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工艺

藏传佛教“羌姆”面具的风格特色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分享到:    

9048a03c7456d9fc04c54e43e36ee6cf

藏族面具艺术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其色彩具有藏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运用抽象、象征、比喻等手法给色彩赋予了性格化特征。每一种面具颜色代表一类较固定的角色。

白色象征纯洁、高尚、温和、长寿,故扎西雪巴面具用白色山羊皮制成,表示长寿无恙、智慧广博等

白色也表普通男性;

黄色象征广博、神圣,代表上师、高僧;

蓝色象征坚毅、勇敢、沉着,表大鹏、猎人、渔夫;

红色象征热烈、权力、正义、奋进或智勇,表国王;

浅红色不如红色纯正、故表国王身边的大臣;

绿色象征生命活力、胜利、功业、成就、德性、表女性;

黑色在藏戏中象征邪恶、罪孽、黑暗、反面人物,而黑色在宗教 “羌姆”面具中则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宗教面具用夸张变形的手段,达到荒诞怪异、浪漫奇幻、狰狞恐怖、严肃威慑之效果。而这种夸张源于宗教题材本身的神秘性,传奇性和包容性,同时也是宗教仪轨、教化传播内容和形式的需要。藏传密宗以隐秘、深邃、诡谲的教仪为特点,表现在面具艺术上必然是强化视觉效果,包括造型和色彩的夸张、浓烈,为了传神,有的护法神面具的头部比例甚至夸张到占据全身长度的二分之一左右,给人以恐惧和威力无比之感。

繁复的装饰源于藏族人民爱美向往美的审美观念,这和藏传佛教壁画、唐卡的精细刻画,雕塑中细微末节的塑造,建筑艺术的金碧辉煌和藏族服饰艺术中饰品的华贵琳琅如出一辙。这是藏族人对艰苦单调的生活在心理上的平衡和精神上的补偿,在面具上也得到自然表露,尤其对以圣器形式出现的神、佛、护法的神圣面孔更是精制细作。匠心独具和变化丰富的纹饰,考究的用料,大胆的色彩,高超的制作工艺,使面具显得金辉银灿,神圣典雅。

“羌姆”面具艺术保持并发扬了原始祭祀面具和民间面具艺术造型简练的优势,充分运用了兽皮、牛羊皮、牛羊毛线等材质本身呈现出的原始、粗犷、质朴的自然天趣之美。抽象的造型、洗练的色彩,夸张的表情和即兴发挥的制作,都给人以浪漫的奇幻之感。

“羌姆”面具艺术是藏族传统文化的群体艺术的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它用真实的写照记录了自己的成长,也记录了藏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它以特定的艺术表达语言,独特的民族民间地域风格和乡土艺术魅力,成为藏族人民乃至世界上其他地区和民族交口称道的艺术奇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