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工艺

唐卡鉴别学问多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向远湛
分享到:    

5.1唐卡释迦牟尼

唐卡释迦牟尼

图信息

名 称(汉文):释迦牟尼

尺 寸(外):77×41(内):41×30 质 地:机织棉布

流 派:勉塘画派 创始人:门拉顿珠

发源地:山南洛扎 传承地:拉萨、整个藏区

年 代:清 品 相:良好

图片及唐卡浅析由叶星生提供

作为西藏最富盛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唐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具体到对唐卡的鉴赏鉴别和价格方面,则一直是让人们困扰的问题。为此我们专门请教从事唐卡收藏多年的叶星生先生为大家浅析一二。

风格特点(构图、色彩、造像特征)

一幅唐卡的鉴赏与估价,是一门较为细致的学问,唐卡的年代、画工、内容、绘画手法、用金量、保存状态无不涉及,而在为读者普及唐卡鉴别常识之前,首先需要说一下真假唐卡之分。

如今市面上出现很多喷绘唐卡,这种唐卡一般采用半手工半机械的方式,即手工描绘出一张线条白描图,然后用电脑印刷上色,实现唐卡的批量生产。据了解,这种唐卡的售价一般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主要用于鱼目混珠。印刷唐卡与手绘唐卡较好区分,印刷唐卡的颜色模糊且特别均匀,这一点在人物唐卡的五官上特别显眼,两种颜色交接的地方也可以比较明显地区别出来。另外唐卡载体也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印刷唐卡的画布比绘画唐卡的画布较硬,有点类似塑料油布的感觉,若有需要购买唐卡的读者,最好是在这之前多补补课,多试试真假唐卡的不同手感。

除了真假唐卡之分外,如何鉴赏一幅真正的唐卡,也分为很多小的部分。

首先则是决定唐卡好坏的最基本要素—构图与度量。在唐卡之中,佛像的头部、五官与形体,都有非常严格的固定比例章程,佛像的脸宽了窄了都不行,五官也必须处在佛像脸部合适的位置,并且必须要对称。在形体方面,除了整体比例正确、对称外,手和足的指头大小,是一个细节方面,若是指头显得死板笨拙,则是下品。

看完大致的身体比例方面,接下来则是从线条上着手,线条是展示画师功底最重要的细节。唐卡里的线条画法其中描绘肉体的线条要细且均匀,且行笔流畅,若是看见有歪歪扭扭与线条开叉频繁出现的唐卡,则多为学徒作品。在衣纹上,因衣纹多为曲线,因此很多线条呈“(”状,这种中间粗两头细的线条密布于唐卡之上,给人整体的感觉是衣服重叠的真实感。除此之外,在其他线条方面,植物叶子的线条一般要从叶柄勾向叶尖,到叶尖处应要向反向勾点小尖,这样叶子的叶尖看上去是向下卷的,这样的叶子看似是有生命的。在金刚类(如金刚手等)的主尊周围一般都有火焰,火焰基本都是“S”形的,所以火焰勾的时候除了衣纹线条的要求外还要使弯曲的外弧线和内弧线相对,这样勾出的火焰才有活力,其它线条只要流畅就可以了。

剩下的鉴别就是唐卡的色彩了,画工和线条,是画师们千锤百炼的水磨功夫,加上不同画派的规定,因此从身体比例与线条勾勒方面,只能看出一位画师的功底,画师的水平造诣与特色主要体现在用色方面,上色的均匀程度,不同颜色的连接处,都是体现画师功底的地方。

其中佛像的脸部手部等肉色的着色比较好辨认,大体上用色适中,不花脸,给人的整体感觉较为和谐即可,重点需要看用色的地方有两点,第一点是开眼,开眼是唐卡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有难度的意向,左右眼球对称大小一致,这是最基本的要素,传神与否都由这些细节决定,读者在鉴赏之时,除了需要仔细分辨细节外,还要结合整体感觉判定。在用色方面,需要提的一点则是很多人卖老唐卡的时候,会对游客们说:“你看,这幅唐卡有裂缝,而且有点掉色,这是不折不扣的老唐卡。”其实不然,唐卡出现裂缝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为画师的配色没有配好,这种“老唐卡”的艺术品相不高,因此价值也会打折扣。另外一种则是保存不当导致的,具体情况得仔细斟酌。

