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里,关于文成公主的史料记载极少,除了知道她是宗室之女,生于625年,680年去世,其他信息少得可怜。文成公主身世如何?真实姓名又是什么?松赞干布(617-650年)去世之后,她又在哪里?这些,我们都很难知晓。然而,她的丰功伟绩却在民间广泛传诵。
怀着对这位伟大女性的好奇与崇敬,我们开始了这场穿越千年的“访问”,在三秦大地寻找文成公主以及唐蕃交往的历史遗迹。在最近一个多月里,我们先后考察了古都西安、法门寺、昭陵、乾陵等地,同时拜访了西北大学李建超,陕西师范大学王双怀、胡戟,西藏民族学院顾祖成、索南才让等历史学教授。
1300多年前,一位女子背负着和亲的使命,从古都西安出发,途经6000多华里,历时一年之久,到达拉萨。她给西藏带去了种子、佛教、医药、建筑、服饰等先进的生产和文化,架起了汉藏友好交往的第一架桥梁,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藏族同胞的爱戴和敬仰。这位女子就是文成公主,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进入寺庙受后人供拜的女性。
第1站:西安 六千里和亲之起点
毋庸置疑,文成公主与唐朝帝都长安有着密切的联系。文成公主入藏的出发点就是长安。陕西师范大学王双怀教授说,文成公主是宗室之女,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进入吐蕃嫁给松赞干布。传说她是皇室远枝,任城王李道宗之女,但史书没有确切记载。文成公主出嫁之前,肯定是居住在唐都长安城的。
据81岁的西北大学李建超教授介绍,现在的西安市基本保留了唐长安城的历史格局,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是唐代的三大宫殿。三大宫殿之中,唐太宗常在太极宫处理朝政,唐蕃和亲的大事很可能就是在太极宫议定的。当今,恰恰是太极宫的遗迹发掘得很少。它的遗址大概位于现在的青年路、莲湖公园到北院门一带。
隋唐时代佛教盛行于中国。文成公主入藏之前,唐长安城内有众多的佛教寺庙,如庄严寺、总持寺、兴善寺、青龙寺等。史料记载,文成公主是佛教信徒,又居住在长安城,我们不难想象,在其入藏之前,很可能常到长安城内的一些寺庙烧香拜佛。
唐长安城内,与文成公主、吐蕃交往相关的地方不止一处。李建超教授告诉我们,公元640年,吐蕃使臣禄东赞受松赞干布之命入唐请婚。当时,以禄东赞为首的吐蕃使臣就住在鸿胪寺。“鸿胪寺位于明城墙内的含光门和朱雀门之间,即现在的西安晚报社一带。”李老先生补充道:“鸿胪寺设有鸿胪宾室,是专门用于接待外来宾客的。”
探寻文成公主在长安的踪迹,玉祥门内的广仁寺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广仁寺是陕西省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它兴建于清康熙年间,敕建以来,西藏、蒙古、青海、甘肃等地区的活佛、喇嘛路过陕西时,均住寺瞻礼,促进了多民族的友好交流。
我们站在广仁寺门口,只听见屋檐上的铃铛随风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善男信女们蜂拥而至,寺内梵呗震耳,香烟缭绕,十分热闹。进入广仁寺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殿、法堂三重殿堂连成一线,两侧有配殿、厢房、跨院。有关的文字信息,几乎全部采用汉、藏、蒙三种文字表述。
寺内供奉着多尊佛像,但最吸引人们眼光的,要数供奉在经堂里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和文成公主像。经堂里的另一件珍宝是玻璃函里的汉白玉莲花宝座,当年文成公主请得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一同入蕃,由于路途遥远不便运送,该佛像乘坐的莲花宝座未能带走,留在长安城,从前是供奉在开元寺里,后来几经辗转终于安置在广仁寺。
