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纪念擦珠·阿旺洛桑逝世55周年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2013年第三期    
分享到:    

 

缅怀先辈爱国情怀 继承先辈未尽事业

纪念著名学者、爱国诗人擦珠·阿旺洛桑先生逝世55周年

1

擦珠·阿旺洛桑(1880~1957),中国藏族学者,诗人。出生于日喀则德勒饶丹贵族家中。5岁时被认定为曾任噶丹赤巴(继承宗喀巴的高僧)的洛桑格勒活佛的转世灵童。次年被迎进色拉寺,学习佛教经典,25岁时取得“拉然巴格西”的学位。此后,游学西藏各地,遍访学者名流。代表作是抒情诗《金桥玉带》,抒发了广大藏族人民对于修筑川藏和青藏公路的深厚感情。他的诗富有爱国主义激情,多反映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题材。他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人民群众心底的美好感情。有《擦珠·阿旺洛桑诗集》(藏文)传世。

在西藏近现代一百多年时间里,为抗击英国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倒退、争取社会进步,有成千上万的高原儿女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擦珠·阿旺洛桑则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是著名学者和爱国诗人,1957年,在西藏反帝爱国与分裂倒退的斗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他被所谓“疯子喇嘛”袭击而去世。

他为继承和发展藏族优秀文化孜孜不倦

擦珠·阿旺洛桑于藏历第十五饶迥铁龙年(公元1880年)出生于日喀则德勒饶丹贵族家中,原名叫白玛杰布。他自幼聪明伶俐,机灵过人。五岁,被认定为甘丹赤巴色麦擦瓦珠古洛桑格勒活佛的转世灵童,入色拉寺察瓦康村出家为僧。六岁,在色拉寺举行坐床典礼,俗称“擦珠仁布切”。享有色拉“措钦朱古”(呼图克图之下的地位较高的活佛)的待遇。

擦珠从五、六岁开始学习读写藏文,背颂经文。从小酷爱读书,学习刻苦。拜色麦耶巴康村的外号叫“郭洛”的格西为师,学习因明学;拜色且哈尔东康村格西哈尔钦为师,聆听藏文文法讲授;拜卓尼格西洛桑嘉措为师,学习训练修辞学等等。然后,逐渐拜许多知名学者学习五部大论和显密宗等方面的知识。到二十一岁时,考取拉让巴格西学位获得成功,并到下密院继续深造。后来,广泛走访西藏各地,寻访各方面的善知识,拜师学习历史、文学、文法、诗歌、医学、星算等学问。尤其专攻文学、诗歌和藏文文法等,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者。九世班禅确吉尼玛大师曾赞扬他学识渊博,并成为了九世班禅的侍读。后来十三世达赖喇嘛得知擦珠的情形后,召唤他到自己身边来,并任命为侍读兼私人秘书,夸擦珠精通显密宗等知识,并对他十分亲切。

擦珠在担任十三世达赖的侍读期间,曾跟随达赖喇嘛去过内地,先后在北京等地时间达五年之久,其间同达赖喇嘛一起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召见。返藏后,协同格西喜饶嘉措大师一起进行过对藏文大藏经对勘工作。为此,名声传遍雪域高原,拜他为师的人也不计其数。后来担任过达赖喇嘛古甲森本堪布(贴身侍从堪布)职务。他奉十三世达赖之命赴日本讲经说法。还奉命参与了和平处理在藏陆军人员的工作。达赖喇嘛亲自下令将拉萨贡色夏的房产中内外院落永久归其所有。后来担任了娘热怕崩卡的堪布,后又担任国民党拉萨吉堆巴学校的藏文教员,做了大量工作。

 

他为西藏的发展进步鞠躬尽瘁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当年冬天,擦珠·阿旺洛桑以七十二岁高龄,自愿参加革命工作。据《中共西藏党史大事记》记载:1952年2月10日,西藏军区藏文藏语训练班正式开学。教师有李安宅、于式玉教授夫妇,藏学专家谢国安、祝维翰,还有西藏学者擦珠·阿旺洛桑、江金·索南杰布和十多位进步上层人士。从训练班毕业的大批汉族学员,后来有许多人能说流利的藏话,有些人成为精通藏语的骨干。藏文藏语训练班后来改为西藏军区干部学校,以后又改为西藏干部学校。擦珠·阿旺洛桑首先担任了西藏军区干校副校长,亲自兼任教材编篡和教学工作。1952年,西藏军区成立编审委员会,他任常务委员,撰写了人们普遍喜欢的《擦珠文法》(语法教材)等许多没有正式出版的实用教材。这个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编辑出版藏、汉文版的《西藏简讯》。藏文版的主要工作由擦珠、江金、格西曲扎等承担。1953年1月31日,拉萨市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成立,擦珠任爱国青年联谊会委员、拉萨小学副校长。在原《西藏简讯》的基础上,1956年4月22日《西藏日报》(藏、汉文)创刊,擦珠任《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辑。1956年,被评为中共西藏工委直属机关第一名模范工作者。

