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档案

开启西藏工作新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下)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日报    记者 唐章全
分享到:    

 

1987年6月29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总统卡特,针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发表了关于西藏问题的重要谈话《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以下简称《文献》),这是邓小平关于民族思想和西藏工作的重要文献,后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文献》坚持从西藏实际出发,抓住加快发展这个核心,凸显民族平等这块基石,描绘了西藏要走在祖国现代化建设前列的宏伟蓝图,廓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对党的西藏工作作了历史性的总结,为西藏的发展进步确定了新的方向,把西藏引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时代。

二、《文献》开启了党的西藏工作新时代

邓小平同志看问题一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洞察一切,在复杂形势下具有作出正确决策的非凡智慧与能力。在《文献》中,小平同志开篇就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这就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但不搞民族歧视,而且从事实上已经消灭了民族歧视,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党对西藏的所有政策都绝不会搞民族歧视,而只会着眼于西藏民族事实上在经济上与全国其他民族不平等的现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先进帮助后进,最终达到56个民族各方面真正的事实上的平等。可以说“没有民族歧视”是《文献》的逻辑起点,也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理论前提,沿着这个起点不断探索深入,党在西藏的所有工作就有了无可辩驳的合理性。

《文献》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后,紧接着指出:“我们对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这就告诉我们,党的西藏政策就是从西藏民族平等的实际(经济社会落后导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出发,最终要使西藏民族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立足民族平等是邓小平民族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只有大小、先进与落后之分,绝无优劣贵贱之别,各民族应当一律平等,应当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决不允许任何民族享有任何特权。民族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加之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各民族发展程度有着很大差别,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再是政治上的不平等,而更多的表现于经济文化落后带来的种种限制。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事业,才能逐步解决。因为,经济是基础,在民族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归根结底是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各民族间表现于经济文化落后带来的各种限制才会逐渐消除。

《文献》着眼于西藏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目前西藏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西藏人民生活有了不小的改善,但总的讲还是处于落后状况,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西藏脱胎于封建农奴制社会,经济社会十分落后,和汉族及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西藏人民在物质条件、现代文明、科学技术成果等方面的享有程度还与内地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中央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并且,“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只有加快西藏发展,使西藏“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西藏人民才能真正拥有和全国人民一道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成果的权利,才能实现与其他民族的真正的平等。小平同志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思考和处理民族问题,民族与民族地区的发展与未来是他最关心的课题。可以说,立足民族平等是《文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邓小平民族思想的基本着眼点。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真正实现民族平等的动力和保障,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是党在西藏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历史主题之一。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他认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民族地区尤其是西藏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生产力来解决。“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以发展为手段、动力和保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最终达到各民族真正平等和共同繁荣是邓小平一以贯之的思想。那么,怎样加快西藏发展呢?《文献》告诉我们:

第一,中央帮助很重要。西藏这样一个条件艰苦、社会主义建设起点低的边疆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缩小与全国其他省市区的差距,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援助,这也是做好西藏工作、加快西藏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文献》指出:总的讲西藏“还是处于落后状况”,“单靠二百万藏族同胞去建设是不够的”,“中央决定,其他省市要分工负责帮助西藏搞一些建设项目,而且要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此后,全国支援西藏的政策一直坚持得很好。

第二,自力更生不可缺。全国支援西藏的发展固然重要,但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不可缺。在积极对西藏建设进行支援的同时,党中央从未忽视西藏自身作用的发挥,指示要改变西藏经济的依赖性、供给性、封闭性状况。《文献》早就预言:“西藏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中国的资源很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包括西藏和新疆。如果这些地区开发起来,前景是很好的。”

第三,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文献》指出:“西藏是人口很稀少的地区,地方大得很,单靠二百万藏族同胞去建设是不够的,汉人去帮助他们没有什么坏处”,“如果在那里的汉人多一点,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这不是坏事”。“如果以在西藏有多少汉人来判断中国的民族政策和西藏问题,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

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帮助民族地区发展逐渐消除不平等——最终达到真正的平等,从西藏较落后的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谋利益,这就是《文献》的基本逻辑。

在《文献》精神的指引下,1989年6月15日至29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乔石来西藏视察工作,为统一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奠定了很好的基础。12月初,中央决定由胡锦涛同志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1989年10月19日,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专题研究西藏工作,形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西藏工作会议纪要》,对西藏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干部队伍建设、依靠力量、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宗教工作、经济建设、边防建设、拉萨骚乱的性质和对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精辟的分析,提出了鲜明、正确的指导意见。这次会议史称新时期西藏工作的“一个转折点”。

在《文献》的光辉照耀下,党的西藏工作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我们在西藏的所有工作就是要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

在《文献》的光辉照耀下,中央和西藏的思想统一了,西藏社会各界的思想也统一了,曾经一度出现的思想混乱状况没有了。各级干部按照中央的部署,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勤政为民。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共同创造西藏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全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在《文献》的光辉照耀下,我们对西方敌对势力和达赖分裂主义集团的认识更深刻了:绝不能让他们分裂祖国、破坏西藏的发展。达赖和西方议员给我们制造点儿麻烦,对我们影响不了什么。要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谁也没有这个本事。只有西藏发展起来,才能不使西方敌对势力借助所谓“西藏问题”“分化”中国的图谋得逞。

《文献》开启了党在西藏工作的新时期,从此,党的西藏工作不再左右摇摆不定,不再迷茫徘徊,不再走一步看一步,我们有了坚定的目标、方向和任务,有了朝着正确目标不断迈进的信心、决心和行动。

 

三、党的西藏工作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文献》拉开了党的新时期西藏工作的序幕,开启了西藏发展进步的新时代,是指导新时期西藏工作的纲领。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文献》指导下的党的西藏政策完全符合西藏实际,符合西藏区情和民情,是完全正确的,对西藏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文献》精神指引下,在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下,在中央和全国的大力支援下,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投身于西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和十六大以来新的里程碑,西藏实现了新的跨越:到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GDP)达605.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53亿元,粮食总产量93.73万吨,牲畜存栏总数2185万头(只、匹)。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48.9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97亿元,进出口总额135861万美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69.76万人次。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36.9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1.7部/百人。公路总通车里程达63108公里,其中:有铺装路面总里程8723公里。普通高等教育院校6所,年内招生9836人,其中:研究生317人。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4%。共有各类文化机构394个,其中:艺术事业67个,群众文化事业323个。有公共图书馆4个,有电视台8座,广播电台5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1.67%和92.8%。出版报纸15411万印张,各类杂志1701千册,图书1563万册。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19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904元。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安居工程,年末已有33.87万户、174.27万农牧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6.61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9.61平方米。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

《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这篇历史性文献发表25年来,在邓小平同志“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思想的指引下,西藏进入了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局势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的历史最好时期。从西藏经济社会几十年的巨大历史变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西藏工作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推进西藏发展的方式和手段,而这相承的、不变的“脉”就是“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