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英印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扩张对西藏严重威胁,广大西藏人民决心进行坚决的抵抗,保卫自己的家园,以十三世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僧俗上层也从英印侵略锡金、不丹、尼泊尔的事例中看到英印的侵略活动对他们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宗教地位的危害,主张抵抗英印的侵略。
1884年西藏地方政府在南部和锡金接界的的各个险要路径上建立哨卡,防止英印派人越界窥探。特别是在则列拉山西南的热纳宗的隆吐山修建了高大的堡垒炮台,派200名藏军驻守,密切监视英印在锡金的动向。英帝国主义对西藏人民加强自己边防的措施,竟然十分恼火,千方百计加以阻挠破坏。
1885年他们派人以考察商务和矿产为名,从锡金进入岗巴宗,遭到当地官员和军民的坚决反对,不准他们前进,双方相持数月,英人不能前进,竟然威胁要派兵“讨伐”。英国又向清朝施加压力,要清朝让西藏撤退边防。他们先是说西藏在隆吐山设防是阻碍通商,后来又向清朝政府发出照会,干脆宣称隆吐山是在受他们“保护”的锡金的领土之内,西藏军队在这里设防是越界行为,要西藏限期撤卡退兵,否则他们就要采取军事行动,武力解决。当时的清朝政府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连续进攻和打击下,对英帝国主义一味妥协退让,一经英国以武力进攻相威胁,就不问是非曲直,传令驻藏大臣文硕,要他让西藏地方政府撤退在隆吐山的驻军。清朝的这一命令遭到西藏军民的坚决抵制,他们给驻藏大臣呈递公禀,指出热纳宗历来就是西藏的地方,隆吐山在热纳宗东北,当然是西藏的地方。虽然在嘉庆年间因锡金土王的请求,西藏准许锡金牧民在热纳宗的部分草地“通融住牧”,但是热纳宗仍是西藏的地方。同时申明西藏人民已下定决心,“誓死抵御,决无二心”,纵然“战至男尽女绝”也绝无反悔。英帝国主义在理屈词穷的情况下,竟然采取无赖的手段,宣称隆吐山以北的捻纳才是热纳宗,要西藏军民退到捻纳。同时英帝国主义积极调兵遣将,运送弹药,准备发动战争。
1888年2月,英军即对设卡防守隆吐山的藏军发动突然进攻,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经过几天的鏖战,在英军大炮的猛烈轰击下,藏军无法坚持,撤退到纳汤,建石墙防守。同时陆续调集前后藏民兵上万人增援前线。清朝政府在战争开始后,仍然坚持退让求和的方针,并在3月将主张抵抗英印侵略的驻藏大臣文硕撤职,另派升泰接任驻藏大臣。升泰到任后,主张满足英印的要求,和英军议和,并阻止藏军对英军发动反攻,以致贻误有利战机,使英军可以从容准备再次发起进攻。8月,英军在大量增援后又对驻守纳汤的藏军发动攻击,藏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武器装备落后,实际力量比英军差很多,造成藏军再次战败,退回到则列拉山。10月,升泰从拉萨到亚东前线与英印谈判议和,清朝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竟然派了一个英国人赫政来做升泰的翻译和助手。赫政以“中间人”的面目出现,一面为英方暗送情报,出谋划策,一面又向升泰施加压力,迫使升泰完全屈服于英方的要求。
在谈判结束后,1890年2月,清朝派升泰到印度加尔各答,和英国驻印度的总督兰斯顿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不但承认了锡金受英国保护,而且按照英国的要求以则列拉山为划分西藏和锡金的分界,使中国失去了从热纳宗到岗巴宗南部的大片土地和牧场。1892年升泰在仁进岗病死,1893年清朝派何长荣为代表到大吉岭和英方签订《中英会议藏印续约》规定中国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在此可以享受治外法权,并规定五年内藏锡边界进口的货物概不纳税。这两个条约遭到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拉萨三大寺号召西藏人民不同英印贸易,抵制印度茶叶运销西藏,西藏人民还拆除英印所立的界碑,坚持到分水岭上自己原来的牧场上放牧,显示了坚决抗击英印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虽然英国通过第一次侵略西藏的战争取得了许多利益,但是英国帝国主义者并不以此为满足,积极准备对西藏进行更大规模的侵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败,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英国认为有机可乘,积极准备再次对西藏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1902年夏天,英国派兵闯入岗巴宗的甲岗地方,拆毁定界的鄂博,驱除守界的藏军,抢走当地牧民的牛羊。1903年英国又派兵到岗巴宗挑衅,一直闯到岗巴宗所在地,要求中国派官员到岗巴宗谈判,西藏地方政府急忙派出700名藏军到岗巴宗布防,并派仲译钦波和擦绒代本和知府何光燮去岗巴宗谈判,由于英方无理取闹,宣称何光燮的职位不够担任谈判代表,要驻藏大臣前来谈判,使谈判没有取得进展。实际上英帝国主义在岗巴宗的挑衅和谈判只是为了转移西藏军民的注意力,他们早就在策划对西藏发动新的军事进攻。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