我们端详着静坐在经堂里的文成公主像。她佩戴着藏族风格的耳饰,身披彩色佛衣,目光充满智慧,又稍微带着沉思与忧伤,典雅大方地端坐着。她这样安详而坚定地望着远方,是在望着什么呢?是生她养她的故土长安,还是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雪域高原?深匿于眼角的丝丝忧伤,隐现在她温柔的脸庞上,远离故乡数十载,这种悲伤又能向谁诉说?松赞干布早逝,这种寂寞又有谁能抚慰?微微上翘的嘴角,又是在为何高兴?我们长时间地驻足凝视,以最虔诚的心,献上最为神圣的敬意。
陕西师范大学胡戟教授告诉我们,2006年在美籍华人齐茂椿资助、广仁寺的主办下,西安有近80名各界人士驱车奔赴拉萨,举行声势浩大的“重走唐蕃古道——接文成公主回娘家”活动,现在寺庙里供奉着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像,就是那个时候从拉萨大昭寺等比复制后请回来的。“记得当年10月在西藏拉萨大昭寺举行了隆重的藏传佛教开光大典,有各界人士和众多新闻媒体参加。我们的车队经由拉萨、那曲、玉树、西宁、临洮、天水、凤翔、扶风、咸阳,历经14天到达西安广仁寺。文成公主回娘家的那天,西安南门广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号角长鸣。这次活动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加强了内地与西藏佛事的交流,促进了汉藏感情融合与民族团结。”
西藏民族学院索南才让教授说,藏文历史文献中关于文成公主的记载较少,但是藏文记载的传说很多,特别是唐太宗设置一道道难题,“六难婚使”,均被禄东赞一一破解的传说,几乎是藏区人人皆知、个个乐道的故事。大概唐太宗从吐蕃使臣的身上,看到了藏民族的聪明智慧,才答应许嫁文成公主给松赞干布。
法门寺
第2站:法门寺 文成公主礼佛三天
离开古都长安城,我们沿着文成公主入藏的路线西行。
李建超教授认为,文成公主入藏的路线与丝绸之路的路线在陕西境内是重合的。离开长安后的第一站肯定是咸阳。因为渭河在这里是西南——东北走向,从地质环境考察,长安北面的草滩一带和长安西面的户县、周至渭河段南岸,在历史上是沼泽地带,唯有走西北方向,即从咸阳南渡过渭河是可行的。
过了咸阳之后,沿着渭北塬边西行,经过兴平、马嵬坡(后来唐玄宗时期杨贵妃自缢于此)、武功,我们到达位于宝鸡市扶风县的法门寺。根据民间传说,文成公主到法门寺后,曾在此礼佛三天,上香布施,瞻仰佛骨。传说当时全寺上千僧众列队迎送,为文成公主做了三天道场。
法门寺保存了唐代收藏的佛经、舍利、金银器、瓷器、丝织品等大量文物。瞻仰着这些文物,我们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回到了盛唐时代,看到当年文成公主礼佛的情景:她,一个年仅16岁的女子,第一次远离故土踏上西去的漫漫行路,经过连日的跋涉颠簸,抵达佛门圣地,面对心目中的圣佛,满怀希冀与哀伤之情的她,好像在倾诉着什么。或许,她不是在哀叹,不是在抱怨,而是在祈福。她能祈福什么呢?是保佑自己顺顺利利到达逻些(拉萨),还是希望自己的父母不要挂念自己,健康生活,亦或是祈祷唐蕃从此以后能够友好相处,避免战争?
文成公主与法门寺的联系,史书也缺乏明确记载。陕西师范大学王双怀教授认为,文成公主在入藏之前,途经法门寺礼佛三天的传说有可信性。“因为和亲的队伍很庞大,人数非常多,携带的东西也很多。按照当时的出征速度,他们一天差不多就行50里,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他们走的每一站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到法门寺大概要五六天时间,在法门寺歇息、礼佛三天也是可能的。”
文成公主的送亲队伍的确非常庞大。文成公主的嫁妆,除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更多携带的是耕作、建筑、纺织、医学、历算、工艺、佛教圣典等文献,随行的能工巧匠、文人、医师、乐队等多达数百人;临行前,文成公主还特向唐太宗请得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一尊,一同入蕃。王双怀教授这样评价,“可以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中原地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