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行走拉萨 享受日光城里慢生活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分享到:    

01

阳光是维他命,甜茶是兴奋剂,啤酒是点燃夜空的薪火。这就是拉萨。

并非堆砌的慢

大凡在冬日的午后驻足过八廓街某处屋顶的人,都会留下类似的画面记忆:风马旗杆相交织的蓝天下,一个脸上覆盖着课本的瘦长男孩,座靠在屋顶白色的墙垛下小睡,巷角处一辆慢慢钻出阴影的满载干果和蜜栈的板车,打断了三个小孩踢球的游戏,巷口斜对面的松曲热广场上,墙根处一排一排的老阿爸老阿妈,以及围座在广场中央掷骰子玩耍的人们已被阳光染成金色,并投下长长的倒影,白塔里的桑烟正徐徐绕过五彩的大旗杆,偶尔斜掠过并落在对面大昭寺屋檐上的鸽子,没带给那只蜷缩在窗台盆花中的黑猫一丝的惊扰,而就在这只黑猫的旁边,几个红衣僧人的午餐仿佛不会停歇,但又像刚刚开始……

拉萨无疑就是这样一座可以让人感受到时间静止的城市。尤其是在圆形的可比着是“钟面”的八廓街上,时间的指针因过度稠密和挤压而被延缓,这种“慢”的感觉,用心便可触及。

过多的意象堆砌无疑会给拉萨留下“缓慢、陈旧古老而略有诗意”的城市印象,

我们说北京、上海城市节奏很快,并不意味着生活于其中的人已经累得够呛很不幸福,丽江、拉萨两地的人们活得很悠闲自在,也不意味着这两个城市就裹足不前很不现代。只是,相比于城市节奏越来越快的那些城市人而言,拉萨或拉萨人还能以安然的心态加以平衡罢了。

平衡不需要理由

拉萨人日常生活中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慢”,归结为是对“可怕的”的高原反应的对抗或妥协。除极少数初进拉萨且难以适应的人以外,多数人在海拔3600米左右的拉萨的“慢”行为,是一种人体对高原缺氧环境的自然的生理调节与反映,但更多的是对高原反映的恐惧心理使然。

多数土生土长的拉萨人只是习惯性地保持在这种天生的慢步调中。对于拉萨这座城市所体现出来的慢:综合“自然人居环境、文化、宗教”等的吸引力和认可度,加上“日常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压力值、幸福度和存在感”等多种因素,拉萨具备给人闲适和放松的特质。虽然这座城市还不足让更多的人有勇气长期定居,但它至少可以让相当多的人选择这里,去尝试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

拉萨的“慢”是相对的。正如我们,一面还心不守舍甚至哀怨地望着窗外初春的阳光与干酥草地的那份悠闲。另一方面,那些潜藏在慢调之中与每一个城市相同的节奏与步伐,正越来越急促。从来不会因城市的不同而消长不一。

011

寻找慢效应

的确,没有什么比在蓝天和群山中的小城里享受充足的日照,更能说明这座城市“慢”的好处。古老的藏医医学大典《四部医典》中就曾明确记载:多晒太阳,尽量住在阳光充足的房屋。

开放与包容的活力

和近几十年以来中国飞速高涨的城市发展热情相比,拉萨走得并不算快,她并不是一个急于表白自己的城市,这似乎正与其性格相符。

作为一个城市,文人和酒徒为这座城市带来奇思妙想,老人和朝圣者为这认城市增添安宁与内心的自足,旅游者为这座城市沾惹恋恋的风尘并传递四方……他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的拉萨。拉萨“慢”生活指南

要使自己的身心都适合“拉萨时间”并不是一件难事。在一些前提具备的情况下,比如你为自己安排了一份并不算短的假期,你有不是太鼓囊但绝对够用的钱资,关于这份钱资的数量可参考这样一个标准,只要留够一张回家的车票即可,如果你银行卡上有盈余,这个都可以不顾。事实上,你完全可以参照这样一种方式去进入。如何睡个美美的大觉?如何在饿得有些明显的时候去寻找好吃的东西?如何去买到一些稀奇古怪仅属自己喜好的小玩意?如何走进一家并不明显的老店,最好是带作坊的那种,去体会那种手指上的技艺?如何沿着一条旅游手册上没有的城市小径去流汗去不知终点地逛悠?如何找到一些朋友,或抓住一些可以让你在拉萨长久留下来的营生机会?

012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