擦珠·阿旺洛桑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为反帝爱国、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不仅审改稿件,还亲自向寺庙送报。为了报纸能发行到寺庙,他不辞辛苦,排除顽固势力的阻挠,定期把报纸送进色拉等寺庙,对僧众宣传爱国主义和党的政策。报纸创刊初期,还第一次举办新闻训练班,当时上课没有课堂,擦珠先生经常在林卡里和在树林中给学员授课。

他在《西藏日报》创办一周年纪念会上说:“毛主席、共产党真伟大,要是没有他们,西藏就不会得到解放,西藏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帝国主义势力的羁绊,也就不可能回到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享受民族平等的权利,同样也就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包括藏、汉、回、蒙民族的各阶层人员的西藏第一个新型报纸机构……”

因为他七十多岁高龄,有关领导关心他的身体,劝他注意休息,他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现在西藏有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所以不仅根本没有衰老的感觉,相反好像比过去年轻了一样。尤其想到党把我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想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定了,党的关怀使我的决心更大,下定决心要克服千辛万苦为人民做事情。我过去一直希望为自己民族服务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我感到光荣,感到极大鼓舞!”

他为西藏的日新月异放声歌唱

西藏发展进步的事业,激发着擦珠·阿旺洛桑的创作灵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用自己的作品抒发着内心的感触和激情。他挥毫作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赞颂西藏的每一件发展进步事业,赞颂共产党和毛主席英明正确的政策,表达西藏人民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团结一心建设新西藏的决心。他也就成为了以1951年为标志,西藏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新时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有:为歌颂西藏和平解放而创作的《藏民齐欢唱》;为1953年1月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成立而创作的《爱国青年大团结》;1954年为歌颂两路通车创作的《金桥玉带》和《欢迎汽车之歌》;1955年为歌颂毛主席创作的《歌颂各族人民领袖毛主席》;为1956年5月当雄机场竣工、北京至拉萨航线试飞成功,中央代表团于5月31日乘坐试飞成功的飞机返回北京而创作的《碧空银鸽》;为1956年7月1日党的生日创作的《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诞辰日》、《世人同声维护和平》等等。

他的第一首《藏人唱起愉快的歌》,当时就配上曲子,成为了最流行的新歌之一,而且现在也是久唱不衰的西藏红歌。歌词是这样的:

天空蔚蓝清澈而美丽

白云翻动而颜色洁白

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

照遍了党的政策的光辉

藏人唱起了愉快的歌。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您的思想传遍了西藏

您给我们带来了幸福

想起您全身都是力气

藏人唱起了愉快的歌。

汉藏兄弟互相团结

贯彻执行十七条协议

幸福生活有了保障

解放军守卫祖国边疆

藏人唱起了愉快的歌。

 

藏族文学研究专家耿予方先生说:“《金桥玉带》是诗人的代表作,是庆祝举世闻名的康藏公路、青藏公路胜利通车的纪念诗,是一首叙事诗,也是抒情诗,由于在《人民日报》转载,很快传遍全国和全世界。”诗中写道:

神奇呀,你看,

一重又一重天柱般的高山,

浪涛汹涌,一道道的激流,

截断了康青藏的交通路线,

百壁高悬如镜面,一处比一处陡险,

想要飞过,神雕的翅膀也要抖颤!

看,那宽阔的草原,把天地连成一片,

任你健步如飞,一天又一天,

却走不到它的边缘,

热风吹起像火焰,

寒气射来,叫人手足僵硬,胸背冷穿!

不需亲眼见,只听了也会心惊胆战!

……

悬崖峭壁上的炸药响连天,

一座座的长桥要架过古壑天堑,

英雄们的血肉,常随碎石奔流,

浪花飞溅!

困难像乌云布满了蓝天,

英雄们智能的大风,终于把乌云

刮到海洋那边!

……

修路队伍大团圆,征服了天险地险,

汉藏两族的弟兄们,在拉萨人民广场上,握手,拥抱,

亲切会见!

车队连绵,全借金桥玉带飞过天柱,

激流和草原,

满载光荣,也在这会了面!

那是在欢呼,还是在答辩?

是汽车的低吟,还是各族人民的歌赞?

我这湿润的老眼啊,没有力量分辨。

那是在欢呼,他们完成了毛主席的召唤。

那是在拥抱,他们象征着汉藏民族团结圆满,

那是汽车的低吟,也是各族人民的礼赞!

因为我这颗心,有流不完、诉不尽、按不住的喜欢!

