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强俄巴 多吉欧珠 见证西藏60年教育跨越发展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强俄巴·多吉欧珠,藏族,1928年出生。曾在旧西藏噶厦政府任职。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原副厅长,为西藏的教育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尽职尽责,先后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1年6月15日,在强俄巴·多吉欧珠位于拉萨生态路的家中,满头银发的老人坐在沙发上,慢慢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颇有学者风度。“西藏的现代教育应该说是从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开始起步的,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参加了西藏的教育工作,见证西藏现代教育一步步地发展起来。”强俄巴老人如是告诉记者。

“西藏已经形成现代化教育体系”

“和平解放以前,西藏的传统教育比较落后,普及面也很小,教育形式主要是3种,第一种是寺庙教育;第二种是官办教育;第三种是私塾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是寺庙教育,教师是寺庙喇嘛,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宗教经典,因此寺庙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僧人。”强俄巴·多吉欧珠介绍,“那个时候并没有现代意义的学校,能够接受教育的也只能是贵族子女,解放前西藏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不到2%,文盲率高达95%。”

谈起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教育的变化,强俄巴老人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

1952年,拉萨小学成立了,这是西藏地方诞生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那年8月15日拉萨小学按照藏族传统仪式,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老人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热闹场面,“有西藏军区的司令员,有噶厦政府的高级官员,有西藏著名的学者。仅教师就有30名,还有管理人员20名,第一次报名的学生就有300多人。”

1956年,西藏成立筹备委员会文教处,同年9月,西藏历史上第一所中学——拉萨中学开学了,为建设这座学校,政府拨出100万银元作为建校经费。

从1959年民主改革到1965年,西藏教育实现飞跃。到1965年,西藏各地共有公办民办小学1800多所,在校学生6.6万多人;有普通中学4所,师范学校1所,在校生1500多人;还有民族院校1所,就是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是经国务院批准在西藏公学的基础上成立的。这是西藏的第一所大学。”强俄巴老人介绍道。

西藏教育的第二个大发展时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了西藏的教育问题,明确指出学校教学要以藏语文为主,教学内容要适合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并且决定由内地19个省市为西藏办学,共办3所西藏中学,16个西藏班。

也是在这一年,西藏大学正式成立。

这些西藏教育的标志性事件,强俄巴·多吉欧珠几乎都参与其中。

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两基”时,西藏只有2个县实现“普九”。截至2010年底,全区小学872所,教学点688个,在校生达299408人;初级中学93所,初中在校生138992人。全区“普九”县73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2%,初中入学率98.2%,全区累计脱盲人口170万人,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了1.2%。这些翔实的数据,都是老人收集的,虽已退居二线,过了耄耋之年,老人仍然每天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翻阅报纸,凡是涉及到西藏教育方面的文章,都要拿彩笔画上记号。

“如今的西藏教育,经历了一次次跨越式发展,已经形成涵盖了学前、义务、高等、特殊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有力地保障了西藏各界人民受教育的权利!”说到这里,强俄巴老人笑得格外开心。

 

“我愿用一生来推动西藏教育发展”

1951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刚刚进藏,开展工作急需要学习藏语,强俄巴·多吉欧珠经自己的藏文老师擦珠·阿旺活佛推荐,成为西藏军区藏文藏语训练班最早的藏文老师之一,回忆当时的条件,那是何其艰苦啊,“士兵们将唯一的凳子让给老师坐,自己坐在背包上,拿膝盖当桌子,太阳刺眼,只能在树荫底下授课,树影转到哪里,课堂就移到哪里!”

从那时候开始,强俄巴·多吉欧珠的一生,与西藏的教育,与推动藏学与汉文化的交融、发展工作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文教处任科长,1959年平叛时在拉萨军管会工作,负责大昭寺接管和文物保护工作,民主改革后在西藏地方干校任教,在西藏行政干校外训班担任藏文教师的同时,担任教务处副处长……一直到2004年退休,老人几乎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为西藏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1980年9月,强俄巴·多吉欧珠任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主要负责教材建设与民族教育工作研究。

上世纪80年代以前,西藏还只有小学教材,中学以上的教材都没有,1982年在国家教委的牵头下,西藏、青海等5地成立教材写作领导小组,强俄巴·多吉欧珠担任副组长,历时近6年时间,将西藏从小学到高中全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进行编译,彻底改变了西藏没有中学以上教材的历史。

另一方面,多吉欧珠还积极探索汉藏两语教育工作,在任期间一直致力于用藏语文来教授文理科的试点与调研工作。“如今的西藏,早已经超越了双语教学,是藏、汉、英三语教学。但在当时,藏语与汉语教学都是困难重重。”强俄巴老人笑言。

“我愿用我的一生,为西藏教育发展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强俄巴·多吉欧珠坦言,即便退休后,强俄巴老人仍然在为西藏教育出力,利用两年时间,老人独立写出了一本《简明藏文文法》。

交谈正酣时,老人的女儿强俄巴·次仁央宗赶了回来,她告诉记者:“记得当初我被分到西藏大学的前身西藏师范学院时,我哭了,因为确实不想当老师。可对教育工作有着特殊感情的父亲却说‘当教师是最好的职业,你要好好干’。”

次仁央宗的第一堂试讲课,“学生”便是自己的父亲,“父亲甚至知道我每天的课程表。”她感慨道。如今,次仁央宗不仅是西藏大学的副校长,学界有名的藏学家,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她仍然每年坚持带藏族历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更和父亲当年一样,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作者:朱磊 张帆 扎西)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