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桑讲述他的“红色收藏路”
40年前,藏族男孩扎桑每每看到别人佩戴毛主席胸章、家里挂着毛主席画像,心里就羡慕得发痒;岂料40年后,由他所收藏的毛主席像章、画像和各类红色藏品,早已足够开一家展览馆。
扎桑是农奴的后代,西藏那曲人,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那曲地区教育体育局工作。今年刚满50岁的他面容黝黑、硬朗,典型藏北汉子。
走进扎桑家的二层小楼,两间客厅满满当当地摆放着毛主席画像、文集以及反映社会主义西藏新变化的各类资料。照他的话说,那些都是自己数十年“红色收藏路”上记忆。
扎桑家中供奉的人物肖像
“小时候听老人们讲毛主席、共产党给农奴分土地和牲畜,长大后心里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愈发强烈。”他说。
1984年,扎桑在那曲地区中学当老师,每月工资只有七八百元,但是为了收集红色藏品,从没在意过价格。
“每次去内地出差,我都会收藏一大堆与毛主席相关的红色藏品回家,连给家人买礼物的钱都用光了。”扎桑若有所思地说,“我把收藏‘红色记忆’当成一项事业、一种义务。”
1986年,扎桑在班戈县招生,忙里偷闲来到县新华书店,一口气收了几千张毛泽东画像;2005年,在成都送仙桥的古董市场上,面对珍贵的毛主席像和宣传画,他将兜里的2万多元钱花了个精光……
毛主席塑像
除了教书,扎桑满脑子日夜惦记着红色收藏,渐渐他家的房子也变成了摆放藏品的“仓库”。1989年他离开家乡,来到去天津红光中学教书,两年后返藏发现家里的房子被雨淋、藏品被老鼠咬,惋惜得眼睛直冒泪花。
此后,扎桑更加把藏品当成心尖上的宝贝来呵护。2005年他从那曲搬家到拉萨,装车时将一座1米高的毛主席塑像弄坏了一点,平时一向温文尔雅的他史无前例地发了火。
如今,扎桑收集的马列选集和毛泽东选集已有200多本;毛泽东丝绸相100多张;十世班禅原版相约3000张;记录有上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车辆驶过布达拉宫,联合收割机从内运到拉萨等历史记忆《民族画报》和《人民画报》1000余本……
瓷缸上的红色记忆
“我不知道什么叫收藏,但我知道‘吃水不忘挖井人’,农奴翻身得解放,不能忘了本。”扎桑说,红色藏品是记录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历史见证,决不能丢弃。
“很多人家里挂佛像,为什么你会挂领袖像呢?”面对记者的问题,扎桑说,“在我看来,是毛主席给咱们带来了美满幸福的新生活,我打心眼里敬佩和热爱毛主席!”
扎桑告诉记者,每当有人来家里做客,便会拉着客人欣赏自己的收藏,他说这是一种价值的分享。妻子益珍拉姆信仰藏传佛教,在家里二楼设了一个小佛龛,延续着自己的宗教生活,夫妻二人相互尊重、安然度日。
旧版人民币
“希望我的收藏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育年轻人回顾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他说,我小时候住帐篷、土坯房,如今住进了宽敞的藏式小楼,生活衣食无忧,这就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明证。”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