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工艺

清末年间的藏毯收藏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顾野生
分享到:    

 

1220a3602

藏毯

1220a3601

藏毯

1220a3605

藏毯

1220a3603

藏毯

1220a3604

藏毯

西藏收藏家则介,在八廓街开了一家古玩店。除了满目琳琅的珍宝之外,墙上还挂着几幅色彩艳丽,与众不同的藏毯。我为此而着迷。几次询问之下,才知道那几幅藏毯都是老古董,出产自清末年间。在无尽的长河里,它们只属于时间,它们只是作为具象化的时间而存在。

 

藏毯之样式

藏毯,又称之为“卡垫”。即是卧具,又是装饰,藏民族的日夜坐卧都离不开它。关于藏毯的历史起源,现在已经很难追溯了。据书中记载,五世达赖喇嘛时期,西藏绒丝已经进入完全成熟的阶段,这意味着藏毯的编织技艺炉火纯青。关于藏毯之美,则介说:“就在于它的图案。我所收藏的藏毯里,有几幅图案是‘张嘎’即钱币的符号,这是传统藏毯最为经典的图案之一。”著名画家韩书力曾经对藏毯有过研究,他把图案分为三大类:一是藏文化,包括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观念下衍生的“菩巴”样式;二是吸收借鉴南亚与西亚传统图案的“甲嘎”样式;三是吸收借鉴改造内地丝绸纹饰的“甲纳”式样。从数量来看,“甲纳”式样的比例较大,几乎占编织市场的三分之二。则介说:“藏毯艺人们喜欢将他们珍爱的有宗教意蕴的白玛花、宝相花、吉祥八宝等以缠枝环绕的技法,落于藏青、纯黑、橘红。米黄的底色之上,极为醒目。”

老藏毯的古旧之美

则介对老器物情有独钟,包括藏毯。如其说他收藏老器物,不如

说他是时间的守岁者。则介说:“如今市场上的藏毯几乎也是手工做的,但都是大批量生产,花纹样式都不如从前精美。此外,老藏毯之美就在于它的天然染色。你看,这几幅藏毯都‘活了’两百年了,还是光亮如新。但新藏毯不同,它们会掉色,洗刷几次便会损坏。”我忽然想起一句,人不如新,衣不如旧。并不是“旧”的就一定是好的,但在那个没有电力的年代,“旧”代表着一种纯手工、纯自然的传承技艺。所以,“旧”是美的,美得让人觉得奢侈。

牦牛毛藏毯

则介收藏了一张牦牛毛编织的藏毯,非常厚重。我们常见的藏毯都是羊毛编织的,牦牛毛编织的藏毯在市面上非常少见。这幅黑色的牦牛毛藏毯不仅耐脏,它显得沉稳、内敛、温静、亲切。它像羌塘草原里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安静地承载着所有悲喜。

则介介绍道,这张牦牛毛做的藏毯如今的市场价为3万元。可见其稀有而珍贵。

老藏毯收藏非常小众

      藏毯是藏民族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它。对于老藏毯的收藏,目前还是非常小众。则介却对老藏毯情有独钟,不惜重金购买年代久远,品相完整的老藏毯。

在则介收藏的老藏毯里,古老时间仿佛浮出水面。它唤醒了我对过去的想象,想象着这片高天厚土的人们在每一个微小的自然细节上做出的深思熟虑,天衣无缝的应对。犹如作家李敬泽说:“你将看到一个又一个村庄在乡土中国的灿烂星空下坐着自己的梦想,它们在呼吸,在执着地编制和传递独特的遗传密码。”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