除了这些唐卡的画工方面外,衡量唐卡的价值还有一项较为重要的指标,即用金量。众所周知,唐卡上不少服饰与主佛像光圈的金线都是用纯金调制的颜料画成。这些细节处的用金量决定了唐卡的精致程度。不仅是整体用金量有讲究,这些金线的笔法也跟普通线条有一样的要求,大体上来说,一幅唐卡上金线勾成的地方和图案越多越复杂,价值越高。

上文说到开眼,因开眼导致的唐卡整体气势,也是一幅唐卡价值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大体上的辨别标准为:一幅内容复杂的唐卡,远远观之,远景近景错落且有立体感,佛像的面部表情,善或怒都有各自的特色,一眼望之即可心领神会最佳。

除了以上方面,一幅唐卡的年代等,则需要较为专业的鉴别。如今市场上的老唐卡,以清代居多,但就算同属清代,彼此的价格也从3—5万到上百万不等。

此唐卡构图为中心构图,主尊释迦牟尼占有比较突出的位置,主尊莲座两边立二弟子,主尊周围按轴对称排列诸尊形象,共11尊。为典型的西藏唐卡中心式构图,画面显得平稳,又因为对称式相对的,相对应的位置上所画人物形象、姿态并不一样,所以,在对称的构图中,让人感觉画面非常平稳,而不会觉得死板。

此幅唐卡在色调上,以暖色调为基调,红、橙、黄等同类色的频繁使用而形成画面的调和色调,主要用于人物肤色、衣着、灵光等,从而将人物形象突出于画面的前面;另外画中对绿色的使用也较多,但都偏黄绿色,所以色调仍然偏暖;但相对于来讲,黄绿色和蓝色一样是属冷色调,主要使用面积在于画面的背景部分,从而在视觉上也能造成一种有进深感的画面感受。总体的色彩感觉是平衡的。

此幅唐卡的主尊左手定印,右手触地印,跏趺于莲花宝座;人物面型呈椭圆形,略长,五官精致优美,符合造像量度规范;人物身体比例匀称,身量略显高;身穿三衣,衣纹转折大方简洁;头光为绿色金线勾双边椭圆形;背光为椭圆形双层灵光,外层为金色忍冬纹,内层为蓝色,有金色线型灵光;莲座为单层彩色莲瓣仰莲座;四周人物形象,造型生动,比较写实,为高僧画像,神态姿势各异。

外来文化的影响

勉唐画派是西藏本土形成的绘画流派,主要是受到了齐乌岗巴画派的影响,也受到了汉地绘画的影响,将自然山水、花卉融入到画面衬景中。在明成祖(永乐)统治期(1403—1424年),下诏书让降央仁钦坚赞前往汉地,他派遣钦波·洛珠仁钦前往。于是在这一时期,便带回了很多的汉地绘画因素,从而影响到了勉塘画派的绘画。

制作工艺(工艺、颜料、布料、装裱)

此唐卡为布面彩绘,主要涉及的表现手法是单色平涂、勾线、透明色分染等。

在所用的颜料方面,主要是朱砂红、黄丹、金色、黄绿色、深蓝色等矿物质颜料;红色颜料是以银朱和水银炮制的朱砂,朱砂红色显得深暗,以印度和汉地的颜料为上乘;珊瑚红颜料色偏黄,似朱膘色,但不透明;黄绿色颜料是以自然生成的铜锈掺入白石、白粉等制成;金色是以金粉调胶制作的,金粉的制作是把黄金碾成薄的金片,切成细丝,与石粉和玻璃粉混合研磨,一点一点加水,直到混合物变为均匀的稠液,再用水把混合液中的石粉和玻璃粉冲刷出来,就剩下含有金粉的溶液。绘制唐卡的颜料都加入适量动物胶调和,增加颜料附着力,另外还会加入苦胆汁或是狼毒草汁,以防腐。

此唐卡的底布为机织棉布,经纬均匀细密,比较结实。此唐卡以蓝底花锦装裱,上下中间各有一银色方块福田,装裱为补加的,非原装。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