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英勇的藏族祖先用自己的血肉之驱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洋枪大炮,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历史上谱写了一段声泪俱下的篇章;一百年后,英雄的后代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创造着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新篇章。
记者:英国侵略西藏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什么?
巴桑旺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走向垄断,形成了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斗争更加激烈化、尖锐化。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开始酝酿。
就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争(1895年)失败后,清政府被迫让日本割占台湾,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满洲的势力大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后,具有光荣反侵略传统的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于1900年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向帝国主义作了不屈不扰的英勇斗争。虽然义和团运动这一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被帝国主义"八国联军"血腥镇压下去了,但是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粉碎了帝国主义征服中国的梦想,更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热情。西藏人民反对英国侵略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英国发动1904年侵略中国西藏时期的总背景。
记者:英国侵略西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巴:我们知道,最初英国和英属印度政府对中国西南边疆(包括西藏在内)的政策是以获取商业利益为主。1600年英国在印度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后,驱使代表英国政府利益的东印度公司踏上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动机是商业目的。英国打开对华贸易的目地在中国东南沿海受到阻止后,企图从中国西南边疆打开一条绕开清政府禁阻的对华贸易通道。1774年,东印度公司派了一个年仅28岁的年轻秘书波格尔出访扎什伦布寺,就是试图寻找这一贸易通道而所做的一次努力。由于清政府对西藏地方对外关系严禁东印度公司的监控,英国均未能达到目的。
鸦片战争后,英国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通商门户,英国对华贸易并没有英国商人所期望的那样大幅度上升。加上各列强在华的贸易竞争非常激烈,于是英国人希望谋取通过长江向中国内地渗透的同时,打开贯通滇缅(中国云南和缅甸)、贯通中国西藏和英属印度公司的贸易通道,将英国在中国和亚洲的势力连接起来,以便扩大中国内地市场,加强英国在中国的贸易领先地位。英国通过同清政府缔结《烟台条约》(1876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1890年)等取得了云南、西藏的通商特权。
但是到了19世纪90年代后半期,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斗争更加激烈化、尖锐化,英国开始从全球的战略利益高度考虑和处理与西藏边境的关系。这一时期英国在亚洲与俄国、法国、德国的矛盾尖锐、利益关系斗争激烈。一方面是俄国与英国的中亚大角逐东移,俄国侵略帕米,进逼英属印度西北法国插足陧罗,进逼英属缅甸,俄联盟对英属印度构成了"钳形攻势";另一面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俄国割东北,租旅大,谋图直隶,法国占广州湾,划两广、云南为势力范围,形成了俄法联盟对英国在华势力范围的"南北夹击"之势。与此同时,英国和德国在南非和西亚发生利益冲突,英德矛盾迅速上升,德国扩充海军军备,叫嚣重新瓜分世界,对英国的威胁更为严重。
记者:英国入侵西藏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和灾难是什么?
巴:英国两次侵略西藏,给中国西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灾难。
首先,侵藏战争严重损害了中国政府在西藏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直接导致迫使清朝政府签定丧权辱国的条约。1890年和1893年签定的《中英藏条约》《中英藏印条约续款》,重新划定藏锡边界,西藏失去了热纳、隆吐等地区;锡金这一隶属于西藏的中国藩属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开亚东为商埠,允许英人进藏经商。1904年签定的《拉萨条约》,英国又获取了在西藏增设商埠,设立商务代表等一系列特权。
其次,英国侵略西藏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为英国其后在西藏培植亲英势力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企图策划"西藏独立"的活动开辟了道路。事实上,所谓"西藏独立"一词,就是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产物,在这之前,西藏历代各种藏文文献、来往公文中没有出现过"独立"二字。
再次,侵藏战争给西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战争灾难。成千上万西藏人民被侵略军屠杀,人民财产受到巨大损失,众多珍贵文物被掠夺。仅被盗走至今收藏在英国各大图书馆的珍贵佛教典籍多达460多部。
记者:英军入侵西藏的教训是否暴露了清朝中央政府在管理西藏上的一些漏洞,有那些教训值得记取?
巴:清朝由于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至清朝后期,政府腐败,国力衰竭,无法抗衡强大的帝国主义列强,也无法顾及西南边疆的西藏地区的生死安危。当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时,驻藏大臣升泰、有泰等人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事上不分敌我,昏庸误国,结果丧权失地。如果说有教训或经验记取,那就是弱国无外交,弱国无立足之地,封闭、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才有中华民族包括西藏人民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崇高地位。
发生在100年前的西藏抗英战争以失败而告终,但西藏人民勇于抵抗英军入侵,以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洋枪洋炮这一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作为中国各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业绩而载入史册。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