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马具1
古代马具2
古代马具3
古代马具4
没有人知道,一副马镫里,隐藏了多少硝烟和战火,正如我们的数学公式无法容纳对这里面包含的尘埃进行计算。马鞍和马镫什么时候出现在西藏,现今我们已经无法考察了。但在丹增达杰的马具收藏里,我们可以试图推测马具的年代,和那时候的手工艺。
我是一个浪漫骑士
西藏收藏家在收藏上,一般会选择唐卡、法器、首饰等等进行收藏,却很少人会像丹增达杰那样对马具情有独钟。像毒瘾君子一样,痴迷不已。用丹增达杰说:“或许,我身上具有某种浪漫的骑士精神。向往辽阔的草原、渺远的炊烟、期待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以,我收藏了大量的马鞍和马镫,这里面有烽火岁月里的回声。”
铁蹄下的历史
丹增达杰从保险箱里拿出珍藏的三副马镫,向我娓娓道来。“马鞍和马镫是全套马具中继马嚼和缰绳之后最重要的发明。在没有鞍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仅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战争中,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于是,人们发明了马镫和马鞍。”西藏出现马具的具体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马在西藏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交通工具和驮运货物,旧西藏达官贵人的出行,都是骑马。而茶马古道运输茶和盐,马是必不可少的驮运工具;二是作为战场上的作战工具。西藏的地域形式很大一部分是草原,这决定了作战方式更多的时候,是在铁骑上拼杀。唐朝与吐蕃的战争,就打了一百多年。最终因文成公主外嫁吐蕃,才平息了战争。
铁镶嵌金的马镫
丹增达杰拿出一副是女士使用的马镫(见图①)。据丹增达杰介绍,这副马镫出产于清代,小巧而精致。马镫底部打孔,为了更加轻便。整副马镫是用铁镶嵌金做成的。周边有交错镂空去卷草的图案,两边还用金丝勾勒出水纹做装饰。一看便是古代西藏贵族千金才能用得起的马镫。在古代的西藏,无论靴子、衣服、帽子或是首饰,都有明显的等级之分,它们都是身份的象征。代表着权利、地位和不可逾越的权威。像这种精致的马镫,只有大贵族家的千金才能使用。这副马镫如今市场价十万左右。
丹增达杰最喜欢的一副马镫,便是这副元代的铁镶金镶银的马镫(见图二)。“这副马镫一看便是作战用的。设计者特意在马镫上安装了一个自由扭动的螺旋,便于在作战时骑兵的舞动。这副马镫上镶嵌了两条龙。但这两条龙的造型非常少见。是最为原始的龙图案设计。在藏区又称之为‘草龙’。这副马镫如今市场价十五万。
第三副铁镶嵌金的马镫(见图三),据考证出产自明代,品相非常完整。马镫上也有两条镶嵌的龙,但这两条龙的形状,与我们认识中龙的形状没有太大区别。马镫柄上的两边用金丝绘有龙纹,如今还是非常清晰。丹增达杰介绍道:“这副马镫非常精致,是古代王公贵族使用的马具。”如今,这副马镫的市场价在十五万左右。以上的马镫都是金属制品,因此保存期比较长。中国最早的马镫,出现在魏晋时期,有相关出土的文物作为佐证。而西藏的马镫历史不详,但这小小的马镫,是游牧民族纵横天下的决定性发明。在马镫发明之前,骑马的战士,双手未能得到解放,最多是一手操缰绳,一手挥马刀,战斗力有限。而发明马镫后,游牧民族可以用双脚控马,随时解放出双手挽弓,游牧民族的骑射技术才发展起来。
在马鞍中窥见吐蕃与蒙古的关系
“这一副马鞍(见图④)非常具有蒙古特色,是明代的马具。从这具马鞍中可以窥见当时西藏与蒙古之间常有贸易往来。两个草原上的民族,互易商品。而马具互易,也是常有的事情。”丹增达杰说道。在这副马鞍里你仿佛能听到五百年前车骡马市,人声鼎沸的回声。
这副铁镶嵌银的马鞍,做工非常结实,也非常精美。马鞍上还镶嵌着一颗老玛瑙。如今市场价在3—4万左右。
马镫的收藏及其保养
古代马具,在文物收藏中属于冷门的类别,而且其中的知识和行情还不成体系,一副旧的马鞍,好一点的,如今市面上的价值可能是十几万元,相比于同一时期的其他文化制品,价格落差很大,潜藏的收藏价值非常大。只不过,要从那些散落在民间的各种物品中找出哪些是马具,在研究出这些马具的实际出处和年份,没有深厚的文物功底是不行的。
在保养方面,丹增达杰习惯用酥油擦拭它们。摸了一层酥油之后,它们看起来光亮洁净,仿佛历史的尘埃尚未落定,又被重新开启。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