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位于西藏南部、拉萨以西、日喀则地区东部,隶属日喀则,地处萨迦、日喀则、亚东关口,是南去亚东、西去日喀则、东到拉萨的重要通道。江孜全名为“江卡尔孜”,藏语意为“胜利堡垒之顶”。1904年英国“远征军”侵略此地时,遭到了当地军民的英勇抵抗,故江孜在历史上有“英雄城”的称号。西藏宗教各教派共存于一寺的白居寺和独具特色的白居塔也在这里。因此,不论军事、经济还是宗教意义,江孜都显得举足轻重。
到达江孜后,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受到当地僧俗群众的热烈欢迎。随同我们二营一起抵达江孜的还有154团团直。团直驻扎在江孜城内,我们二营驻扎在离江孜城十几公里远的地方。此时已是隆冬时节,我们依然睡在搭建的帐篷里,四面透风,江孜的冬夜真是寒冷无比啊。好在不久,我们的居住问题就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江孜有一位大贵族叫觉则,四品官,是前世班禅喇嘛的亲戚,但不知何故曾经被西藏噶厦政府关过很长一段时间。得知这个情况,营领导立刻带上“通司”去拜访他,向他耐心解释“十七条协议”的全部内容,又讲解我们进藏的任务和目的,宣传我军的纪律,宣扬我们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通过大量统战工作,又目睹我们军队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对老百姓秋毫不犯,觉则终于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他打开庄园,让仆人将所有空房间打扫干净,让我们二营营部全体官兵搬入他的庄园。就这样,我们结束了睡大帐篷、光地板的日子。
一切安顿好后,团里召开了隆重的庆功表彰大会,这是对从四川雅安出发到现在的一次大总结。会上对在路上每一段立过功、受到嘉奖的同志进行了授功。14名表现出色的同志被授予“三等总功臣”的光荣称号,我便是其中一名。
从我们进藏的第一站开始,我们一直在和饥饿、寒冷、疲劳作斗争,眼下青黄不接,我们又开始度粮荒。江孜以农业为主,森林面积少,将近500多人每天做饭烧水的燃料也成问题。觉则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再次向我们伸出友好之手。他将整整一个林卡专门作烧柴用的矮小树木全部送给我们做过冬的燃料,并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们。对于吃饭部队领导作了婉言谢绝,对赠送的木材作了估价付钱购买,同时又向觉则购买了部分粮食。
来年刚至,大地还未苏醒,部队根据毛主席“不吃地方”的指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上至营长下至普通士兵,每人分派开垦3亩荒地的任务指标。每天,我们顶着料峭的寒风,吃着每天八两的定量粮食,辛勤劳作在满是石头的荒地硬土间,手脚磨起了泡,皮肤在寒风中被吹得龟裂。500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勤劳动,终于开垦出一千多亩处女地。时值3月份播种的季节,我们将买来的青稞种子播种下去,同时也将我们美好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都播种下去。
这期间突然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以鲁康娃为首的少数上层反动贵族,发起了一个“四水六岗”的“伪人民委员会”反动组织。他们在江孜公开募兵,上到50岁下到15岁的男子都被强迫入伍,气焰相当嚣张,他们疯狂叫嚣着要把汉人赶出西藏。气氛一下紧张起来,我们二营立刻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通过勘察地形,对双方优势力量进行比较,对方以骑兵为主,如果在平地上作战,我们没有优势,我们很快就找到一个制高点,进可攻、退可守。
每天,我们除了劳动生产,还时时刻刻警惕反动藏军动向,气氛剑拔弩张,而远在拉萨的军代表张经武一方面通过电台给我们作出指示,一方面积极和达赖喇嘛进行交涉,最后迫使达赖喇嘛撤销鲁康娃等人的职务。这场叛乱终于在有惊无险中平定。
1952年6月,我们播种的青稞长势喜人,微风吹过,麦浪滚滚,内地先进的耕种技术在这片沉睡千年的处女地上结出了饱满的颗粒,沉甸甸的颗粒将麦苗压弯了腰。周围老百姓无不啧啧称奇,各个伸出大拇指夸奖“金珠玛米亚古都”。
就在丰收时节,我们又将开拔进发最后一站———亚东。这是为保卫边防,将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的伟大实践。根据军首长指示,除部分人员留守江孜外,二营继续南行抵达亚东,随即,一营、三营和团直陆续进发亚东。
6月的江孜气候温暖,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下视野无比开阔辽远,寒冷过去了,播种的希望也收获了。而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军人的职责就在于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不受侵犯。亚东是我们此次进藏的最后一站。(十八军老战士 彭仲权)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