……

下面两首诗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没有找到原先翻译过的作品,我就只好自己试着翻译。1956年,为西藏通航而创作的《碧空银鸽》写道:

温和的气象,灿烂的阳光,从东北方向传来悦耳的声响,

不由得使我们昂首仰望,看见了美丽的飞机向这边飞翔。

她的颜色像鸽子还有翅膀,漂亮的机舱上红星印格外鲜艳,

在本城上空轻盈翱翔,让我觉得她用亲切的目光在遥望。

阵阵声音在耳中鸣响,使我听到了对藏族人民的问候,

听到了加快建设的承诺,铿锵的教诲让我更加坚信不疑。

她比起汽车迅速好多倍,行走在高贵的飞机航线上,

把各种物资送到四面八方,幸福生活的新大门给藏民开放。

为了巩固祖国的西南边疆,不断增强坚定的决心,

虽曾有人设下种种圈套,但心中的疑虑早被彻底扫光。

从蓝天观看的老大哥们,虽然健康地暂时回了家乡,

我依旧目送着你们的身影,预祝我们尽早能够相见。

向你们所到之处的亲友们,请转达我们的真诚祝福:

汉藏民族的伟大团结,坚如磐石万岁又吉祥!

在1956年7月创作的《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诞辰日》中写道:

幸福的园林美丽而十分宽敞,白色飞幕下空气新鲜又凉爽,

僧俗人民的盛装在微风中飘荡,不分男女各自按习俗打扮。

大家犹如兄弟姊妹亲密无间,唱着快乐的歌曲而旋律悠扬,

茶水香浓点心美味又可口,共同赞颂着共产党的好主张。

有共产党和政府的好领导,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

我们成立了自治区筹委会,找到了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从专制封建下获得了解放,乘坐政治文化不断提升的航船,

迈出新制度的坚实步伐,祝愿伟大社会的终极目标能实现!

 

他为新西藏献出宝贵生命

西藏政协文史资料说:1957年9月30日早晨,拉萨正在下着绵绵细雨,《西藏日报》的同志们已经来到单位上班,但迟迟不见擦珠·阿旺洛桑老人的身影,大家越等越着急,忽然传来消息:先生在来报社的路上被“疯子喇嘛”撞倒在地,大家急忙赶去,把老人送到人民医院抢救。从此他的病情越发加重,再也没有从病床上起来。我在中央民族学院60级藏文研究班毕业等待分配期间,曾为中科院民族研究所帮助整理和翻译藏文资料。其中有这么一件公文,我就抄录下来了,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擦珠·阿旺洛桑临终前的真实情形。

1957年9月30日左右, 擦珠·阿旺洛桑给当时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写了一份请求算卦避灾的报告。报告折叠封面上方写着:

神等三界的顶饰、三项保护的集中体现、根本上师、尊贵的祜主、一切大知大见的世间最高黄金宝座前:

在封面下方写着:

微臣擦珠·阿旺洛桑以十分崇敬的心情,致以无数虔诚的叩拜,特此恳请算卦。

报告正文写到:

神等三界的顶饰、三项保护的集中体现、根本上师、尊贵的祜主、一切大知大见的世间最高黄金宝座前:

卑职擦珠·阿旺洛桑以十分崇敬的心情,致以无数虔诚的叩拜,特别恳请算卦:生于铁龙年(庚辰,1880年、光绪6年)、今年已78岁(丁酉、火鸡年、1957年)的鄙人,近期8月7日早上,前往《西藏日报》社照常上班。到了拉萨翁奚地方,突然与被人们称为“喇嘛捻巴”(疯子喇嘛)相遇,在毫不留意的情形下,他忽然从背后用拳头使劲袭击了我的头部。因年老,我立刻从左边倒下,左髋骨附近骨折,疼痛难忍。我到人民医院救治,已经或正在采取各种医治措施。但愿由于这一事件,不构成对生命的危害;如有危害,为了使我避免凶险、躲过浩劫、尽快康复,更好地完成好我所肩负的服务职责,应采取何种避险消灾措施,请您以慧眼的洞察力,给予明确的指示,也希望您在生而再生的所有传承中,请您这位祜主的金刚网中永不嫌弃我,并给予关怀,恳求再三!随信敬献阿喜哈达及酬金25两章噶并叩拜!

特此请求算卦!

在该信件的中间空行里,写着这样的话,显然是达赖喇嘛的批示:“根据收到的所献之物,经过打卦,为消除所述灾难,应采取的法事是:《药经八百颂》、《药师佛经仪轨》若干、泼洒神水越多越好,如果采取这些措施,生命没有大的危险。我处也会时常为您祈祷。随赐护身结(红印)”

但是,1957年12月1日,下午1时59分,擦珠·阿旺洛桑因骨折并发胃溃疡,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去世时,离暴徒行凶不到4个月时间。

1957年12月12日,拉萨各机关、人民团体的代表隆重举行追悼会,追悼爱国主义大学者、诗人擦珠·阿旺洛桑。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共西藏工委书记张经武同志,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张国华、范明、周仁山等同志都送了挽联。张经武在挽联上写着“悼先生热爱祖国、积极工作、数年如一日,堪为青年学习的模范”。

这位大学者、大诗人在医院住院期间,结合自己毕生的经历告诉人们:“从我自己一生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西藏人民只有跟着共产党和毛主席,只有坚持团结爱国进步,反对分裂倒退,才有光明的前途!”这是擦珠·阿旺洛桑先生留给我们的临终嘱咐,是要求我们继承的遗志!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使他老人家含笑九泉吧!

作者:文/拉巴平措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