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藏漂十年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豆瓣、当当    
分享到:    

1.1

作者:张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4-3-1

编辑推介:

2000年,新世纪开始,张苹和男友来到陈丹青画过、马原和扎西达娃写过的西藏,一住十年。他们和一群“藏漂”年轻人为伴,隐伏在装载各式人等的城市里,在架上画画,在电脑上写字。人在高原,空气明澄稀薄,日月之光嘹亮,寺院依山傍水,思绪也变得轻捷。物质的简朴和思想的空旷成为两极,在无霜期很短的人生中,支持生命的开花。

世界的屋脊——西藏,是人类海拔的高度,也是人类精神的巅峰。因而无数人怀揣各自的目的,向这高地进发,演绎出了无数种版本的故事。张苹将这些躁动的灵魂,入木三分地镌刻在文字上,将飘逝的时间,飘逝的记忆滞留,让其鲜活地存在。叙述里没有西藏高地的神话和玄幻,有的是灵魂和哲思撞击炙热阳光时的疼痛和安详,是迷失和解脱,是沉沦和挣扎。西藏让人宁静,也让人啜泣。这就是本真的西藏。

书摘:

格桑花

你知道夏天的拉萨有多么漂亮和妩媚吗?你知道夏天的高原上空盛开着多么狂欢湛蓝的空气吗?有时候看见格桑花开在荒原之上会让人像打了鸡血一样,人会高兴得在草地里撒了欢地转圈和尖叫。

莫名想到“四季”的概念,用四季来套用拉萨的气候,就会觉得矫情。西藏就是两个季节的交替,半年的旱季,半年的雨季,冬季一切的生命都在收藏和蛰伏,雨水一来,所有的生命都在绽放。我刚带着儿子从布达拉宫后面的龙王潭公园回家,带了一身的花香。这还是萨嘎达瓦节的四月(藏历),那些柳树刚刚抽出新绿荫,下面已经坐满了歇息的一家老小,喝个甜茶,吃个饼子,开始期待夏天的到来。

我在西藏这个地方生活了多年,深深感受到这里的人对花朵的热爱, 最深沉的蓝、最火热的红、最耀眼的黄被牧区的男女穿戴在身上,是祖先的财富,是现世的富足,更是对荒凉的高寒高原那触摸不到的来世的爱情。可拉萨人却显得含蓄很多,一点点的绿松石、红珊瑚、黄蜜蜡点缀在女人的脖颈和耳下,唯一不吝啬的是在夏天将所有喧嚣的色彩开放在了院子里,不言而喻的,一户人家院落花朵的繁茂至少象征了一个家庭的和谐和兴盛。这样的联想一点都不为过,那些美好的无害的颜色和香气愉悦了人,也是用来愉悦神的。

在西藏,所有的花都叫梅朵,女人们都是梅朵,所有的野花都叫格桑梅朵,有可能她是黄色的小雏菊,或者是“张大人花”或者是其他的品种。

我的院子里边边角角都开满了格桑花,一开一片,招蜂引蝶逗虫地从夏天开到深秋,甚至在冬天至早春季也会有一两朵黄花忘记季节,弄出一星黄色,拨弄你那感叹的情怀,叹息一声那不知死活的执拗和率性而为。清晨,阳光刚刚洒落在露珠上,格桑花在黄昏收拢的花苞还没有开,一只早起的蜥蜴就把它掐了,吞进自己的肚子里,留下一段嫩茎, 一片小叶子傻愣愣地支着,还没有恍过神来。太阳升得高了,花儿们就把花瓣全打开了,这格桑花有一股生生的香气,淡淡的。院子有五棵茂盛的察绒玫瑰,花又大又香,盖过了这淡淡的香气,要是丁香花也开了, 整个院子香得更是热闹。可是这色彩里谁又能忽视阳光一样的金黄色呢, 她们铺陈在草的上面,自由自在供养着夏天。

评论:

这是一个在世间行走的人的心灵告白,她的挣扎,她的茫然和转化。这本书不仅关乎心灵,更关乎现世人生,关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这个无常世界里的命运变幻,甚至,精神上的还乡,这,才是最重要的。对很多人来说,西藏是神秘的、久仰的、值得去旅游的地方。西藏是什么?只是一个沿途中邂逅的美丽风景吗?对于作者来说,当然不是,她以一种扎根的方式,在西藏一待就是十余年。西藏不是沿途的美丽风景,而是风景背后生动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