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工艺

贝叶经:传承千年的历史活化石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顾倾城
分享到:    

作为残存千年的历史活化石——贝叶经,因其稀有珍贵以及无与伦比的历史文献价值,而广受世人关注。如今,这些传承千年至今的梵文“天书”,在新时期的各项政策扶持和保护之下,日益绽放出璀璨夺目的文明之光。走进这一页页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触摸往日千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和文化交融,彷佛未来在招手,过去在走来。

0409a3801

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

异域珍品结缘西藏

当今世界,上千年历史之久的贝叶经,有着“佛教熊猫”的美誉。这些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从异域他乡流传至西藏的经文,作为非常重要的古代文献典籍,因其记载有佛学、藏学、绘画、古印度文化和中印文化交流等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亦被认为是最接近释迦牟尼原始教义的“佛教元典”,所以其文物和文献价值不言而喻。

近日,在西藏博物馆,记者有幸目睹了保存完好、制作精良的珍贵手抄藏文《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在馆藏现场,记者看到,作为西藏博物馆的十大精品文物的《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制作精美、书写工整,虽然经过几个世纪的时光流逝,彩绘插图依然艳丽,叶面平整如新,其经文墨书彩绘,上下以木质经板保护,板上有佛传故事彩图,尤显珍贵。

作为源于古印度的贝叶经文,顾名思义,其材料取自生长于南亚的贝树叶子,而贝叶经繁琐的制作工艺和特殊的保存方环境法也成为贝叶经逐渐稀少、日趋珍贵的原因。贝叶经须经砍叶、水煮、晒干、压平等工序之后,再进行刻字、刷油。西藏现今仍保存着近千种原始贝叶经手抄本,大多是最初从印度、尼泊尔和于阗等地由梵藏译师带入进来的,其中也有一些是藏族学者自己手抄流传的。

0409a3803

贝叶经制作工序:砍叶

6万贝叶经传世珍藏

西藏博物馆研究部主任何晓东告诉记者,目前这部珍贵的梵文贝叶经《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前保存状况良好。配有一对松木经夹板。整书以藏文乌金体即正楷字书写,其中前三页为蓝淀纸金汁书写,两端各彩绘释迦牟尼、般若佛母等六张尊像,而其余均为白纸黑墨,整书字迹工整、流畅而清晰可辨。

据相关文献资料介绍,“般若波罗密多”为梵语音译名是渡往智慧彼岸之意,这类经书是佛教习学的最重要经典之一,《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全书二十四卷,三十二品。最初,由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即公元8世纪开始,由印度学者释迦塞纳、加纳悉地、西藏译师达摩大希啦等翻译成藏文,随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各种校勘本层出不穷。

据统计,西藏自治区目前有近6万叶、近12万面、1000多函(种)的贝叶经存世,目前西藏现存的贝叶经大多成书于公元8世纪至14世纪之间,多为佛教经典,还有一部分为古印度梵文文献,另外还有许多传说、诗歌、艺术、医学和历史记载等。如今,西藏成为了当今世界保存贝叶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迄今保存有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贝叶经古写本,其中有不少属孤本、善本、珍本。

何晓东主任告诉记者,如果仅仅从存世量上考虑《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肯定算不上什么稀世珍品,现在不仅有大量手抄或印刷的纸质《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传世品,而且也有不少早期从印度流传的原始梵文《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贝叶经。然而,由于目前的这部《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保存现状良好,且属于手抄本,字迹精美,另外该本有比较详细的题记,所以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另外,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根据题记内容分析,此部经典校勘者署名与第五世班禅洛桑益西弟子有关,属于18世纪西藏著名的格鲁派大师,即第八世达赖诏白嘉措经师益西坚赞同名且其时代基本相符,所以从上述各种因素综合来看,我们一致认为,该贝叶经书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对于我们今后的贝叶经研究收藏和文化发掘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0409a3807

贝叶经制作工艺:刻字

肩负使命更好传承

针对目前珍藏于西藏博物馆内的贝叶经,何晓东主任说:“贝叶经作为传承千年历史文化的一手资料,对于研究古印度和西藏,以及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有着巨大的价值,因此备受世人关注,作为像我们博物馆这种收藏比较集中的部门,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历史责任。因此,近些年来,我们在原有的保护措施基础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重新改造了专门的库房,对零星保存的部门配备专用保险柜,力求能够让这些宝贝们能够有一个更好的保存环境,为今后的保护研究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据了解,西藏自治区日前成立了中国首家贝叶经研究所,专门从事对贝叶经的挖掘、抢救、整理和翻译工作。为了加强贝叶经的保护与研究,从2006年起,政府部门启动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西藏梵文贝叶经普查。另外,为了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体现贝叶经的文献价值,西藏已编撰成共61册的《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影印大全》和共4册的《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总目录》,为今后的查阅、研究提供了保障。

在采访最后,何晓东主任表示,随着第38个国家博物馆日的到来,西藏博物馆也会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工作,比如即将开展的“首届西藏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评选活动等,希望借此契机,能够促进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对文化保护的重视,使这些历史的活化石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