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这样连续地每天两顿地狂喝过啤酒,尤其是普通燕京啤酒。三块钱一瓶,比起拉萨任何一家餐馆都要便宜一倍以上。
3月初,我来北京的那天中午,大学同学周南把我从北京西站接到一家有着北京暖洋洋阳光照耀着的餐馆里,点了一桌美味佳肴后,热情地问我喝什么酒。
我个人认为,啤酒的优劣在于口感,这个口感除了麦芽的浓度和水的硬度外,更主要的是要带有当地纯粹的水土气息,所以我每到一个地方总要喝当地的啤酒。于是我想都没想的对我热情地同学说,喝北京当地产的啤酒。
漂亮地服务员挑衅的看着我,问我喝贵的燕京醇生啤酒还是便宜的普通燕京啤酒的时候,我就知道她是在让我们一帮食客顺着她的两个特定“贵的”和“一般的”的词来实现她的啤酒的推销法。这种餐馆服务员推销酒的伎俩我在拉萨见得多了。没容我的同学说话,我坚定地告诉那位漂亮的服务员说,我们要喝一般的那种便宜的北京产的啤酒,要一打。
当那位漂亮地服务员闪过不屑一顾地眼神转过身,又从她有着高八度美声的颤音里吐出了一个让我吃惊的词的时候。我才知道在北京有一种啤酒叫“普京”,这是俄罗斯前任总统现任总理的名字。
北京的春天像是躺在床上的潘长江,很短很短。炎热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去王府井、西单等那些著名的商业街采购短衣短裤的时候突如其来,这个时候炎热就是我喝啤酒的最佳借口了。而坐落在北京东四环外八里庄的鲁迅文学院附近那些菜价不贵,啤酒又廉价的餐馆就为我们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怀揣着文学梦想的同学搭起了一个交流的绝好平台。
再没见过这样便宜的啤酒了,在拉萨的餐馆里最便宜地啤酒也要8块钱一瓶。和我一起参加学习的同学有52人,大家都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看见花名册上的名单,许多人的名字早已耳熟能详。来之前,单位和作协的领导就对我说,除了刻苦学习,就是要和内地的同学多交流,通过交流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交流是需要营造氛围的,营造氛围是需要酒的。同学里我和黑龙江作协选派的黑龙江省人大擅长写美文的澜涛、电力系统选派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电业局的诗人高万红,在一起通过聊天的方式畅谈我们心中最神圣的文学,时间长了,煤炭系统选送的来自内蒙古赤峰的同学麦沙戏称我们是“鲁十一”三支剑。其实我知道,他是想说我们仨像原荷兰国家足球队里的古力特、范巴斯腾、里杰卡尔德的三剑客,可能是没有把“三剑客”这三个字很好的组合在一起,到我们身上就变成了三支剑了。我们也无所谓,三支剑就三支剑吧。
三足是最稳固的结构,我们都这么认为。
我们为了营造更活跃的交流氛围,我们就喝啤酒,让酒在我们对文学的畅谈中发挥它的作用。我们仨澜涛不怎么喝酒,我们第一次喝酒的时候他就说他不喝酒。其实我知道他可能是对我们一种陌生的谦虚罢了。在鲁院附近,有几家饭馆是鲁院的同学常去的,澜涛和万红都是黑龙江人,他们的口味相对我这个重庆人来说就要淡些,好在我在吃的方面不怎么讲究,再加上在拉萨长大口味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广泛,也就无所谓非要吃川菜、粤菜、湘菜等等那些打着正宗牌子的菜系了。
我们喜欢到一个有朝鲜族服务员的北方馆子,主要的是那里的酒和菜都很便宜。当然也有另一个原因,我们班有从延边来的一位同学叫朴昌吉,是延边歌舞团的创作室主任,我亲切地称他朴哥。朴哥汉语说得不好,能和我们勉强对话,他用他的母语创作的诗在韩国和朝鲜都有许多粉丝。一次在一块喝酒的时候,我和澜涛、万红喊着要朴哥教我们一句朝鲜语,可能是喝了酒的原因吧,朴哥不怀好意地教我们说,见到女孩子要说“擦啦哈腰”。我们学会说“擦啦哈腰”,问朴哥这句话的意思,朴哥回答说,这是一句女孩都喜欢听的话。我们到了我们喜欢去的那家有一位朝鲜族服务员的餐馆,万红对朝鲜族女服务员嚷着“擦啦哈腰”,女服务员脸先是一红,一会明白过来什么意思后,就快乐的笑了起来。我们仨一看女服务员笑了的样子,就知道这句话一定是女孩子喜欢听的。从那天开始,只要去喝酒,满餐厅都能听到我们嚷着“擦啦哈腰”的声音。
我们仨喝普京啤酒的时候,用扎啤杯子连续喝两杯就撑的不行了,我建议他们用喝茶的小瓷杯喝啤酒,在拉萨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是这个样子喝酒的,一口一杯喝的少又能做豪爽状一举两得。通过我的示范,他们俩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就采纳了。6、7月的北京热的我汗如水流,喝冰镇普京啤酒能解渴祛暑,但是我的肠胃又接受不了冰镇啤酒的刺激,看见我喝冰镇啤酒痛苦的样子,万红建议我们每次要啤酒的时候,要一瓶常温,一瓶冰镇,两种温度的酒混在一起口感就觉得正好了。我们仨每次每人要服务员上两瓶温度不同的啤酒,每次每人喝十几支,喝得那家餐馆的老板兴高采烈的不住的乐,我们一边喝着普京啤酒一边嚷着“擦啦哈腰”,嚷得那位朝鲜族服务员也乐得合不拢嘴。
一次我们仨和朴哥又在一起喝酒,我们还是一边“擦啦哈腰”的嚷着,一边请教朴哥这句话什么意思,酒后的朴哥用他不熟悉的汉语说,那是我爱你的意思,他端起杯子喝了一杯酒后,接着说,只是你们说的不太标准。
学习即将结束,临分别的时候,我们仨在那个我们常去的饭馆吃散伙饭,我们还是对那位忙碌的朝鲜族服务员叫嚷着“擦啦哈腰”,并告诉她我们要离开北京了。她过来为我们斟满了杯中的酒后,对我们说,以后不要再这样喝酒了,这样对身体不好。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