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器,是指在各种佛事活动中使用的器物,其功用、形态、材质不一而足。中国的佛教法器源自印度,在长期的使用流传过程中逐步发展丰富,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体系。藏传佛教法器较之汉传佛教法器种类更为多样,特色也更为鲜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法铃。
金刚铃、金刚杵 黄铜 明代
单钹 黄铜、珊瑚 明代
碰铃 响铜 清代
收藏家则介在八廓南街上经营着一家古玩店,店面虽不大,里面的内容却相当丰富。从古代兵器、生活用具到小装饰品,这些经过岁月洗礼的老物件都静静地躺在架子上,散发出厚重而沧桑的气息。不过,法铃在这些古物中显得尤为不同,轻轻摇晃,便发出清脆的声响,且余音悠长,久久不散,让听者的思绪在这一刻也随着铃声飘远。
则介收藏的法铃大多来自西藏本土,也有个别来自印度。其中,金刚铃最为常见,并常常和金刚杵组合使用,象征无上的智慧。金刚铃大多为黄铜制成,内有铃舌,外部装饰繁复花纹,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较多。藏传佛教僧人、信徒诵经时,一般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执金刚杵。此外,金刚铃有时也用于佛乐演奏。
碰铃也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法铃,一副两只,用绳串连,互相撞击而发声。与金刚铃不同的是,碰铃大多使用响铜(一种铜、锡、铅的合金)制成,这种特殊的材质赋予碰铃清亮悦耳的音色,因此,在宗教活动之外,碰铃也常常出现在器乐合奏和戏曲伴奏中。
除了藏传佛教的常见法铃,则介还收藏有苯教法铃——单钹。与金刚铃相比,单钹铃身较浅,口径更大,铃舌上有珊瑚装饰。则介告诉记者,现在收藏法铃的人越来越多,法铃的价格也是一路飞涨。这样一个小巧的单钹,售价就高达5万元,而且已经被内地的客户预订了。
法铃大多造型小巧,可则介店里也不乏“重量级”的收藏。其中一座元末明初的藏传佛教法铃,更像是一口小钟,铃身内外均刻有花纹,颇为精致。由于在“文革”期间遭到损坏,铃身出现破损,影响了法铃本身的品相,但正是这处破损,更为它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每到夏季旅游高峰,古玩店里都会迎来众多顾客,不过则介最希望的,还是将自己的收藏卖给博物馆,这样一来,不仅能让藏品得到更好的保护,也能让更多人一睹历史文物的风采。小店的收藏故事,仿佛法铃的铃声一般,宁静幽远,回味悠长。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