影作品,制作书籍等。如今,一些机构也对TBIS的活动有意支持。“不是有人鼓吹西藏生物灭绝论吗?那我们的成果出来,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罗浩说。

2、从影像走向深入

对于TBIS的摄影师们而言,他们如今有了更广阔的舞台,而罗浩及其团队则看的更远。

TBIS的生物本底资源拍摄,和西藏的环境和人文保护、旅游开发方面有怎样的影响呢?

“现在西藏旅游的现状,还是观光游,游客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开发者疲于奔命地搞基础建设,给予游客的东西很少,只能算是走马观花。”罗浩说,“观光游必然会过去,生态游这样的深度游览总会到来。”

生态游怎么弄,国内的景区都不太清楚。罗浩说他自己原先也不清楚,直到考察了德国的几个森林公园,才有了直观的认识。一个森林公园,首先要是这片森林生态环境的信息中心、研究中心和教育中心,而作为旅游景区,仅仅是其诸多功能的一个方面。

“其实德国的生物多样性非常单调,就那么几种树,和西藏那是没法比的。”罗浩说。如今想法有了,要实施起来,却是千头万绪,在此情况下,TBIS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像调查,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切入口。

而且他们的调查已经从生物拓展到人文领域,2012年,随着TBIS深入巴松错进行拍摄,罗浩还组织了相关学者和摄影家对巴松措深处的几个工布村落如错高村、结巴村等进行了人文调查、拍摄和记录。其中尤其以对错高村的调查做的最为细密。大大小小的农具、各种馅饼的佐料、建筑样式和草图、民间传说和口头文学等,做出了一份长达数十万字的记录,甚至对错高村全村76户所有人的姓名、关系等都做了记录。在西藏,这恐怕是第一次对一个村庄有如此详尽的人文调查。

这样的调查耗资不菲,且非常艰难,但是罗浩觉得做的很不够,“比如说当地人制作的辣椒佐料,里面到底放了什么草药和香料,这些我们都还不清楚。”

3、不仅仅是一件事

果说在《对话》这幅摄影作品中,人和雄浑的大自然之间多少还维持着一些脆弱的平等,那么如今罗浩则彻底倒向了大自然的那一边。当时他还是一个人文纪实的摄影师,面对雄伟的珠峰,让他感受到人的渺小。

几次TBIS的行动,罗浩都亲自参与其中,这次阿里的拍摄也不例外。“干这事一定要身体好,一个人至少扛两台照相机上下跑,有时候相机掉进水里就全完了。”他坦白承认,“我有点跑不动了。”

如今除了为TBIS筹款,他在忙的事情是编制出版一本名叫《雅鲁藏布的眼睛》的生物书籍,该书籍收录了TBIS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所拍摄到的众多生物。书籍制作得很精美,罗浩希望有基金会出资购买,“送给西藏所有的中小学和全国图书馆。”

罗浩的想法是在今后十年时间内,对雅鲁藏布江全流域进行覆盖式的生物影响调查,从后藏的仲巴开始,包括珠峰地区,横贯山南、林芝,一直到藏南巴昔卡。他说:“争取用十年时间,真正为西藏留下一点东西。”

他和摄影家们看百年前许多西方摄影家对生态多样性的记录,觉得非常厉害,可是许多生物如今已经灭绝了,生态也变得十分脆弱。“所以,百年后人们看我们在西藏拍摄的作品,也会觉得非常厉害,那样我就觉得我们做了一件特牛的事情。”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