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工艺

普渡明太祖图 汉藏交流的历史长卷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从文物窥测历史、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解读现在、知晓未来。这些传承千年的历史瑰宝,用自身的点点滴滴向我们展示那个时代曾经有过的辉煌,在历史与过去面前,我们能做的便是静默地倾听,然后更好地传承。在雪域西藏,这些历史悠久的珍贵文物伴随高原阳光,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0416a3901

西藏博物馆珍藏的普渡明太祖长卷图

0416a3903

普渡明太祖长卷图(局部)

0416a3904

普渡明太祖长卷图(局部)

0416a3905

普渡明太祖长卷图(局部)

文物档案

普渡明太祖长卷图

尺寸:长4968cm,宽66cm

质地:绢布

时代:明·永乐年间

藏馆:西藏博物馆

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为宣扬其皇位的合法性与正统性,也为了进一步密切与西藏地方政教势力的关系,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管辖,遂召请当时在藏区声望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领袖、第五世噶玛巴却贝桑波前往南京,为去世的明太祖朱元璋夫妇荐福超度。永乐五年(1407年),却贝桑波抵达南京,为朱元璋夫妇举行了盛大的法事活动。据传,期间出现了众多奇异祥瑞之像,永乐皇帝遂命画工将其绘制并用文字记录了下来,从而形成了这部长达50米的巨幅长卷。

早在13世纪之初,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就在西藏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而在元朝待建之时,就先后有蒙哥汗、忽必烈、阿列不哥兄弟召请第一世转世活佛噶玛拔希觐见。明朝建立后,第四世噶玛巴乳必多吉遣使请封并多次朝贡,逐步与明中央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宗教影响力也得以进一步增强。

1403年(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通过著名的“靖难之役”取代了侄子建文帝的帝位。为安定人心,宣扬其皇位的合法性与正统性,也为了进一步密切与西藏地方政教势力的关系,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管辖,遂以为明太祖朱元璋夫妇荐福为名,派遣宦官侯显、僧人智光等携带礼品和诏书专程赴藏,召请在藏区声望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噶玛噶举派第五世活佛却贝桑波前往南京。在经过精心准备和漫长旅途之后,却贝桑波一行于1407年(永乐五年)抵达南京,先后在南京灵谷寺与五台山设普度大斋,为去世的明太祖朱元璋夫妇和朱棣皇后荐福超度。

正是由于噶玛噶举派的巨大影响力、五世噶玛巴的崇高声望以及这次荐福活动的成功举行,却贝桑波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极度尊崇与赏识。在给予他极高规格的礼遇和难以计数的尊贵赏赐的同时,明成祖封授他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右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并颁赐了金册和玉印。从此,“大宝法王”这一封号,即成为噶玛巴的专有称号。

永乐十三年(1415年),五世噶玛巴因病圆寂,此后历世噶玛巴均得到明朝政府封授的大宝法王称号。清初之际,格鲁派当政,噶玛噶举派从此衰落,历任噶玛巴从此再未被中央政府封授为“大宝法王”封号,但历世噶玛巴仍然以大宝法王自称并世代相承,一直沿袭至今,目前已传承到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据史料记载,在五世噶玛巴却贝桑波为明太祖朱元璋夫妇荐福超度期间,南京出现了种种奇异的祥瑞之兆,永乐皇帝大为欣喜,认为噶玛巴法力弘深、灵验异常,遂命宫廷画师对法事活动举办情况和灵异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记载,制作成巨幅画作并赏赐给了五世噶玛巴,使之辗转来到了西藏,一直收藏在噶玛噶举派的主寺——拉萨远郊的楚布寺。1949年,英国藏学家理查德森在楚布寺率先发现该图卷并做了初步解读。西藏和平解放后,于上世纪60年代开展了全区文物普查,将这件历经数百年的旷世之宝收入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保护收藏。上世纪末,西藏博物馆建成开放,“噶玛巴为明太祖荐福图”得以重见天日并公开展出,供人们欣赏和专家们解读、研究。

该图卷共计绘图49幅,附22段文字说明,按排列顺序依次为汉文、察合台文、回鹘文、藏文、蒙古文(畏兀儿体)五种文字,每段文字分别解读1—8幅图不等,以描述和歌颂这次荐福活动的灵瑞之兆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意在表彰永乐皇帝的孝悌之心,歌颂永乐皇朝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通过这次活动,永乐皇帝宣扬了其皇朝的正统性与合法性,维护了政权的稳定,而且在五世噶玛巴的感召和影响下,大量的西藏政教势力领袖纷纷进京朝觐,从而有效继承和取代了元朝对西藏地区的主权管辖,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感情。而永乐皇帝赏赐给噶玛巴的这件巨幅画作、金刚黑帽、玉印、永乐版贝叶经和大量宗教法器等礼品更成为我们回顾和研究这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资料由西藏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