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停留在传统中的生活 旧拉萨的寄宿方式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记者 索穷
分享到:    

02

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疆,地域辽阔,客旅往返和物资交流都十分频繁,自然形成了大量的寄宿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寄宿习俗和寄宿伦理。

古时,往来大道上有驿站、大桑(藏语里是“马站”的意思)等客店性质的机构,解决来往人员基本的水草和茶炊之急,邮差房也有充做客舍的历史。

根据拉萨八廓街85岁的居民罗追老人回忆,和平解放以前,整个拉萨市都没有一座现代意义上的旅馆客栈。待官方客人的时候都是给各贵族大户签发一种特殊的文告——“采尔厦”,不管情愿不情愿,贴在谁家的大门口,就起到一种类似发放租赁通告的作用,这户人家理所当然的就要承担接待贵宾的任务。其实,解放前的拉萨原有一些属于公用性质的建筑;另外还有一些用于商业性的租赁用房,这些房子的主人主要是贵族、寺院和一部分商人。但即使有专门的租赁用房,远方来的客人住在空荡荡、冷清清的房子里肯定没有住在贵族大户人家里舒适,所以那些专门用来租赁的客房资源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021

根据藏学家强巴丹达的说法,“商人和香客一般是自己找房东住。有实力的商人想常住拉萨的则多是自己盖房子定居。”像帮达仓这些大的官商在地方政府中任职,在拉萨街区建有豪华府邸。小商人,主要是康区来的,有的在街上开商店,吃住都在一起。还有很多康巴商人在八郎学一带卖砖茶,他们喜欢住搭建在野外的帐篷里。

强巴丹达说:当时,拉萨还有贡桑孜达热、夏禹达热等大概七八家公共或私人马厩(达热),提供简单的水草饲料,人也可以寄宿。马厩客栈的来历既可能是西藏古代相延下来的兼具堆货、炊茶、客舍性质的综合市肆,也可能与闻名中外的康定锅庄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锅庄是康定特有的行业。历史上,康定锅庄多达54家,到康定从事贸易的藏族商人分别与各家锅庄有着稳定的主客关系,并不随意选择。在康定经商其间,这些商人的食宿均由锅庄主人负责供给,不计费用,主客犹如一家,关系十分亲密。商人销售土产和购买茶叶等活动,均委托锅庄主人与汉族商人交易,成交后,锅庄主人按总金额收2~4%的佣金,收入亦十分可观。

拉萨很多大户人家的院落修的特别大,就是因为有这种与康定锅庄类似的需求。譬如,每当有商队马帮,或者乡下人赶着大群牛马来到拉萨,就可以请他们直接住在院子里,这有很多好处。当时,拉萨的燃料比较缺乏,马粪牛粪晒干可以当柴烧,晒干的牛粪砖错落有致的斜排在墙头既很美观又具有防盗功能。房东还可以跟牛队和马帮主人做物物交易。

022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