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3月19日,年仅23岁的荣赫鹏请了长假,和英印政府邮政部的官员詹姆斯搭伴,从加尔格答出发,从还路日夜兼程赶到中国东北的口岸城市牛庄(今辽宁营口市),进行了一次从东到西横穿中国的旅行,这是欧洲人此前从未涉足的路线。28岁时,荣赫鹏已经成为英、俄在中亚和青藏高原竞争中的一名著名探险家了,曾因孤身穿越了此前欧洲人从未绘制过地图的广袤地区,获得了皇家地理学会的金质奖章。
受到家庭的影响,荣赫鹏兼有从父亲和舅舅而来的禀赋和受到他们的行为的影响,继承了他们的事业,成为一个出色的军人探险家。
1899年,荣赫鹏曾经提出过一个类似“班智达”的潜伏入藏计划,打算化装成土耳其商人,秘密潜入西藏,但是由于遭到了上级的坚决反对,荣赫鹏的计划才没有付诸实施。
1896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以共同防御日本在亚洲的霸权为名,签订了《中俄密约》,又称《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或《防御同盟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沙俄终于实现了将西伯利亚铁路伸展至中国境内的宿愿,可以运用“铁路征服政策”,将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东北,把黑龙江、吉林等满蒙地区囊括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以便最终实现吞并中国东三省的野心。
1902年8月7日,英属印度总督寇松在得知沙俄正大规模向中国进行渗透之后,写信给伦敦方面。在信中,寇松告诉伦敦方面,戊戌变法失败后出逃居住在大吉岭的康有为曾专函告知英国在孟加拉的副总督,他从北京获得确切消息,清政府与沙俄之间签定了一项秘密协定。依据这项秘密协议,“沙俄帝国现在已接收了西藏并帮助太后”,“俄国人掌管着西藏所有的矿井,它能够修筑铁路等等”,“俄国人获准在西藏建立边界贸易站,修筑铁路,但是他们并不打算摧毁西藏的寺院”。
四天之后,寇松收到了来自伦敦的电报,英国外交部收到了驻华公使馆提供的情报:“俄中银行已经事先筹划好在报界散布谣言。如果俄国答应支持中国的领土完整,那么,中国在西藏的利益可以转注给俄国。”
在英国官方确定《中俄密约》签定的消息后不久,有关的消息立即在英国、乃至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尤其是在与中国西藏毗邻的英属印度,立刻引起了一阵不安。加尔各答的一份报纸报导了《中俄密约》的条款内容。
在这之后的一个多月里,不断有各种有关《中俄密约》的后续情报传到了英印当局的耳朵里。受雇于中国亚东关税局的英国上尉兰德尔·帕尔从西藏地方官员的口中得到了有关《中俄密约》的一些消息,从同样担心沙俄侵略的尼泊尔政府方面,也传出了同样的消息。
一系列对英印当局不利的证据,使得寇松急于派遣一个代表团到西藏了解拉萨方面的反应,“并把与西藏人的关系建立在一个坚实适当的基础上”。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这种基础也可以建立在武力之上。
荣赫鹏(1863—1942,中文又译作荣赫司鹏、杨哈斯本),出生在英属印度的喜马拉雅山南侧,其父是英国驻印军队的高级将领,全家长期住在印度。荣赫鹏的舅舅沙奥是一位在印度经营茶园的英国富商,更是名噪一时的探险家,曾经在阿古柏窃据新疆时秘密潜入中国,在新疆见到了阿古柏,为阿古柏与英国人建立联系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