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民族,要是不能汲取和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那么繁荣和丰富自身的民族文化其实只是一句空话。文学也是一样的,需要在不断地学习中求创新,不断地汲取他人的经验中求变化,只有这样,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才会绵长不衰。
中国的文学,是由56个民族共同撑起的,蔚为壮观。虽然边远文学创作还没有在我国文学界成为一个主流,但我确信,未来我国的经典作品会从这些地方涌现出来。民族作家由于地处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他们的双脚反而离大地更近,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依托传统文化的基石,作品里更多关注的是生命的意义、精神的价值、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都很贴近文学的本质了。
我个人认为,当民族作家用汉语创作的作品被内地文学界认同时,其实已经进行着交流和影响,也在对外呈现着我国文学的丰富题材和多样性。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