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臧跃军和他的绘画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文学》杂志    记者 沈开运
分享到:    

臧跃军和他的绘画

我在西藏工作40多年,对西藏由陌生到熟悉,再由熟悉到热爱,最后整个生命似乎已融入到蓝天白云,浸透到高天厚土。

到文联工作后,对艺术家,对西藏艺术的发展状况自然多了一些接触和了解,并在自觉不自觉和有意无意中增加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致。

人们欣赏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时,很难排除主观的因素,或一见钟情;或逐渐了解,逐渐喜爱。当然也有始终不以为然者,可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臧跃军则不属于上述三种情况,其性格豪爽开朗,具有职业军人的干脆利落作风,我和他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我对他的艺术作品,则是逐渐了解,逐渐喜爱的。

先说画牛,他从小生活在四川藏区,长期近距离接触牛,观察牛,并且放过牛。他在36年的军旅生涯中,除了工作,就是读书写作,而笔墨丹青几乎占据了他全部业余时间。

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牛与他的生活密不可分,牛的形象深深刻画于其心灵,烙印于其脑海,成了他艺术创作的主体。安宁河谷全国有名的德昌水牛,彩云之南演绎红河雄风的黄牛,香格里拉和世界屋脊上纵横驰骋的高原牦牛,他都作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在潜移默化中,他已经做到了“胸有成牛”,但他并不就此满足,而是同时临摹百家,一遍遍的地临习古今名家画牛,不仅在技法上反复揣摸,而且在境界上准确把握,如杜甫所云“转益多师是吾师”。30多年的接触观察,30多年的体味临摹,他画的牛大气沉稳,磅礴雄浑,看他作画,一股刚健豪迈壮怀激烈的高原雄风扑面而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对艺术产生重要影响的境界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他说,艺术家“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臧跃军自小接触牛,长期观察牛,真心喜爱牛,可谓入乎其内,其牛或牛群生气勃勃,形神兼备;他又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艺术感受,自己的精神追求去解构牛,他注重画牛的精神性表述,注重牛忍辱负重、开拓奋进的个性表述。因此他画的牛,注重形似,更注重神似,浩然大气,无往不前,无坚不摧,如雷霆万钧,滚滚而过,如江河澎湃,奔腾姿肆,不失为军人阳刚本色的艺术体现。

臧跃军画牛多为大写意笔法,情绪酝酿好后,迅疾如飞,酣畅写意,几分钟、十多分钟时间,一头或一群狂野奔放、生命力十足,神似胜于形似的牛就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宣纸笔墨间。意在笔先,神溢形外,此时此刻,像与不像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关键是画者准确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表达了画家独特的生命感悟,以及自己执着追求的精神境界,画出了压倒一切的气势意韵,展示了独特的格调、气象、感情、韵味。

一个好的画家,一个好的军人,应该有这种激扬的生命冲动,应该传达给受众阳刚、进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进取精神,但仅仅如此,似乎还不完全,还缺了点深沉的求索和精神思想的厚度。臧跃军的藏画系列展现了其深沉思索。

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发现西藏》的作者,瑞士人米歇尔·泰勒博士在其书中说:“如果没有西方旅行者,那就绝不会有关于西藏的神话,西藏除了是一种地理现实外,还是一种思想造物。”以我在藏四十多年的经历,精神性东西在西藏民族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喜马拉雅雪山不仅是最能净化人心灵的地方,而且还是最能引人哲学思考的地方,诚如歌中所言,“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在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脚下,在雄峙千古的穹隆银城前,在星罗棋布、金碧辉煌的寺庙前,在时代久远、灿烂文明的废墟中,在历尽沧桑、斑驳陆离的玛尼石刻、壁画、岩画前,无法让人不沉思遐想,不放慢身心的节奏,不体会心脏的跳动……

臧跃军到西藏不满两年,在戎马倥偬之余,他用艺术家的眼光观察,用艺术家的心灵感知。他感觉西藏实在是一块文化的高地、艺术资源的高地,无处不在的玛尼石和擦擦,无处不有的袅袅的桑烟、飘舞的风马旗、年代久远的废墟,以及僧人、寺庙、藏纸、岩画、壁画、唐卡,诸多特色鲜明的高原元素一骨脑涌进他的视野,令他目不暇接,让他久久思索。

自小的西藏情结,30多年的绘画探索和积累,加之因缘相聚,他结识了著名画家敬庭尧,交流中获益匪浅,又机缘成熟,敬庭尧一幅敦煌壁画风格的绘画如电光石火激发了他的灵感,一种用新的构思、新的材质,新的风格吗,绘就具有浓郁西藏特色的臧画的想法顺势而出。

臧跃军在创作这批作品时,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藏地元素的特点,如利用厚重、筋络分明的藏纸特色,表达粗犷豪放的气质,利用岩画、玛尼石和擦擦、拓印、佛、菩萨、修行人,以及藏文符号,使得画面凹凸鲜明,立体感强,再加以适当的手绘勾勒和颜料印染,使画面呈现多层次的效果和岩画或壁画的肌理,画面沧桑、久远,班驳陆离、神秘而深邃,观赏其画作,思绪不禁游走在高原大地,历尽沧桑、风吹日晒的岩画、石像、玛尼石,给人们无尽的想像和思索空间。

臧跃军这些画中的主要元素是诸佛、菩萨、护法以及与佛教关系极密切的诸多元素。众所周知,宗教文化虽然不是西藏文化的全部,但是其重要的主体成分。如果仅仅根据画面中佛象众多就解读为宗教题材的画,我认为是不全面的,因为更多是一种融合了壁画、岩画和唐卡等西藏特色内容的风格独特的绘画,是对西藏悠久历史一种解读和表现。在自然环境艰难的高原,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西藏文明历久而弥新,顽强地延续了自己的生机和活力。斑驳的画面表现着西藏文化的长久和历经磨难,体现着画家对精神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一种历史的穿透感跃然纸上。换句话说,作者综合运用藏地元素的艺术构思,表现着一种沧海桑田的变幻,一种人文精神的探索,一种形而上的感悟与思考。

在西藏的短短时间里,臧跃军以牛为主题的绘画日显炉火纯青,新创作的藏画则大见成效,据说已画了60多张,他的目标是画100张,足够一个大型展览之用。他以厚积薄发的功力,展示着30多年艺术探索的成就。狂野奔放、活力四射的牛群,与安静内敛、意蕴深厚的藏画一起,绝妙地组成了辩证法上相反相成的一对:野性和灵性,一者为生命力和阳刚的张扬,一者为思想的深沉和艺术的厚度。唯其如此,方能彰显艺术家深厚的素养和广阔的纬度。

欣赏臧跃军的作品,我经历了由不熟悉到逐渐喜爱的过程,厚重的西藏文化积淀,需要创新、需要突破,需要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它的博大精深,来满足不同文化人群对艺术、对西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120多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大地,容得下不同艺术风格的探索,也需要高层次艺术风格的显现。“无惛惛之事者,无昭昭之明;无冥冥之志者,无赫赫之功”。我相信,30多年契而不舍的艺术探索,丰富的人生经历加上其过人的悟性,臧跃军将在绘画艺术上达到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